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礦區位置交通圖又称礦區略圖,是每篇地質勘探報告不可缺少的头一幅附圖。这幅圖在報告編製过程中一般的都不够重視,時常在報告編完、圖件繪畢以後,才随便找一張分省地圖摹繪一下,草率充數。为了使審閱報告和設計部門了解礦區地理位置的特點,在这幅圖上应該集中表現出这樣幾個概念:(一)地質情况了解程度不同的礦  相似文献   

2.
把北京西山硬綠泥石產地,画在一張圖上,可以看出是成北北東南南西的带狀。這種帶狀分佈表示着硬綠泥石和火成侵入體的關係並不密切,相反的和西山地質構造倒有密切關係。就成分來講,西山硬綠泥石含矽氧較高;鐵氧和铝氧成1:1。因為硬綠泥石和大成侵入體沒有什么關係,所以推定硬绿泥石是區域變質產物,和李四光教授的新華夏式構造相近,可能是新華夏構造所產生的变質相。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的硬绿泥石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蔭 《地质学报》1951,(Z1):23-30
把北京西山硬綠泥石產地,画在一張圖上,可以看出是成北北東南南西的带狀。這種帶狀分佈表示着硬綠泥石和火成侵入體的關係並不密切,相反的和西山地質構造倒有密切關係。就成分來講,西山硬綠泥石含矽氧較高;鐵氧和铝氧成1:1。因為硬綠泥石和大成侵入體沒有什么關係,所以推定硬绿泥石是區域變質產物,和李四光教授的新華夏式構造相近,可能是新華夏構造所產生的变質相。  相似文献   

4.
§5.本區構造情况和地層情况一章一样,本章也是地質報告中的重要的一章。如果是一个沒有經过变動的岩層產狀水平的地區,这一章当然就不起什么作用了,但这种情形很少,所以一般这是重要的一章。構造这一章叙述岩石的產狀如何,受到何种破坏,  相似文献   

5.
張治洮 《地质论评》1957,17(1):78-83
淄博盆地是早已為地質工作者所熟悉的地區,有不少前輩在該區調查過,但對該區構造問題均很少提及或認為簡單。張文堂在“幾個誘導多字型”一文中曾對該區構造進行了分析,認為是複式誘導多字型。作者於去年有機會在那裏工作一個時期,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對該區構造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地質勘探設計是在礦區進行地質勘探工作之前,根據國家对矿產資源的要求及礦區已有的地質资料和地質條件,对礦區的地質勘探工作,作出一個比較全面的勘探計劃,以便確定礦區地質勘探工作的範圍,勘探步驟、勘探原則和方法等。在遵守勘探程序的原則下,作出正確的勘探設計,是完成地質勘探任務的關鍵,从地質测量至詳細勘探的各個階段,在開展工  相似文献   

7.
「小型地質構造」已經不是一個生疏的名詞,现在常常成為許多地質工作者注意的對象。我們研究小型構造,不是單純地為了了解自然現象,而主要在於密切配合礦產勘探及工程地質等項工作的需要,幫助解决  相似文献   

8.
苏联工业迫切要求不斷地擴大矿物原料基地。地質学这门研究地球發展史、礦產生成及分佈的規律性的科學,在解决这一問題中就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每年我國的地質科学研究所派出大批勘探醱去往國內各個地區。科学家們確定各种岩層的構造特徵与其生成年代和分佈範圍。地質学家掌握住地殼的構造和有用礦物的生成條  相似文献   

9.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10.
各種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徵,为了研究上方便起見,我們對於這些不同的构造,分別給以不同的名稱,如層理、片理、節理、劈理等等,這些名稱常常不易明確地划分。因为它們都表示着岩石構造的共同特徵,那就是“能够沿着大致平行的方向劈開”的性質,可是每個名詞却分别代表不同物體或相同物體在不同條件下形成的種種性質。在含義上、形態上或成历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區別,應該注意的是在某些方面有比較顯著的差别,而另一些方面却有着密切聯系,不能机械地分割,有的是在發展過程中從一個構造性質逐漸轉變為另一个構造性質,而給予了兩個名稱。因此,要想硬性地區別它們是不可能的。 1.解理——是矿物物理性質的一種特徵,礦物受外力  相似文献   

11.
傅錕  王子國 《地质论评》1957,17(1):47-56
一.前言北票,位於遼寧省西部(原熱河省東部),東經120.8度,北緯41.8度。以前在本區工作的地質學家們對煤田地質方面注意較多,而對全區地質構造進行研究者很少。最早由丁文江測過礦區地質圖;1923年譚錫疇調查煤田地質,曾著有詳細報告。1928  相似文献   

