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多种地图投影间自由变换的需求 ,综合对比地图投影变换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该文认为反解变换是解决多种投影间投影变换的最佳途径。以此为基础 ,具体探讨了地图投影变换计算机实现的主要过程 ,讨论了地图投影体系、投影参数、算法优化和误差控制等投影变换计算机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投影间地图投影变换实现的途径与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多种地图投影间自由变换的需求,综合对比地图投影变换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该文认为反解变换是解决多种投影间投影变换的最佳途径。以此为基础,具体探讨了地图投影变换计算机的实现的主要过程,讨论了地图投影体系、投影参数、算法优化和误差控制等投影变换计算机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际上著名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为技术背景,探讨了怎样运用GIS进行地图数据的投影选择和实现投影变换的方法,并给出了全球空间研究中的两个投影选择与制图实例。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基于传统经纬度格网的全球海洋及大气数值模式产生的极点问题,同时顾及全球格网编码便捷及信息查询,该文将立方体球心投影的格网经球极投影转换到二维平面区域,再应用Laplace方程数值求解生成正交曲线格网;然后采用球极逆投影,得到球面上一种新的正交曲线格网。通过与等角球心投影、保角变换两种球面格网生成方法的结果相比较,从格网两边的长度、单元的面积、正交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所生成格网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等角球心投影法生成的格网单元大小较均匀,但正交性不理想;Laplace方程法生成的正交曲线格网稍优于保角变换法,可作为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体积方法的全球海洋及大气大尺度数值模拟的基础格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高斯投影中,高斯投影正算、高斯投影反算,高斯投影换带这三种转换方式的分析,结合地形图在AutoCAD中的常用表达方式,以VB.NET为编程语言,编写了基于AutoCAD的坐标转换程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转换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解算GPS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传统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约化相结合,通过解算由误差方程组推导出的法方程组,间接求出结果。该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精度不高;二是“病态”矩阵带来的不稳定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镜像变换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解算误差方程组,不需解算法方程组,不但提高了解算精度,而且避免了“病态”法方程组问题。  相似文献   

7.
P2082006010873一种新的球面三角投影:等角比投影(EARP)=A new pro-jection for spherical triangle:equal angle ratio projection(EARP)/袁文,马蔼乃…∥测绘学报.—2005,34(1).—78~84设计一种面向球面三角形的新投影———等角比投影(Equal Angle Ratio Projection,EARP),该投影包括平行以及同轴两种模式,支持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等柏拉图立体(Plato Polyhedron)以及任意Voronoi球面三角剖分.可以选择任意形状的投影平面三角,投影坐标由球面弧角度与特征球面弧角度之比决定,弧线族上的均分点与2维投影面上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CAD数据空间参考的判断与参数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图CAD数据是GIS应用与开发的重要数据源,而相应空间参考缺失的情况却并不鲜见。该文分析了CAD数据的特点,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对空间参考缺失的处理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针对我国及地方数字地形图坐标系建立的一般规律,提出了CAD数据空间参考判断及其参数获取的方法:以大地基准及地图投影已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前提,通过对比实际地图坐标和标准地图坐标在数值上的差异,确定北伪偏移量和东伪偏移量这两个地图空间参考的重要参数;针对不同的CAD地形图数据,用不同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皓  闫静  武清华 《西部资源》2014,(1):206-207,209
本文简要介绍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原理及公式,比较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差异,介绍两种投影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李海龙 《盐湖研究》1998,6(1):55-60
以平面区域内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离散代数方程组为基础,给出了由平面区域内任意分布点上的值求整个区域中值的一种新播值方法──数值微分插值.该方法可直接推广到一维和高维空间的区域中,有较广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1.
陈琼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3,32(2):203-213
针对耕地非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西宁市郊区5个样本村19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距离和种植类型等条件,将调查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区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基本认知及耕地非农转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征用后农户能理性感知和判别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并普遍认为失去耕地后生活费用增加、生活保障降低、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少;感知主要受耕地数量、区位条件、耕地开发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性,城区化农户已逐渐适应城市生活,近郊农户的非农转换经济和社会感知压力最大,远郊农民也感知经济和生活保障压力,但更希望能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气流中颗粒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讨论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杨保 《中国沙漠》1998,18(1):70-76
对于颗粒在气流中处于跃移状态时的受力问题,许多学者已作过论述。但是,不同学者在建立跃移模型时所选取的力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力的计算方面见解不一,突出表现在阻力和升力的确定上。鉴于此,文章以阻力、阻力系数和升力、升力系数为出发点论述了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来源与本质,并针对当前广泛使用的阻力和升力公式进行评价,指出这些公式在应用中的缺陷。建议采用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参数,通过实验测量来确定阻力和升力系数,以精确计算颗粒所受的阻力和升力。并对这种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锂的两种天然同位素(6Li和7Li)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氯化锂溶液为原料,选用苯并15-冠-5和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对其进行了模拟逆流萃取实验,考察了多级逆流萃取过程中锂的萃取率和锂同位素分离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10级逆流萃取后,锂的萃取率和同位素分离系数有了明显提高,6Li富集在有机相,丰度提高了0.2996%,本文对锂同位素富集浓度和富集行为进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锂的两种天然同位素(~6Li和~7Li)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氯化锂溶液为原料,选用苯并15-冠-5和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对其进行了模拟逆流萃取实验,考察了多级逆流萃取过程中锂的萃取率和锂同位素分离系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对锂同位素富集浓度和富集行为进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经10级逆流萃取后,锂的萃取率和同位素分离系数有了明显提高,~6Li富集在有机相,丰度提高了0.299 6%。  相似文献   

