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角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超浅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酸性陷爆角砾岩,次火山(超浅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特征。  相似文献   

3.
隐爆岩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隐爆岩及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模式,认为隐爆角砾岩筒是经“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的形式爆破而成的,同时对隐爆岩的各种岩石类型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对火山岩筒、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喷发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隐爆角砾岩筒和次火山岩筒的成因研究,从隐爆作用和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火山岩筒的成因,提出了火山岩筒是隐爆作用成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岩浆作用的过程,认为隐爆作用应属于岩浆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570矿床控制因素及富矿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70矿床地质背景是破火山旋回边缘活动带;矿床定位要素是受破火山断裂系统构造结控制的隐爆角砾岩筒;隐爆加断陷组成的聚矿结构,是富矿形成的主要条件;隐爆角砾岩筒与次火山花岗岩浆侵位组成的热泵汲取效应,是矿床基本成因模式。矿床扩大方向是在探索隐爆角砾岩筒深部的同时,沿边缘活动带,在破火山断裂系统构造结处寻找新的隐爆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6.
相山铀矿田巴泉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龙 《铀矿地质》2012,(5):273-280
巴泉铀矿床位于相山矿田的北部边缘,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铀矿床。隐爆角砾岩(筒)是由与相山火山机构有密切联系的燕山晚期侵入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潜花岗斑岩岩枝发生隐爆作用而生成。矿床是多阶段岩浆活动、多次隐爆作用和多期铀成矿作用互为响应、连续发展地质过程的产物,是集岩浆岩体-角砾岩体-铀矿体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单元。燕山晚期潜花岗斑岩浆和英安玢岩浆的侵入、隐爆作用形成的角砾岩(筒),以及断裂构造的频繁运动,对铀成矿乃至矿床的形态和规模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具有脉动性、隐爆性,显示隐爆角砾岩岩性的复杂多变,矿化蚀变种类、组合和强弱变化具有规律性。铀矿体(化)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和震碎角砾岩中,矿化显现出中富边贫、上强下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西会昌红山隐爆角砾岩筒及其成因和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筒及其成因研究,在国外已有近100年、国内有近30年历史。由于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名词术语繁多,观点众说绘纭,同物异名者众,令人费解不说,更不便于交流,为此,该文以江西会昌红山隐爆角砾岩简为例,从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的概念、分类命名、描述和分布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筒成因和动力学等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推动研究深化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豫西杜关锰银矿田火山隐爆角砾岩的形成主要与气液挥发分和超浅成的燕山期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并受该地区近东西向深断裂的控制,而火山隐爆角砾筒又控制着杜关地区锰银矿床(点)的分布,豫西杜关锰银矿田由若干个矿床(点)构成,矿田内已发现多处隐爆角砾岩筒,这些火山机构均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了两个主要火山隐爆角砾岩筒的地质特征,并论述了两类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机制。原地棱角状火山角砾岩是由火山爆发震碎作用造成的,异地溶蚀状角砾岩是由流化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五莲七宝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次岩浆活动。环状断裂与辐射状断裂发育,形成七宝山复式火山机构。隐爆角砾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成矿机制和控矿作用,窑头隐爆角砾岩筒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对窑头隐爆角砾岩筒的产状、分布、规模、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窑头铜(金)矿为隐爆角砾岩型低温热液小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山东平邑卓家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平邑卓家庄金矿是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以高金品位 (平均在 10 0× 10 -6以上 )、全筒式矿化为特点。岩筒产于NW向和EW向断裂交汇部位。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隐爆角砾岩型矿石、震碎角砾岩型矿石、碎裂岩型矿石 ,隐爆角砾岩型矿石可进一步划分为矿浆胶结角砾岩型矿石、热液胶结角砾岩型矿石、岩浆胶结角砾岩型矿石及凝灰质胶结角砾岩型矿石。矿体上部矿石类型简单 ,下部矿石类型复杂。提出了卓家庄式隐爆角砾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认为Ⅱ、Ⅳ号角砾岩筒是有利金成矿的岩筒。  相似文献   