12.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構造甯鎭山脈地質 書爲李毓堯李捷朱森合著 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印行附甯鎭山脈地質圖一册共十輻本著第一篇曰系統地質,實即本境地質之重要結論也。第二篇曰區域地質,内分三章:第一章爲甯鎭弧形山脈西段地質,調  相似文献   

13.
地質報告是一切地質工作——無論是區域地質测量、普查找礦、或各種礦區勘探工作——的最俊成果的表现,是用文字和圖表方式以表達工作成果的總結報告。地質工作任務是否圓滿完成,除了取决於工作的佈置是否合乎要求、工作質量是否達到技術標準以外,還須視地質資料的整理與報告的編製是否合乎規  相似文献   

14.
閻廉泉 《地质论评》1957,17(3):295-309
一.序言桃林礦區地質在勘探過程中曾作了研究,各方面已取得了些具體資料及初步結論,現在勘探工作尚未結束,更全面及詳細的資料還待今後進一步的研究補充。二.區域地質簡述 (一) 礦產所在地區域地質特點 本礦區位於湖南北部舆湖北、江西交界處,在大地構造單元上位於黄汲清氏所劃分的江南古陸中部北側,揚子江海槽以南。構造綫走向東北東-西南西,本區礦化帶即沿  相似文献   

15.
一、結搆要素为了解决許多與生產有關的实際問题和建立正確的宇宙观,在我們所需要掌握的奋門科學中,構造地質学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它的任務是鑑定地球上各個地區的岩石基盤的各種構成的形象和變動的蹤迹,從而一方面確定地下有別矿藏分佈的情况和選定适合於大規模建築的地基,而另一方面闆明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地殼,在它  相似文献   

16.
冶金部地質部門的基本任務,就是在礦山企業和現勘探區及其外围,堅持工作,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礦產儲量,以便為礦山企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原料基地。近一兩年來,由於企業生產發展和找尋後备勘探基地的迫切需要,我們陸續以生產礦山和現勘探區為中心展開了區域地質普杳——找礦工作,特別是在1956年此項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取得初步成績,摸索到一些經驗,這些徑驗對今後工作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本文所涉及到的「區域地質」這一用語,並不是指大地構造意義上的區域地質,而是指現礦區之間或現礦山和勘探區外围的地區,它的面積一般為數百平方公里,最多也不過數千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內的地質情況都和現有礦產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對這些  相似文献   

17.
黎盛斯 《地质论评》1957,17(4):453-458
全書ⅵ+266頁,有插圖31,表Ⅰ—XLIII,書末附1/3,500,000日本地圖一幅,另附1/3,000,000日本全國地質圖一幅。1956年3月在神奈川縣川崎市用英文出版,日本科學技術院地質調查所編印。本書內容爲日本全國地質與礦產的簡述,出版用意在於紀念1952年日本地質調查所的70周年。原稿在1953年編成並付印其大部份,因而最新的地質和岩石資料未能充分予以編入。所附全國地質圖在1953年即已印成。 這個地質調查所在1926年出版過同樣性質的一本書,題目是“日本帝國之地質與礦產”;顧名思義,其所包含的內容和範圍與本書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們不少礦区內地質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問題。有的礦區對遠景信心不足,悲觀氣餒;有的則盲目樂觀,投入了一些非必要的工作量。凡此均是對礦區缺乏客觀認識和未能做出正確評价的結果。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歸納起來有三個:第一是地表工作做得不够,礦區地質图的準確程度較差,在不正確的地質圖的基礎上進行勘探工作,這就必然導致不正確的結論。如某山由於地表工作做得不够,對礦區的含礦层位及產狀没有查明,結果在一些地方擺丁許多工作,經專家檢查認為有65%的鑽孔都是打在不需要打的地方或是未達到目的即中途停鑽,造成該打的地方没有打,不該打的地方却打了許多鑽孔。根  相似文献   

19.
礦區的水文地質勘探工作是地質勘探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對每一個矿区来说,水文地質勘探設計為整個地質勘探設計的一部份,但目前我們冶金工業部系統的水文地質工作和地質勘探設計未能更好的緊密結合起來,往往等到地質勘探完後才進行水文地質工作,這樣無疑的會推遲開採設計的編制,使很多有工業價值的矿量不能及時的得到開採。水文地質勘探设计,是在开始施工以前,按照國  相似文献   

20.
在學習蘇聯先進地質科學中,經常看到一些立體圖,其中如“礦產普查勘探方法”第423頁的錳礦投影圖,根據各鑽孔中所得的厚度及鑽網的平面位置,應用了斜軸側投影的方法,把它明顯的表現在一個富於立體感的投影圖上。這樣就可以使大家(即使沒有讀圖修養的人)能一目瞭然地看出這个礦床的厚度變化,對於礦床的研究是有所幫助的。在這裹將礦床立體圖的投影原理,以及在繪製這種立體圖的具體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