16.
汤家法  姚令侃  王沁 《山地学报》2001,19(6):541-545
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属于一种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拓决策是根据物元的可拓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决策技术。本文根据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首先基于系统物元相容性评判进行方案比选;再对初选方案通过系统物元变换进行方案优化设计的可拓决策模型,并以成昆铁路大田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优化设计为例说明这种可拓决策技术的应用程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Collinabos landslide, a landslide with a fresh morphology that is representative for more than 150 dormant, deep-seated (> 3 m) landslides in the Flemish Ardennes (Belgium). A geomorphological map was created based on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derived maps and detailed field surveys. The map showed that the landslide consisted of three zon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face topography. The northern landslide zone 1 i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five reverse slopes, whereas zones 2 and 3, the southern landslide zones, have only two reverse slopes and a convex foot. Electric resistivity profiles measured in zones 1 and 2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surface topography were not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internal structure as both parts of the landslide were initiated as a rotational earth slide with a surface of rupture at 15 m deep, where the displaced material broke apart in two blocks. However, two shear surfaces of reactivations within landslide debris were only distinguished in the accumulation area of zone 1.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surface morphology can be caused by a temporary conversion of a forest into cropland in zone 2. It is suggested that reverse slopes of smaller reactivations within landslide debris were obliterated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MS radiocarbon dating of organic material found in ponds located in reverse slopes generally resulted in relatively recent dates (i.e. 1400–1950 Cal AD) suggesting that several of the small local reactivations occurred in that period. One dating at 8700–8440 Cal BP of organic matter collected in a reverse slope in zone 1 suggests that an initiation under periglacial conditions cannot be excluded for the Collinabos landslide. By combin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ormant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模拟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某开挖深路堑为例,探讨有限元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用剩余推力法的计算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认为本路堑自然稳定性较好,按此次计算方案开挖后不存在失稳问题,但剩余推力法计算稳定系数略大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换而言之,用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更偏向于安全。  相似文献   

19.
SPLITTING OF CALIBRATION DATA BY CLUSTER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eorresponding valuesof x.The most eommon aPProaeh to this Problem 15 linear regression(or ealibration),but1 inear methods are usually best suited for quite limited regions alld are not generallyaPPlieable.If a linear fit 15 not satisfactory,alternative aPProaehes are non一linear regression,non一Parametrie regression,transformations and sPlitting of the data into subgrouPs  相似文献   

20.
陈春明 《极地研究》1997,9(3):67-71
本文对西南极菲尔德斯形变网GPS监测数据的误差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原理检验了数据中的系统误差,提出了削弱这类系统误差的方法。该方法有3个特点:1.以监测网中两个稳定点为基准;2.对监测网数据进行尺度因子改正与坐标变换迭代计算;3.归算后监测网点位结构不变。经改化处理后的数据,基本上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