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大气密度分析模型,导出了人造地球卫星大气阻力摄动新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0≤e≤0.3的各种近地卫星。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有效的半分析方法,给出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同样显著情况下的一阶解,相应的计算公式并不复杂,而计算速度要比数值方法快。  相似文献   

3.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歆 《天文学进展》2003,21(4):281-288
月球探测器的运动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向月飞行的过渡轨道与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实为一种地球卫星轨道;过渡轨道则涉及不同的过渡方式(大推力或小推力等);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则与地球卫星轨道有很多不同之处,它决不是地球卫星轨道的简单克隆。针对这一点,全面阐述月球卫星的轨道力学问题,特别是环月飞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轨道摄动解的构造、近月点高度的下降及其涉及的卫星轨道寿命、各种特殊卫星(如太阳同步卫星和冻结轨道卫星等)的轨道特征、月球卫星定轨等。  相似文献   

4.
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大气阻力系数变化的影响,并针对一阶解,给出由此产生的近地卫星轨道根数变化的各种摄动项。  相似文献   

5.
近地卫星运动的坐标系附加摄动在拟平均根数法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用的历元地心天球坐标系中研究和处理近地卫星的轨道问题,就必须考虑由于地球赤道面摆动所引起的坐标系附加摄动,正因为如此,给实际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关于这一问题,曾提出了一种针对瞬根数和平根数之间的转换(仅与坐标系附加摄动的短周期项有关)的解决途径,但并未涉及采用分析法进行轨道外推的有关问题(这与坐标系附加摄动的长期和长周期项有关),这对处理近地卫星的轨道问题而言显然是不完整的.这里结合拟平均根数法进一步改进原提出的方法,较完善地解决这一坐标系附加摄动的计算问题.在此前提下,对于卫星定轨和预报及其相关工作,无论是采用数值法还是分析法,均可采用同一坐标系,即历元(目前是J2000.0)地心天球坐标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高空电离层中运动的带电荷的卫星受电感应阻力后对轨道根数产生的摄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赤经、历元平赤经均有周期摄动影响 ,但除对半长轴有长期摄动效应外对其它轨道根数均无长期摄动。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不受摄动影响。文中以飞行在高度 1 50 0km的电离层中的导体卫星作为算例。计算结果显示 :带电导体卫星在高空电离层中带有一定电量时电感应阻力对轨道半长轴的缩短产生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荷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地球磁场对带电人造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菏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在电离中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高空电离层中运动的带电荷的卫星受电感应阻力后对轨道根数产生的摄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赤经、历元平赤经均有周期摄动影响,但除对半生长轴有长期摄动效应外对其它轨道根数均无长期摄动。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不受摄动影响。文中以飞行在高度1500km的电离层中的导体卫星作为算例。计算结果显示:带电导体卫星在高空电离层中带有一定电量时电感应阻力对轨道半长轴的缩短产生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一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英 《天文学报》1995,36(2):200-207
引起《大气一号》两颗气球卫星(DQ-1A和DQ-1B)轨道倾角变化的摄动因素主要是太阳光压摄动、大气旋转和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引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增大,平均每天变化约0.0017,大气旋转引起轨道倾角减小,平均每天变化不到0.0001,但随着高度下降,变化量亦增大,陨落前达0.002。本文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给出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为:(1)由太阳光压摄动  相似文献   

11.
卫星径向位置摄动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卫星轨道径向位置误差进行分析,本文将给出由地球非球形引力位(包括潮汐形变)引起的卫星径向位置摄动表达式,它将同时包含完整的卫星轨道偏心率的0阶和1阶项,并给出径向位置摄动空间分布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它可明显地节省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12.
用功能转换原理和摄动理论的两种方法重点研究了导体卫星在地球磁场和有电导率介质空间飞行时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半径的摄动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导体卫星在圆形轨道上受磁感应阻力后轨道半径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外还有周期性变化。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的其它要素的摄动影响概况。  相似文献   

