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东南部广泛出露的变质岩的时代和大地构造环境一直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是原地的前寒武纪古大陆——华夏古陆,并认为华夏古陆是与扬子地台并存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2)是漂移的前寒武纪古大陆——华夏古陆,认为华夏古陆属外来地体,晋宁期(约9亿年)沿江山—绍兴—萍乡一线与扬子地台碰撞对接;(3)是加里东褶皱带。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4.
白瑾  戴凤岩 《地球学报》1990,11(1):23-24
<正> 在中国陆壳上太古宙岩石有广泛的分布,除大量出露在华北地台外,在塔里木地块的周边和扬子地台的西北缘,也多有出露,此外,由于元古宙造山运动的再造作用,许多太古宙小岩片还出露在元古宙造山带之中。 同世界上其它地区一样,中国太古宙包括花岗片麻岩地体和火山岩为主的绿岩带,并普遍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诸如2900Ma左右的迁西运动、2500Ma左右的五台运动,以及最后造就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1800Ma左右的吕梁运动。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33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九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之西段,南北分别与江南台隆、淮阳隆起毗邻,处于构造转折部位。已知矿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层控型,其中层控型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地质背景中特定地层、岩相及构造部位的控制,具层、相、位控矿特点。矿床周围有大片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出露,局部出露奧陶系地层。前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分布于西南及东南边缘。区内构造发育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具多元结构特点。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槽型沉积褶皱回返转为准地台,形成近EW  相似文献   

7.
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的时代和组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①祁连造山带深变质基底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岩组成,主体形成于0.8~1.0Ga(晋宁期);②大多数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岩具有较强的负铕和负钡异常,tDM和εNd(1.0Ga)分别为1.87~2.26Ga和-8.54~-4.06,显示出较高的成熟度;③花岗质岩石为典型的陆—陆碰撞产物,可能与全球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形成事件有关。本文还探讨了祁连造山带及邻区深变质基底的构造归属,认为祁连—柴北缘地体和阿拉善—敦煌地体在晋宁期以前相互分离,分属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不同的板块体系。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至少在晋宁期就有相同或相似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家坪杂岩体出露于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该区扬子期岩浆活动,早期为刘家坪组海底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系,晚期先后侵入有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脉。岩浆岩具有幔源岩浆及造山带地区火山岩的特征。据震旦系覆于刘家坪杂岩体之上,其底部砂砾岩的砾石中有杂岩体成分,以及杂岩体侵入于同位素年龄值为6.43亿年的刘家坪组之中,认为刘家坪杂岩体时代为前震旦纪。  相似文献   

9.
汪洋 《地质通报》2005,24(10):906-915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敦煌地块是塔里木地台早前寒武纪岩石广泛出露区之一,但是否出露太古宙岩石长期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该区广泛出露的英云闪长岩单锆石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研究,获得了2.67 Ga的锆石U-Pb年龄和2.68 Ga的Nd模式年龄。证实了敦煌地块存在太古宙基底。同时反映新太古代是该区重要的造壳事件,英云闪长岩派生于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湖南金刚石遍及湘、资、沅、澧四水,而主要分布在沅江流域。大地构造位置属杨子准地台的江南叠台隆和上杨子台褶带范围内,地台基底为冷家溪群,是一套浅变质岩系,时代9—14亿年。益层自震旦系—新生界均有出露。金刚石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沉积物中,此外,在震旦系江口组、上三迭—下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中均含有金刚  相似文献   

12.
鄂西黄陵地区所出露的崆岭群中、深变质岩系,长期以来对其时代属太古或中、上元古一直存有争议,但无确切证据。作为扬子地台内部所出露的唯一古老结晶基底,其时代及特征对认识整个扬子地台的地壳演化有重大意义。 在卢良兆副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在1983—1985年期间进行的研究生论文工作表明黄陵变质地区北部崆岭群中广泛出露的一套含石墨、富铝的片岩、片麻岩同时夹大理岩和石英岩的副变质  相似文献   

13.
本区岩体位于西乡县之北、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洋县一西乡一南郑早元古代晚期基性岩出露区的中部,第一期侵入的韵律性层状岩体。区内主要由下元古界变质岩及其中的基性、酸性岩组成结晶基底;其上不整合覆以震旦系及以后的未变质地层。下元古界在西乡地区出露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质概述 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大田复背斜南南东翼。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下元古宇康定群大田组深变质——混合岩系,其次是中元古宇河口中级变质岩系。金矿就赋存在河口群落函组上段火山——沉积变质岩中。 大田组是区内最古老的地层。邻区——米易、同德等地区相当于本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值多为17.13——19.58亿年,最大年龄值为29.5亿年。由此推断,区内的康定群与我国北方的滹沱群、辽河群等地层相当,可能属下元古宇休伦界。  相似文献   

15.
出露于康定跑马山、丹巴格宗、公差等地的变质核杂岩地层,原岩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一套正片麻岩及副片麻岩地层。获得1585—2341Ma原岩成岩同位素年龄值。应属康定群,时代为中元古代—太古代,为康滇地轴扬子地台结晶基底向北露头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陕西秦巴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小秦岭金矿带已成为我国四大金矿带之一。砂金找矿工作在汉江及其支流——月河已取得重要进展。为了进一步促进秦巴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现将本区的金矿主要类型及其地质特征作一探讨,供同志们参考。一、区域地质背景陕西秦巴地区横跨三个地质构造单元(?)北部是华北地块,中部是秦岭褶皱带,南部是扬子准地台。宝鸡—商南大断裂北侧,是华北地块的边缘,为一古老隆起区。主要出露的是老地层,包括太古代—元古代的变质岩系,基底物质组成多为富钠、钠化或钾化的岩石,以产  相似文献   

17.
豫西太华群混合岩特征及其与金钼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太华群(变质年龄20—26亿年)出露于华北地台南缘的老牛山、小秦岭、崤山等地,它自吕梁运动成为地台的结晶基底以后,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产生了相应的变质、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混合岩。在豫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金矿床(点)直接产于太华群中,与混合岩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东秦岭,全部大、中型钼矿床和大部分小型铝矿皆产于栾川—固始断裂以北的地台边缘,矿床可直接产于太华群(雷门沟)中,也可产于其上的地台盖层(金堆城、南泥湖、黄龙铺)。而断裂以南的秦岭褶皱带钼矿则极少,地层含钼背景也较低。这两个构造单元的最重要差异就是后者没有太华群基底。这就表明该区金、  相似文献   

18.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9.
1.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河北省地处中朝准地台中部靠北侧,其结晶基底形成于吕梁运动时期(1700~1900Ma)。冀东地区以铁镁质岩石为主的迁西群是中朝准地台最古老的岩系,太行山一带的阜平群反映出基底构造具有中央克拉通性质。据调查统计,迁西群马兰峪组地层含金3.1~  相似文献   

20.
秦岭地区(北纬32℃—35℃)横亘我国中部,地处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单元之间,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形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这里所谓扬子准地台应包括摩天岭台隆、若尔盖中间地块,后两者是从前者边缘分离出来的。秦岭地区古褶皱形态即是其本身构造运动的产物,又反映了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者的相对运动。因此对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以下简称秦岭南带)晚加里东构造运动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其运动性质、波及范围、形态特征及对其褶皱后古地形地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