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古地台的构造岩浆活化解体,在巨厚的的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蛇屋山、云南北衙、湖南龙形寨三个红土型金矿为例,本文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和构造在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也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构造和矿区构造通过控制区域成矿带、原生金矿床(矿体)或高含金地质体的风化母岩的形成、风化母岩的抬升、出露与风化作用、古地理及古构造地貌、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而对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动力学模拟表明,断裂构造可以显著增高岩石渗透率、促进地下水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与红土化作用、促进金的溶解、迁移、富集与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并导致断裂部位的风化壳与金矿体厚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贤 《黄金地质》2001,7(4):66-7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南方红土型金矿属改造红土型金矿,进一步可分为古层间构造带淋积型、岩体接触带淋积型及岩溶洼地堆积型三个亚类,以及蛇屋山式、龙形寨式、大坊式、北衙式、百色式、老万场式及镇圩式等七个矿床式。各类矿床在产出的构造部位、成矿作用、含金红色风化壳剖面、金矿源体及金的产出特征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同时指出了我国南方红土型金矿的时代、地理及地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泥质岩的黏土质矿物组分、成岩作用中黏土质矿物变化综合研究,认为泥质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且泥质沉积物由松散到固结成岩实质上是黏土矿物组成的变化。泥质岩中主要黏土矿物包括高岭石、蒙皂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其组成的混层型矿物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蒙皂石,其成岩过程可划分为成岩早期的压实阶段、成岩晚期的黏土矿物转化阶段。压实阶段的泥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具有物源的继承性、沉积水体古环境指示意义;受压实作用孔隙水、层间水被排出,原生絮凝团被压破,使片状质点趋于平行排列,黏土矿物与孔隙水发生反应,亦形成少量的新生作用矿物,因而黏土矿物具继承源和新生作用源特性。成岩晚期阶段发生层间水释放及层间阳离子交换,从而使得矿物晶体结构与成分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元黏土矿物向二元混层型转化,最后再到一元型黏土矿物的转化,最终形成转变源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6.
红土型金矿是在红土化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金矿,对该类矿床,应着重掌握两点(1)金矿源(体)层或含金高的岩石.(2)先期已形成的金矿体或金矿化体.应加强找矿准则,评价标志及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研究,探讨红土型金矿床成因,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宣威组之下广泛发育一套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层,Nb含量最高可达571×10-6,但长期以来对铌富集的原因和形成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对威宁玉龙铌矿区富铌层位开展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的Nb—Ta、Zr—H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也极为相似,均表现明显的右倾,暗示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很可能为峨眉山高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元素质量平衡计算显示,峨眉山玄武岩向富铌铝土质黏土岩过渡,Nb、Zr、Al明显富集,REE等元素则相对贫化。矿物学观察表明,锐钛矿很可能是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中Nb的重要载体矿物,锐钛矿风化后会引起Nb的明显富集。综合各项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是形成富铌铝土质黏土岩的关键,富铌矿物榍石、锐钛矿等经表生风化很可能是引起铝土质黏土岩中Nb明显富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了冲积型砂金矿床的一般特点,着重讨论了冲积型砂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指出了有利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构造条件和新构造运动,丰富的金源如原生金源层(体)、后生古砂金矿及各种含金风化壳,特别是红土型风化壳及有利的地貌条件,是冲积型砂金矿形成与赋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总结了冲积型砂金矿的一般富集规律,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江苏某地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某处金矿为渗流热卤水—次生富集沉积成因,工业类型属改造红土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含泥化角砾红土金矿石,成矿物质最终源于含金碳盐岩地层,受构造、地下(热)水及气候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陕西凤县金矿类型与金的预富集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1,7(1):73-78