11.
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趋势曲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及其成矿过程中的隐爆流体演化趋势曲线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凹山铁矿床、祁雨沟金矿床、七宝山铜金矿床等典型矿床的矿体产出特征与隐爆流体演化趋势曲线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合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的一般特征和特殊情况,对轻微剥蚀岩筒、中等剥蚀岩筒和深度剥蚀岩筒的成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琰  周玉龙 《华东地质》2017,(2):126-131
以相山巴泉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介绍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隐爆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及铀成矿过程。相山巴泉隐爆角砾岩受火山机构制约,成岩成矿作用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铀矿化与隐爆角砾岩(筒)在时空上具有密切关系,矿化严格受岩筒控制,且产于岩筒内及其接触带附近裂隙中。矿化与岩筒范围、形态相吻合,矿体与岩筒产状相同。矿化富集程度与岩筒内的角砾大小密切相关,角砾愈小矿化愈富集。矿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也呈规律性变化,自隐爆角砾岩(筒)中心至边缘、从顶部至底部,铀矿品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杨彪 《地质与勘探》2024,60(3):471-481
安徽枞阳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地处庐枞盆地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内,是岩体内发育的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隐爆角砾岩具有角砾成分杂、隐爆作用强度大、“隐爆源”埋藏深特点,其自身并不含有铀矿化现象,铀元素平均含量远远低于石英正长岩;ΣREE为293.16×10-6~453.45×10-6,LREE/HREE为6.71~11.00,δCe为0.89~1.02,δEu为0.46~0.57,呈现较明显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具有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点;隐爆角砾岩内部发育的大量赤铁矿形成于岩浆“隐爆”作用之前,铀成矿作用发生在隐爆角砾岩筒形成之后,推测隐爆角砾岩爆发时间在124~115 Ma;隐爆角砾岩筒主要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导矿通道,外围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潜力,而其深部具有寻找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在近地表处隐蔽爆破所形成的一套岩石类型组合,常以隐爆角砾岩筒的形式产出,其孔隙率高,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及容矿场所,隐爆角砾岩型矿是金、铜、钨、铀等矿产的一种重要类型。隐爆角砾岩的成岩作用常伴随着热液蚀变作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内部及其围岩接触带。通过对隐爆角砾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隐爆角砾岩及岩筒的一般特征、岩筒的形成模式、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的形成需要复杂的区域构造和活跃的构造运动,作为重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发育有一条或多条深大断裂及次级断裂是必不可少的;空间分布广且多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成矿年龄跨度大,多集中在燕山期;以热液蚀变为主的矿化作用,形成多种伴生组分,常出现一体多矿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天山的群吉萨依中基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后碰撞造山的裂谷构造环境。群吉萨依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中基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中。其中,Ⅱ号铜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这个发现为该区铜矿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可将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作为铜矿找矿的主攻类型。由于隐爆角砾岩筒是直接控制铜矿化蚀变作用的火山机构,因此,群吉萨依铜矿点具有形成大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华 《福建地质》2011,30(4):278-285
宁德九曲岭含铜钨矿隐爆角砾岩筒出露于花岗闪长岩体之中,未见明显断裂控制。隐爆角砾成分与胶结物成分复杂,矿化蚀变具明显的分带特征,其中铜钨矿贮存于黄铁矿一绿泥石和石英一绿泥石带中。外围尚发现2个大型隐爆角砾岩筒,通过研究九曲岭铜钨矿角砾岩筒特征,对指导深部与外围找矿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七宝山金镇矿床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火山机构的岩浆演化及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并由此建立了一种严格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且极为富钨的特殊类型的斑岩型金铜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金厂金矿区火山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厂矿区化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细脉充填型,与其相对应的容矿构造分别为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其中隐爆角砾岩筒和环状、放射状断裂是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中-晚期闪长玢岩岩浆活动时伴生的火山-次火山构造,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其中并发生蚀变交代,形成了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及由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的环状、放射状矿体。  相似文献   

19.
小盘岭金矿是一个与次火山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筒产于太古宙混合花岗片麻岩中 ,受近EW向刘家沟断裂控制 ,在近EW向断裂与NW向次级断裂交汇部位 ,角砾岩岩筒最为发育 ,金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筒内并严格受其控制。 1号主矿脉圈出 5条工业矿体 ,长一般 6 6~ 30 3m ,最大厚度 11 70m ,平均厚 2 2 7m ,平均品位 5 6 3× 10 - 6 ,单独构成了小盘岭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筒及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筒金矿床,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床 位于东西向隆化-黑里河-叶柏寿与北东向红山-八里罕大断裂之交汇 处。矿床成因属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