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东准噶尔绿源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位于野马泉-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东段的琼河坝矿集区。矿体主要产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多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玉髓)-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2和阶段3为金主要成矿阶段。金属硫化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毒砂-闪锌矿-黄铜矿±银金矿组合。文章从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入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示,本矿床热液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存在3种类型: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L型)、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型)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其中,V+L型包裹体数量最多,各阶段热液矿物中均有发育;V型包裹体数量最少;L型包裹体数量较少。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绿源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5~349℃之间,盐度集中于0.7%~8.8%NaCl eqv.之间,密度介于0.66~0.98g/cm~3之间;从阶段2至阶段4,流体均一温度从268~322℃,经181~300℃,降为115~176℃。这些都表明绿源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与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其成矿压力为(73~335)×10~5Pa(均值203×10~5Pa),成矿深度为0.24~1.12km(均值0.68km),显示出浅成热液矿床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各阶段包裹体成分类似,气相成分和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_(H_2O)=-108.8‰~-129.0‰、δ~(18) O_(H_2O)=-7.2‰~4.6‰,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绿源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韩龙 《地质与勘探》2017,53(3):445-455
偃尾山铜银矿床是大兴安岭北段呼中-塔源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中小型矿床。矿床围岩蚀变呈面状分布,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伊利石化、高岭石化和绢云母化。热液成矿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含少量黄铜矿)、主成矿期石英-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含铜硫化物)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含少量方铅矿和闪锌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也有少量纯气相包裹体,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342℃,峰值集中在160℃~230℃,冰点温度在﹣3.3℃~﹣0.3℃,盐度为0.53%NaC_(leqv)~5.41%Na Cleqv;流体成分以K~+、Na~+、SO_4~(2-)为主,含少量Ca~(2+)和Cl~-,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的CO_2;流体δ~(18)O在-11.8‰~-13.72‰之间,δD变化范围在-105‰~-137‰之间。总体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显示本矿床可能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压力的突然降低可能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偃尾山矿床可能代表了区域上同时代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后续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岩浆作用阶段、钾长石-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和氧化作用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特征,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碳酸盐脉(均为碳酸盐-黄铁矿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80~600℃、w(NaCl,eq)=4.48%~18.79%;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5.09%~9.73%;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36%~72%。综合分析认为,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矿床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其与斑岩型矿床的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地堡那木岗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八大关斑岩型Cu-Mo矿床是我国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出在成矿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观察,矿床可以划分出5个成矿阶段,即钾长石阶段→辉钼矿-石英阶段→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铜(铅锌)石英阶段→石英-绿泥石±碳酸盐阶段。矿床内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但石英-绿泥石阶段石英中明显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结果显示,石英斑晶中代表早期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460~572℃,盐度ω(NaCl_(eq))高达59.76%,子矿物有石盐和代表氧化环境的硬石膏,气相成分富含CO_2,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辉钼矿-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20~440℃,盐度ω(NaCl_(eq))为0.83%~63.13%,子矿物有石盐、赤铁矿和未知硫化物,可见富气相、富液相和含CO_2或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其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而铜(铅锌)-石英阶段的均一温度为260~340℃,盐度ω(NaCl_(eq))为0.42%~37.40%,子矿物有石盐和硬石膏,气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与辉钼矿-石英阶段相比,该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变化尤为显著。石英-绿泥石阶段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37~306℃,盐度ω(NaCl_(eq))则低于10.86%,无子晶,贫CO_2。综合O、H同位素,初始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和富CO_2的岩浆热液;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大气水的混合比例越来越高,成矿流体逐渐演化为岩浆热液和大气水的混合热液;晚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水为主。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我们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是由同一流体带入成矿热液系统,但其沉淀机制却发生了解耦,即辉钼矿的沉淀主要与减压沸腾作用有关,而铜(铅锌)硫化物的沉淀主要与温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鸡冠山斑岩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内蒙古鸡冠山钼矿床是西拉沐伦钼成矿带上的典型斑岩矿床。矿床产于火山侵入杂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对矿床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51.1±1.3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乳白色石英和粗粒浸染状黄铁矿;中阶段包括早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亚阶段和晚期石英-萤石-金属硫化物亚阶段;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鸡冠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六种类型:富液相、富气相、含子晶多相、含CO2三相、纯CO2及纯液相包裹体。其中,早阶段以富气和富CO2包裹体为主,中阶段多种包裹体共存,晚阶段则主要为富液包裹体。冷热台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480℃,盐度最高66.75%NaCleqv,包裹体气相成分富含水和CO2,液相成分则以水为主,子晶矿物有石盐、黄铜矿以及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等,同时也说明成矿流体是富含成矿金属元素的。中阶段早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80℃,晚期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320℃。中阶段流体盐度介于4.65%~56.76%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含石盐、方解石、黄铜矿、赤铁矿等子矿物,富气相、富液相与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而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流体发生了沸腾。晚阶段流体的温度降低至100~180℃,盐度则低于10.86%NaCleqv,流体包裹体成分主要为水。鸡冠山钼矿成矿流体演化从早至晚为:从早阶段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2、富成矿物质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演化至晚期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2、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沸腾作用是鸡冠山钼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桂花冲铜矿斑岩型矿化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硅化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含子矿物及富气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硅化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472.9℃)、高盐度(47.7%~74.0%)的岩浆热液逐渐向中低温(140.2~280.3℃)、低盐度(1.6%~7.7%)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演化,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沸腾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呼玛县天望台山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呼玛火山断陷盆地边缘的天望台山火山机构北部。文章将该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阶段;(Ⅳ)方解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富液两相型和富气两相型,另有少量纯液相型和纯气相型。各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280~320℃→240~280℃→220~260℃→200~240℃,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的特点,其盐度、压力、密度和成矿深度显示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点。主成矿阶段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N2和O2,液相中离子成分主要有Na+、K+、Ca2+和SO2-4、Cl-。主成矿阶段流体的δDV-SMOW范围为-163.5‰~-131.9‰,δ18OV-SMOW范围为-11.2‰~-9.1‰,反映成矿流体为大量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主成矿阶段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元素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此外,本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过流体不混溶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成矿流体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以及伴随着的流体不混溶是天望台山金矿床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