陕西凤县地区金矿主要有蚀变岩与石英脉型。地层预富集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Au源,而且沿构造蚀变带提供了热源,是Au活化成矿的一个重要条件;多期次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进行交代改造形成蚀变预富集,是金矿成矿的关键。庞家河成矿模式为层预富集+蚀变预富集+后期多次热液交代富集成矿;佐家庄成矿模式为岩体(脉)预富集+构造蚀变预富集+多种热液叠加成矿。NNW向断裂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标志;印支期与华力西期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构造带;金的预富集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紧靠商丹大断裂南侧续分布的残余存小岩块旁侧都发现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声,矿物特征表明,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构造-矿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陕西省凤县八封庙超大型金矿储矽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泥盆纪时,在银母寺-八封庙-八方山三级的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形成了金矿源层。海西晚期在古地热异常背景下,金矿源层发生顺层韧性压剪切变形,印支期脆-韧性坟剪切变形构造过程中金发生富集成矿,燕山期脆性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放富化。该金矿床属含金脆-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多源多期次含矿热流体同位叠加成矿作用说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是寻找非常规超大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细粒终极产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母岩的类别及作用过程,风化作用进一步分为铝硅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红土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钙红土化作用。在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地表的原始沉积物(母岩)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蚀、水解、水化、碳酸化、氧化,破坏原始的矿物结构,形成新的细粒矿物(主要是黏土质矿物)。在适合的地质条件下,持续的强烈化学风化作用会造成大部分活动的元素(如K、Na、Ca、Mg、Si)的流失与Al的残留富集从而形成铝土矿。现在观察到的沉积型铝土矿,虽然与古风化壳具有密切联系,但沉积型铝土矿多数是由沉积过程搬运到沉积盆地中所形成的强化学风化产物的沉积层,与古风化壳的残坡积层具有显著差别,只有少数工业价值不大(品位低、品质差)的残坡积相铝土矿。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与铝土矿(尤其是高品位、高品质的铝土矿)的成矿环境不尽相同。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暴露于大气中的陆表环境(而非水下环境),由地下水淋滤作用形成(在渗流带由活动元素流失、Al等稳定元素残留富集而成)。本研究在铝土矿成矿作用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以铝土矿沉积物等物源和沉积、成矿作用为依据的中国铝土矿床分类方案,包括原地或准原地残坡积物成因的红土型和喀斯特型,和异地物源沉积成因的沉积型。  相似文献   

14.
产于碳质硅岩、碳质泥(板)岩、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及不纯的碳酸岩盐中的金矿床,因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含矿主岩很相似并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将该类金矿床称之为碳硅泥岩型金矿。其含矿主岩属裂谷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热水沉积产物-碳硅泥岩系,该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其后 的构造改造有关,多数与岩体关系不明显。对湘中桂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总结出该类金矿床形成的三个阶段;(1)矿源层金的原始富集,(2)构造改造-热液成矿阶段蚀 变带富集,(3)表生氧化改造富集。  相似文献   

15.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晴隆县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志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4,21(2):99-105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几个矿床、矿点深入研究,初步总结了晴隆县碧痕营背斜金矿成矿特征。金矿主要分布在背斜南东翼南段老万场、紫马一带,有红土型、卡林型两种金矿类型,以前者为主。老万场、王家湾一带红土型金矿从“大厂层”中风化剥蚀堆积形成;紫马、羊昌一带红土型金矿从上二叠系龙潭组合金层风化剥蚀堆积形成。根据其成矿特征,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陶平 《贵州地质》1999,16(3):213-220
通过叙述泥堡金矿床地质特征,讨论它与附近“红土型”金矿的关系,一方面论证了人们关于西南卡林型放是附近“红土型”金矿的矿质母源的推测,另一方面阐明了泥堡金矿床是附近红土型矿矿质母源类型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胡胜雄 《地学前缘》2005,12(4):479-480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地质体在红土化作用下,岩石和土壤中所含的金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所形成的,它是产于红土风化壳剖面一定位置的表生矿床.该类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易采、易选、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粤东地区寻找红土型金矿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燕  谭凯旋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4):12-16,32
对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金的溶解迁移与沉淀富集机理进行了分析。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具有分带性,金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铁(硅铝)质硬壳层,杂色粘土层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被褐铁矿,蒙脱石,高岭石及伊利石等矿物所吸附,金的成色较高。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受干,湿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控制,并与基底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0密切相关。金主要以AuCl4^-,Au(S2O3)2^3-等络合的溶解和迁移,还原作用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红土型金矿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发现新的金矿床类型——交代石英岩-矽卡岩型金矿床陕甘川“金三角”地区同时发现许多岩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为硅质板岩、碳质板岩、硅化灰岩、硅质岩、杂砂岩等,金矿化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化为主,成因主要由加热的下渗天然水通过环流将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