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国家地震局科技攻关会议精神,落实我省科技攻关任务。四川省地震局于1983年8月6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科技攻关会议。局分析预报研究中心、局情报资料室、各地震中心站、地震地质队、地震测量队、地震仪器厂和部份地、市、州地震局(办)业务负责人、以及局机关各处室有关人员、各专业攻关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强化地震科技情报工作服务于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苍山县发生5.2级破坏性地震,这是继1983年山东荷泽59级地震后又一次发生在山东省内陆地区的一次中强地震。围绕着苍山地震突发事件,山东省地震局情报资料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情报资料服务,强化地震科技情报工作,服务于防震减...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地震工程情报服务中心(NISEE) 是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收集和传播有关地震工程及有关领域的情报资料的非盈利公共服务机构,创立于1971年。NISEE向全世界的实用工程师及有关的专业人员、科学研究工作者、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普通公众提供信息。 NISEE的计划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和在帕萨迪纳(Pasa-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在深化改革形势下,如何开展地震科技图书情报工作,尤其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书刊选择,情报搜集与跟踪研究的关系,经常性图书情报工作与专指性图书情报工作的关系,人员数量与人员素质的关系;财政拨款与开辟财源的关系,以推动地震科技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有效图书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从1964年以来,世界地震资料有了很大改善,BISC(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地震情报资料体系,所以,对于1964年至今的全球地震活动性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已经有了可能,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在1966—1976年期间,我国经历了一个地震十一年高潮活动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全球地震活动,对我国地震大趋势的研究,无疑将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早先在《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第9期上撰文,给出1973—1983十一年全球浅源地震活动性的计算结果,指出1976年确是一个不平常的地震年份,而1984年内中国大  相似文献   

6.
以应变能和震级为指标,对辽西地区1966-1991年间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周期探讨。结果表明此间地震活动呈现了较好周期性。如果该周期性继续保持,那么,从1991年开始,辽西地震活动进入低水平活动阶段。估计在1994年前后开始出现转折。  相似文献   

7.
1991年第一季度,全球发生了两次7级左右地震。亚欧带东段在兴都库什地震之后发生新疆柯坪地震,东段小地震低 b 值尚未结束。希腊和阿尔巴尼亚边界发生地震群。美洲西海岸地震带开始新的地震活动轮回。  相似文献   

8.
日本从2007年10月开始,正式向全社会提供紧急地震速报已有2年。紧急地震速报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以地震刚发生后的很少观测数据为基础,推断地震发生地点和规模,在各地开始强烈晃动之前,向社会报告预测的晃动强度和达到时间。气象厅为了有效地利用紧急地震速报,在大力宣传报道紧急地震速报的结构和利用体会等知识的同时,还在努力推进提高预测精度和缩短提供速报的时问等方面的对策。本文将介绍2009年8月开始实施的提高预测精度、缩短提供时间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地震在开始时看起来都一样,使人类无法预测哪些地震会带来早期观测造成的最大破坏。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地震仪在主震开始之前监测到地震动,并对附近城市发出警报。即使是几秒钟的警告也可以为个人和医院等组织带来很大的不同。例如,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在2017年9月19日的7.1级地震之前就给所有人提供了10~15s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
叙述并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N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井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V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趋势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2.
西安、宝鸡两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分别于一九八二年和八三年开始,两市的地震小区划研究皆由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室承担。小区划过程中,进行了野外考察,收集和补充了大量的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历史地震以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理论对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从1971年开始的20世纪第2个地震活跃幕的结束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活跃幕的结束时间大约在2019年,还运用灰色理论对该地震带未来的地震形势进行了预测。所得结果可供华东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地震的中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经验性预报向以物理为基础的概率预报过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内陆地震》1990,4(4):319-331
前言 地震预报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有地震记载。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但是,世界性的比较科学的地震预报研究大体上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从1965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苏联虽自1948年阿什哈巴德地震之后就提出地震预报,但是,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探索前兆,真正取得进展也始于六十年代末。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从1966年邢台地震现场开始。美国地震预报起步稍晚,但进展很快。 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推动了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地震预报已从束手无策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地震目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学观测与研究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新的地震参数的测定开始从研究成果转化为常规工作,地震目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讨论了现代地震目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构造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问题的非线性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盛峰  张永仙 《地震》2021,41(4):203-217
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多个国家的地震学家围绕“地震可否预测”问题进行国际讨论后, 人们开始思考适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规则应该有哪些, 尤其是地震学家针对地震预测研究中所采取的途径和工作思路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7年开始的“区域地震似然模型”(Regional Earthquake Likelihood Models, RELM)工作组和由此进一步而来的“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 CSEP)计划开始之后, 一大批地震预测模型和与评估其预测效能有关的统计检验方法加入进来, 在设立相同的预测规则和使用统一的数据来源下, 通过全球设立不同测试中心的方式, 共同参与到对地震可预测性问题的系统研究中来。 当前, CSEP计划已由开始的1.0阶段发展至2.0阶段, 为使读者了解与这几项国际合作研究相关的工作主旨和发展历程, 本文总结了与CSEP工作1.0阶段相关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开始降低产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变化可能是这次灾难性地震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型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M≥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震级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9.
O.  G.  Lockwood  H.  Kanamori  郑建常 《世界地震译丛》2007,(3):19-27
试图利用小波变换在地震图开始部分检测长周期成分。分析了2004年12月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_w9.2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尼亚斯M_w8.7级地震的位移地震图。小波分析能够在S波到达台站前清楚地区分两次地震的长周期W震相的振幅。结果显示,2004年地震W震相的振幅明显更大。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识别具有引发海啸可能的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大同-阳高地震前后≥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