十五里桥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内,上黑龙江盆地南缘、腰站断陷北缘与二十二站隆起南缘交接地带. 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脉状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阶段;Ⅳ—少硫化物-碳酸盐阶段. 其中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Ⅱ、Ⅲ阶段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型流体包裹体,Ⅱ阶段流体发生不混溶,均一温度介于283~394 ℃之间,盐度介于2.56%~7.99%(NaCl当量,质量分数)之间;Ⅲ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51~298 ℃,盐度介于2.56%~5.09%(NaCl当量,质量分数),属于简单的NaCl-H2O体系. H-O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S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硫. 十五里桥金矿床为火山岩容矿的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具有多阶段性,根据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黄铜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以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负晶形或近圆形,数量较多,呈不规则分布。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06~389℃,盐度为1.23%~9.86%NaCl eqv.,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O2、CH4和H2O。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热液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来源。综合对比研究认为,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与该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为深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矿质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富集的结果。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小西弓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带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28℃~438℃,盐度为4.03%~17.50%NaCleqv,属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含CO2三相和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2℃~376℃,盐度为3.23%~12.21%NaCleqv。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导致金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流体沸腾温度区间约为268℃~347℃。成矿早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 O和δD值分别为8.0‰~8.3‰和-84‰~-107‰。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坝金矿成矿作用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坝金矿作为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的典型金矿,人们对其构造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成矿热液来源还缺乏深入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金坝金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矿化蚀变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分析石英显微结构,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和S-D-O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进行探讨.区内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普遍发育,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斜长花岗岩和闪长岩的钻孔样品由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及矿化逐渐减弱,变化明显.SEM-CL显示石英微结构具有热液石英特征的穿插结构和重结晶结构,表明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热液成矿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金-黄铁矿-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多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并有CO2-H2O包裹体及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主峰为260~280 ℃和380~400 ℃,盐度范围在0.88%~13.72% Nacleqv,流体密度为0.90~0.95 g/cm3.表明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热液、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流体有从中高温富CO2向低温盐水溶液演化的特点.矿床硫质来源具有深源硫特征.流体包裹体中δDH2O值为-78.0‰~-80.5‰,成矿溶液的δ18OH2O值为1.49‰~5.31‰,表明成矿热液流体由成矿早期的岩浆水向晚期成矿流体的大气降水演化.   相似文献   

13.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延边-东宁成矿带,兴凯-延边岩浆构造带北端。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黄松群阎王殿组浅变质岩系接触带内侧的角砾岩带内,矿体多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是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蚀变分带特征明显,以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次是毒砂、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等。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4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磁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液相(WL)、富气相(WV)、纯液相(L)和纯气相(V)以及含子晶三相(S)包裹体;其中Ⅰ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Ⅱ阶段发育富液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阶段发育气液两相、纯液相和纯气相以及少量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呈孤立和群体分布;Ⅳ阶段主要是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417℃、304~368℃、171~310℃和116~189℃,与划分的4个成矿阶段相对应。Ⅰ、Ⅱ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别为4.63%~14.52%和5.09%~14.63%;Ⅲ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布在1.73%~10.37%和13.44%~15.35%两个区间;Ⅳ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为0.87%~9.08%。早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主成矿阶段以H2O为主,含少量CH4;晚阶段只有H2O;指示伴随着温度降低,成矿过程由含CO2的水盐体系逐渐演化为含CH4的水盐体系。结合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斑晶石英和各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的石英H-O同位素及矿石矿物Pb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花岗质岩浆作用或是出溶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流体出溶与含矿流体形成→隐爆作用→成矿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等过程,并先后形成以黄铁矿化为主的蚀变岩和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综合研究认为洋灰洞子铜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藏南吉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远  梁维  谢锦程  张继军 《现代地质》2015,29(3):553-562
吉松铅锌矿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矿体由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组成,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包括石英、方解石、毒砂和黄铁矿等。矿床可划分为:Ⅰ.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Ⅱ.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Ⅳ.表生氧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包裹体以气液两相水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显微测温结果显示:Ⅰ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25~345 ℃,盐度为0.21%~11.93% NaCl eqv;Ⅱ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145~339 ℃,盐度为0.35%~13.26% NaCl eqv;Ⅲ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10~350 ℃,盐度为0.35%~15.31% NaCl eqv。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邹平地区与火山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斑岩-火山角砾岩型,另一类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代表性矿床分别为王家庄斑岩一火山角砾岩型铜(钼)矿床和南洞子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王家庄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的均一化温度和盐度偏高,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这表明成矿流体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南洞子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偏低,以上3种包裹体共存的现象不明显,说明成矿流体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沸腾作用不强。上述2类矿床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δD投影点飘离岩浆水范围,参照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证明邹平地区与火山岩浆热8液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混人大气降水。相比之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成矿流体中的大气降水混入量多。  相似文献   

16.
