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会议 名 称会议地点联 系 人 及通讯地址1985.21985.51985.61985.6.26—281985.7.29—8.9阿拉伯和东北非泛菲地壳演变讨论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4项目会议)海洋地质学会议国际中、南美洲近代地壳运动讨论会国际非洲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议(两年一次会议)欧洲岩石圈演变会议大陆扩张构造学会议国际地球化学勘探会议(地球化学勘探协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国际数学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海洋断裂带会议欧洲科学编辑协会第二次会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会议第二届国际土壤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欧洲勘探地球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1985年8月19—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3届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大会及其执行局会议概况,内容包括:本次大会的一般概况;学术讨论会主题及评述;IASPEI 秘书长关于1983—1984年的工作报告要点;大会作出的七项决议全文,IASPEI 今后几年的会议预告,并附带介绍了1985年8月2—3日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IUGG)执行局会议的简况及共与 IASPEI 有关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受国际盐胡研究协会委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盐湖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7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图书馆如期召开。邹家华副总理在会前接见了外国科学家代表,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视盐湖研究、注意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及加强其生态保护与管理”的重要讲话。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国外代表36人和国内代表47人,还有20名特邀代表也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会议进行了三天的学术交流,国际盐湖研究协会还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的协会领导成员,主席为S.H.Hurlbert教授(美国)、副主席郑绵平教授(中国)、A.Nissenbaum博士(以色列);并研究商讨了下届国际盐湖会议的举办地址,迄今已有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向国际盐湖研究协会提出了举办申请,但会议未作出最后决定。会议于7月19日结束,部分中外代表分赴青海和西藏两条路线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按计划完成,而使这次会议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1年7月国际测地学及地球物理学协会(IUGG)通过的倡议,由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会(IASPE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资助的历史地震图区域会议于1982年12月20—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亚洲、大洋洲以外、设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一些主要机构也派了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1会议背景及概况第18届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IAGA)国际地磁台站工作会议于2018年6月24—29日在奥地利国家气象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所的康拉德(Conrad)观测台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国代表2名。IAGA地磁台站工作会议是由IAGA第五分会中的地磁台站工作组(IAGA Working Group V-OBS)主  相似文献   

6.
1.会议一般情况国际地学情报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Information)是国际地学情报界最重要的专业会议。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前三次分别于1978年、1982年、1986年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召开)。本次会议,即第四届国际地学情报会议于1990年6月24—29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政府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发起单位为国际地质科学协会(IUGS)、加拿大地学情报学会(GIS)、澳大利亚地学情报学会、英国地质学会情报专门组。会议主  相似文献   

7.
南亚新构造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2月18—21日在印度台拉登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法、西德、芬兰、阿尔及尔及尼伯尔等国和印度共240名科学家。国家地震局丁国瑜、赖钖安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召开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总结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在伊朗巴姆地震和摩洛哥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OCHA)于2004年4月27—29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经验总结会议暨国际搜救咨询团(INSARAG)欧非地区会议”。参加过两次救援行动的部分国家的代表、伊朗及摩洛哥政府代表等9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文介绍了会议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主要结论。主要问题包括灾害的预警、动员与部署;城镇搜救队的现场协调;城镇搜救队的搜救行动及其INSARAG指南的运用;其他国际救援组织及其与城镇搜救队的相互作用、国际社团内的信息管理4个方面。最后针对我国的国际地震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北京、女满别、海参崴地磁台1957年—1981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长春地磁台新老台址地磁七要素的台差改正值和1978年该台老台址七要素的平均值,使长春地磁台新老台址观测资料的连续使用成为可能。改正值的置信度远大于99%,计算误差在允许的观测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兰州核查地震台阵的勘址和地动噪声功率谱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海拉尔和兰州现有三分向地震台的基础上建设两个地震台阵。为此目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C/CSB)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监测系统(CTBTO/IMS)对两个新台阵进行了勘址观测。实地勘址开始于1999年初。1999年8月和9月分别在兰州和海拉尔进行了勘址观测。兰州台阵阵址们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南18km处;海拉尔台阵阵址们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东北34km处。勘址观测仪器由IMS提供的6套宽频带地震计及24位数据采集器组成。仪器在两个阵址分别布设于20个左右的侯选点进行观测,从兰州阵址较浅的摆坑到海拉尔阵址摆坑深至地表以下8m。地球物理研究所与IMS联合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地区大多数观测点的地噪声功率谱在高于1Hz的频域上均低于宽频带台站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兰州台阵勘址测点均方根值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引言 中国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缔约国之一,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建设国际监测系统(IMS)的计划,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将建设兰州台阵。1999年8月,地球物理研究所台阵建设技术实施组经过实地考察,从几个候选阵址中选中兰州地震台西南方向18 km处的大尖山作为兰州台阵阵址。台阵阵址位于兰州南部的雾宿山区,有着稳定的基岩,在附近没有发现大的活断层。 台阵建设需要有噪声场稳定的场地,为了确定台阵阵址各勘址测点的噪声源与噪声的普遍变化,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支持下,共投入了一套FB…  相似文献   

12.
国际岩石圈计划的第九工作小组(WG—9)和协调委员会(CC—5)于1985年8月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联合会议。会议决定将WG—9和CC—5合并为新的第六工作小组(WG—6)。会上尚未聘请全部WG—6的成员,只任命了主席和副主席。奥利维尔作为WG—6未来的主席主持了会议。会上福克斯和弗罗伊德沃科斯评议了属于WG—9和CC—5的工作,并建议将WG—9和CC—5的活动纳入新的WG—6的活动中,并继续召开由CC—5和WG—9确定的下述会议:  相似文献   

13.
由 IASPEI、UNESCO 和 ICL 主办的区域性国际地震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2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约5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会议上报告的100多篇论文涉及八个专题:第一专题:地震灾害估计和减灾问题有关学者介绍了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估计、减灾以及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有:研究不同区域的地震与地壳结构、构造条件关系以讨论地震活动性并估计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7—10日,福建省地震局在著名侨乡福清县召开了全省地震群测群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长余兆康、申生才和原局顾问高铮惜及有关处室负责人、业务干部,省内各市、县地震办领导和测报点代表以及会议专门邀请的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和江苏、河北、天津、汕头等部分兄弟省、市地方地震工作的领导和代表。这次会议气氛热烈、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届国际固体潮专题讨论会于1993年8月4日—8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固体潮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0余人,其中来自比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发展中地质学的作用—东南亚地区讨论会》在国际地质科学协会(IUGS),地学工作者国际发展协会(AGI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的支持和赞助下于1986年12月15—20日在香港举行。香港地质学会(GSHK)组织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个国家或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其中包括中国代表17名。国家地震局系统参加会议的有丁原章、汪良谋、张虎男、章淮鲁等4人,他们都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大会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1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5月10日—13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为讨论商定有关事宜,1986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有30多名代表出席,国家地震局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了有关筹备情况的说明。本文综合概述了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内容及专题组安排、初步日程安排、与会代表名额分配原则、组织委员会、使用语言及其他事项。文后附有讨论通过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号通知(中、英文);并指出《国际地震动态》被确定为刊登会议文件和资料等的正式刊物。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5—10日,第34届国际地质学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IGC)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会展中心召开。来自112个国家的6 012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口头报告3 712篇,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14—16日,DEMETER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此次会议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主办,本次会议主要就DEMETER项目的成果和地震的电磁效应及电离层物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DEMETER卫星于2004年6月29日发射,是与太阳同步的圆形轨道,倾角为98.23°,高度为710km(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