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述了TCP/IPTunnel技术的实现原理,研究了TCP/IPTunnel所依靠的IP协议与UDP协议,以及IP层(网际层)的部分协议,传输层的协议。并讨论了NetwareTCP/IPTunnel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的TCP/IP嵌入式协议转换器的设计。利用西门子MC55射频模块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标准的RS232串口到GPRS无线网络TCP/IP协议的双向转换传输设备。变传统的串口通讯为GPRS无线网络通讯,实现串口设备的快速无线联网。转换器采用透明传输的方式,用户不用知道复杂的GPRS通讯原理和TCP/IP协议,不用更改程序即可实现原有串口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当前几种基于TCP和IP协议的信息隐藏方法,并提出了新的信息隐藏的方法。介绍了NDIS中间层网络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TCP和IP协议字段的网络数据报标识方案。实验证明,方案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角逐,其影响已经传播到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的比较,可以更好的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SSL协议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其与TCP/IP协议族之间的关系。并详细论述了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SSL工具箱的设计,包括功能特点、体系结构,以及构成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最低成本 Internet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一般的大、中、小学 ,核心是使目前广泛使用的 Novell网支持 TCP/ IP协议 ,采用代理服务器通过拨号方式进入 Internet,使建设费和使用费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提出多明文-单密文的想法,及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的模型并分析这种加密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作者引用和设计的用于微机转报网络的两个通信协议,并用Petri net进行描述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协议1适用于理想信道环境,协议2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噪声信道环境下也能保持协议的合法性,网络不会出现死锁、死环。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实时事务的提交处理模型.首先分析了传统分布式提交协议在实时环境中的缺陷.然后介绍了一种专门为实时环境开发的分布式提交协议PROMPT.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一阶段协议取代PROMPT中二阶段协议的设计构思,并详细分析了这种优化对提交处理过程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评价基于网络编码的移动自组织网实时多播协议在时延、系统开销及可靠性性能增益,在NS2仿真平台上实现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实时多播协议.通过仿真研究,将其性能与传统的基于存储转发的典型实时多播协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易于网络编码的实时多播协议在系统可靠性和开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时延性能方面仍不如传统的路由协议.表明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NCRM可以在时延、可靠性和系统开销三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均衡.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讨论了微机网络并行计算(集群系统)的模式(包括抽象模型和物理模型)、网络分层协议和协议.着重研究了基于消息传递接口的并行计算环境.使用语言编写了并行测试程序,并分析了测试结果.利用微机来架构并行计算环境,有较高的性能价格优势和较大的可扩展性,使微机解决大运算量问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服务中,一个用户服务请求可能同时匹配多个服务单元,如何高效可靠地组合原子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设计的系统模型依照最新的TCP规范、通过将元服务搜索、服务自愈组合和服务验证模块相结合;能够实现服务中原子服务的准确搜索,原子服务问的最佳组合,以及最后对服务进行验证,形成快速方便的应用构架,解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中巨量服务集成带来的非线性复杂问题和新的软件危机,促进服务社会合理的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塱???????????DSC??й???????????????????????????????????TCP/IPЭ??????????????????豸????EP95??IP?????????????????塱???????????????????????????豸???????????塱?淶?????????????????WEB????????????????????????????????????????????????????????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是当前网络G IS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热点之一,其中,大量的空间数据在空间数据库中的组织和存储,以及在网络上的传输是数字地球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本文通过"数字南海"的开发实践,从国家信息安全角度出发探讨了自主设计与研发空间关系数据库模型和网络传输协议的若干技术方法。提出了以面向对象的ORM源模型设计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以擅长语义表达的IDEF1X模型设计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和以关系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存储模型的技术方案。并运用异步非阻塞套接字和多线程等技术在TCP/IP网络传输协议上,设计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应用传输协议,使得空间数据在数字地球的客户端三维显示系统与服务器端的空间数据服务器系统之间能够高效安全地传输,实现Google Earth类似的操作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的流式传输和渐进式传输等,适应了数字地球的要求,并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可为我国数字地球系统的自主开发与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IRIS数据流的接收及在福建地震台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及提高闽台地区地震定位精度,研究实现了在SeedLink协议和NetSeis/IP协议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使得可以从IRIS上获得准实时数据用于地震速报任务。该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区域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对中国台湾及台湾海峡地区地震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