13.
GPS定轨中的太阳辐射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俊平  王解先 《天文学报》2006,47(3):310-319
对于GPS这样的高轨卫星轨道的确定,最大的误差源为太阳辐射压摄动.近年来IGS各个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GPS星历精度越来越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太阳辐射压摄动模型的不断完善.详细阐述了目前主要的7种太阳辐射压摄动模型后,给出了各种光压摄动模型的计算模型,并利用不同的摄动模型积分卫星轨道,得到不同模型在GPS卫星轨道积分中的精度.结果表明,Bern大学提供的3种模型对太阳辐射压的模拟较为准确,相对于其他4种模型,由其得到的GPS轨道精度有将近一个量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卫星所受的非保守摄动力研究中,对太阳辐射压摄动建模的研究发展迅速,而对地球辐射压摄动的研究相对缺乏,特别是其对中高轨卫星轨道影响的研究。在高精度人造卫星轨道确定中,地球辐射压摄动对于具有大面质比的导航卫星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略。针对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基于地球辐射压的原理和影响机制,探讨了地球辐射压摄动建模的方法。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特点,利用地球表层的反照率和红外发射率的分布格网数据,建立了精确的地球辐射压模型,并利用全球MGEX站观测数据和中国区域监测站数据,进行了对北斗卫星引入地球辐射压模型的验证试验,分析了其定轨精度,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表明,对北斗卫星来说,在加入地球辐射压模型ERPM2(Earth radiation pressure model 2)后,轨道精度比不加入地球辐射压模型提高约4 mm;加入ERPM1模型则相应提高约2 mm。对部分卫星,加入地球辐射压模型后,其轨道精度修正量可达5~10 mm。通过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检核发现,加入ERPM2模型后,北斗中轨道地球卫星正常姿态时的轨道径向精度提高3.1 cm,GPS 036卫星轨道径向精度改善0.8~1.4 cm。因此,地球辐射压摄动模型在北斗导航卫星高精度轨道确定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近地卫星轨道改进的计算过程,并给出云南天文台轨道改进计算和紫金山天文台轨道改进计算的一组比对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抛物旋转体坐标系讨论具有大面积质量比的球状气球卫星的运动特征。计算了地球椭率、太阳光、大气阻力诸因素对本文所规定的褚轨道根数的摄动。推导公式中着眼于高空(距地1000公里左右)!近圆轨道的近似,目的在于应用所观测的回声一号气球卫星数据,计算上述经常起作用的摄动因素的目的,是要发现有无另外的因素扰乱了它正常的轨道,以和太阳活动此较。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推导一些必须的公式,并作计算实例来验证我们的公式。详细结果的讨论,留待第二部分中去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基光学监测系统对近地小行星在近太阳方向的监测存在盲区的问题,提出了远距离逆行轨道(Distant Retrograde Orbit,DRO)天基光学平台对近地小行星进行跟踪定轨的方法.通过可视性分析,筛选仿真观测数据,利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公布的小行星初始轨道信息对不同轨道类型的目标天体进行轨道确定,将计算结果与参考轨道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测量精度2角秒,定轨弧长3年的情况下,DRO平台对仿真算例中所选择的近地小行星的定轨精度可以达到几十公里量级,其中Atira型轨道精度可达10公里以内.由此可见,DRO天基平台对近地小行星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定轨精度能实现对目标小行星的精确跟踪,并对其进行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太阳系近地小行星的多目标多任务探测中,从大量小行星中快速筛选出可到达目标小行星是小推力轨道设计中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考虑了小推力作用下的探测器在行星际空间中的轨道运动,通过借鉴天体力学中摄动分析法的思想将小推力作为摄动力来考虑,给出了1阶意义下给定时间内两条开普勒轨道在小推力作用下得以转移成功的必要条件.该条件形式上为几个始末轨道根数差的简单组合,计算量极小,可以用来迅速剔除掉许多无法在给定时间和小推力作用下直接到达的小行星,数值结果验证了近地小行星探测情况下该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极坐标为广义坐标,首先讨论了摄动势对第一类周期解存在性的影响,然后利用KAM理论讨论了摄动势对第一类Poincaré周期轨道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在实际情况中常用的形式为(n_1≤n_2为二个正整数)的摄动势,得到当小天体相对旋转坐标系的运动角速度ω≠0,和时由圆轨道所延拓生成的第一类Poincaré周期轨道是轨道稳定的。作为例子,文中还给出了当大主星体具有扁率或者是带有光环时,第一类Poincaré周期轨道稳定的条件。最后对本文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林 《天文学报》1997,38(2):191-203
为了对卫星轨道径向位置误差进行分析,本文将给出由地球北球形引力位引起的卫星径向摄动表达式。它将同时包含完整的卫星轨道道偏心率的0阶和1阶项,并给出径向位置摄动空间分布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它可明显地节省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