孙康  曹毅  张伟  赵洋 《现代地质》2021,35(5):1371-1379
安徽青阳铜矿里钼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夕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流体来源与演化过程。基于脉体穿插和矿物交代关系将铜矿里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夕卡岩、晚期夕卡岩、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5个阶段。显微观察表明铜矿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高盐度的特征,而晚期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结合已有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铜矿里矿床早期热液为岩浆热液,晚期有大气水加入。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中出现富液相、含子晶三相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的现象,且这些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但均一方式截然不同,表明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铜矿里钼多金属矿床中钼元素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闹牛山浅成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中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矿床产于早白垩统玛尼吐组陆相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产出,受断裂控制;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黄铁矿-辉钼矿-毒砂阶段,(Ⅱ)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Ⅲ)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实验数据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可分为纯气相包裹体(V型)、纯液相包裹体(L型)、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S型),其中以W型居多。从早到晚矿化阶段流体发生了一系列连续变化,均一温度分别为405℃~260℃,407℃~183℃,368℃~170℃和183℃~109℃,盐度w(NaCleq)依次为3.05%~43.83%,0.35%~46.56%,0.35%~8.67%和0.71%~3.69%。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属于H_2O-NaClCO_2±CH_4±(Mg/Ca)CO_3体系。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兴安岭中段浅成热液铜矿床的初始含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水,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逐渐混入,成矿晚期演化为大气降水。综合分析认为闹牛山浅成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主要机制是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流体混合作用在主成矿期及成矿中晚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学前缘》2017,(3):309-318
播卡金矿位于滇中元古宇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东川矿集区,矿体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将本区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第2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第3阶段为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2阶段。本文通过金矿成矿各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气液相成分分析,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第1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5~368℃,盐度为7.59%~44.32%(NaCleq);第2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119~294℃,盐度为5.26%~17.87%(NaCleq);第3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15~195℃,盐度为4.18%~14.57%(NaCleq)。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其次为少量CO_2;液相成分以Na+、Cl-为主,其次为Ca~(2+)、SO_4~(2-),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H_2O体系。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本文认为播卡金矿属于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钨锡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赣南淘锡坑钨锡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来源,对不同中段黑钨矿-石英脉矿体中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该矿区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等5种类型原生包裹体;存在2个流体演化阶段,即早期硅酸盐-氧化物成矿阶段(310~390 ℃)和晚期氧化物-硫化物成矿阶段(180~270 ℃)。7个典型包裹体的气相和液相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属富含CO2的NaCl-H2O系列,液相属贫CO2的NaCl-H2O系列。5件黑钨矿-石英脉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为-64‰~-79‰,δ18O水为5.51‰~6.53‰,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岩浆水。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属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对义兴寨矿区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义兴寨金矿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的H2O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H2O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第Ⅰ阶段流体包裹体除SO2特征峰外,还出现了CO2特征峰和C6H6特征峰,第Ⅱ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伴有一定量的SO2。第Ⅰ阶段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均一至液相)为149~384℃,第Ⅱ阶段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均一至液相或气相)为151~373℃,富气相包裹体多数在达到均一前发生爆裂,第Ⅲ阶段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均一至液相)为246~325℃,第Ⅳ阶段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均一至液相)为223~269℃。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浆控热液,主成矿期发生流体沸腾并在第Ⅱ阶段有不同来源流体混入,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早期成矿阶段的流体具有深部地壳甚至地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