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烈志 《海洋科学》1989,13(3):63-64
目前国内对虾养殖事业正朝着大规格、低成本、高效益、多品种混养的方向发展。已见到有对虾、蛤仔;对虾、毛蚶;对虾、魁蚶;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罗非鱼混养,以及在对虾池设置人工礁试养海参成功的报道。尚未见到在对虾池设置人工礁进行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的报道。1988年7月15日至10月18日,笔者在山东省荣成市邱渔一虾场19号虾池投放人工礁,进行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实验,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很重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集中海洋渔业、海洋养殖业、海藻人工培育以及海藻产业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其中海藻和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在整个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必将带进21世纪,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下环境光线昏暗,仅依靠自然光源难以清晰成像,通常需要增加人工光源,但人工光源的引入会导致场景亮度不均。在这种包含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的混合光照环境下,所拍摄的水下图像质量严重退化,不仅降低视觉观感,更影响后续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顺利开展。然而现有方法大都只考虑了自然光源的影响,对混合光源环境下的水下图像复原效果不佳。为了解决混合光源环境下水下图像存在的光照不均、 色偏、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光照感知编解码器网络用于水下图像复原。一方面,在多尺度结构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改进残差结构高效提取丰富的结构细节特征,另一方面增加光照感知图作为先验约束网络复原结果的对比度。此外,设计了合适的损失函数,引导网络充分学习水下图像和清晰图像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使恢复图像的色调更自然,纹理细节更丰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在主观感知和客观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消融实验证明所提网络模块和光照感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科技创新中最具实效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之一。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布局和成果产出;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理论体系不完善、稳定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平台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强、产品集成开发亟待提升;提出了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关注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利用效率、重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重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参考相关资料对比水泥类、油井类、舰船类及其他类型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诱集效果,探讨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在诱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诱集效果高出天然礁区(对照区)的比率达68.75%.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的生物诱集效果存在差异:水泥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71.43%;油井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50.00%;舰船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100.00%;其他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80.00%.研究资料分析表明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更多地结合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的增殖效果,促进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40)K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强度约占整个海洋天然放射性强度的90%以上。钾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就其放射性强度来说也主要是~(40)K。为此,在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较轻的情况下,进行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的~(40)K放射性总β调查和监测时,为了判断样品是否受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必须首先扣除样品的~(40)K放射性强度。深入开展海洋生物~(40)K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不同介质中137Cs和90Sr的含量及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山  周彩芸 《台湾海峡》2000,19(3):261-268
分别用HPGeγ谱方法和放化分离β计数方法测量了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样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90Sr。计算了海洋生物对^137Cs和^90Sr的浓集因子及其在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分配系数,对^137Cs和^90Sr的含量水平,^137Cs和^90Sr及其与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关性,海洋生物对^137Cs和^90Sr的浓集,以及^137Cs和^90Sr的地球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展,室内小型封闭式循环海水培养系已成为基本手段和工具,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这种手段,可以在连续目测条件下对各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进行直接观察和  相似文献   

9.
海洋具有生态系统范围广大、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的特点,表明海洋物种可能多于陆地物种;但由于人类对海洋中生物种类和分布所知甚少,使得海洋生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因此编目和发现新的海洋生物已成为全球的热潮。在我国,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对于可靠的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系统性,因此,在908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进行总结和编研,既是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自身的需要,也是开展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以激光为光源,以照明点和探测点共轭光路为探测系统对自发荧光样品或可被荧光标记的样品进行共焦、实时、真彩色扫描的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目前在生物学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海洋生物学领域主要用于海洋动物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受精细胞学及细胞分化的研究。本文对其原理、操作、优越性及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以激光作为光源,通过激光孔及物镜的聚焦作用形成一个光点照射到样品上激发出荧光的一种光学显微镜。物镜的质量决定了共聚焦光学…  相似文献   

11.
^40K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强度约占整个海洋天然放射性强度的90%以上。钾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就其放射性强度来说也主要是^40K。为此,在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较轻的情况下,进行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的^40K放射性总B调查和监测时,为了判断样品是否受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必须首先扣除样品的^40K放射性强度。  相似文献   

12.
邓烈志 《海洋科学》1992,16(4):72-72
以净化虾池水质为目的,笔者在对虾池内设置了人工礁,选取海参、牡蛎、蛤仔、梭鱼、多鳞鱚等海洋经济动物,进行了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所选生物摄食虾池中的浮游动物、对虾残饵和有机碎屑,减轻了虾池污染。  相似文献   

13.
关邑 《海洋信息》1994,(12):24-25
日本的海洋栽培渔业是从1963年开始的,以日本水产厅为主导进行海洋种苗的放流、增养殖渔业。在近20年中,由于水产养殖业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各种鱼类的种苗,使海洋栽培渔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期间,不仅海洋生物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养殖种苗的稳定供给方面也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栽培渔业是将人工生产的种苗放入自然界中,在自然环境下培养鱼类,从而达到再造资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酶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洋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酶类在性质、功能上与陆地生物有很多不同 ,因此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提取有应用价值的酶类 ,就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海洋生物在采集、培养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海洋生物酶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远不如陆地生物的 ,以下将一些海洋生物酶的研究和开发做一介绍。1核酸酶古细菌是从深海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类原核生物 ,同细菌有着明显的区别 ,被认为是有别于现存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第三类生物。这类生物目前已发现了500多种 ,其代谢途径与现存的生物有严格的区别 ,可以在100℃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的海洋开发活动向着综合立体开发利用推进,相继建立了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上人工岛、海上机场、海底隧道等海洋空间利用工程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大腾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在日本人的食物供给中,海洋生物资源提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政策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和厦门海洋生物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建议加快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对此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的理念,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机构机制、管理边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技术和基于GIS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刘怀  苏喜玲  陈炽  郭敏  梁谦林 《海洋学报》1988,10(5):575-581
通过对珠江口海区和珠江入海口处水体、表层沉积物和部分海洋生物的放射性调查,研究了总β、总α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和U在该海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来源、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部分海洋生物体中的放射性含量,通过对海洋沉积物进行γ谱分析,研究了珠江口海区主要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造成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是由珠江径流携带入海的近代工业所产生的天然放射性铀、钍系列和天然放射性元素40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