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煤钒矿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需要对其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石煤钒矿成分分析的标准物质,现有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无论是其五氧化二钒含量,还是定值成分都无法满足我国对石煤钒矿勘查、开发和研究需要.本文对采自湖北省崇阳县小源冲钒矿、湖南省芷江县牛牯坪钒矿、湖南省古丈县岩头寨钒矿和湖南省凤凰县黑冲钒...  相似文献   

2.
泥炭的性质、质量和利用方向是由其物质组成决定的。但要研究其物质组成,就要制作合乎分析鉴定要求的泥炭薄片和残体片,就像研究岩矿需要磨制合格的岩矿薄(光)片  相似文献   

3.
新余铁矿田含铁岩系地层物质系统沉积的地球化学环境是一个氧化相-弱氧化相-弱还原相-还原相的演变过程.矿田经历了澄江-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多期次、多方向、多型式褶皱构造改造.新余铁矿田矿层和舍铁岩系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是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物质反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分析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总结新余铁矿田矿层和舍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解释新余铁矿田单层矿"红绸舞式"褶皱的成因,为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人澍 《矿床地质》1998,17(Z3):571-574
花岗岩成矿系统是地球自相似系统的典型,因袭了地球高能量动热-熔融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成矿潜力为诸系统之冠。该系统具有岩浆起源、分凝、侵位、成矿准备、物质演化成矿与热演化成矿等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多级因素集;层次间、因素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花岗岩浆的物质与热演化相交织并有时差,构成花岗岩浆演化成矿的两条主线。花岗岩浆与内环境、外环境、大环境进行密切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三重环境的非线性组合促进或干扰花岗岩浆成矿作用。花岗岩浆作用的高度自组织性是其强大聚矿力和构成成矿系统网络的依据。在各层次模型和因素集基础上建立了花岗岩浆活动非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东胜  任福弘 《地球科学》1995,20(4):469-473
在分析格尔木含锶矿水田供锶环境和水迁移条件的基础上,将形成含锶矿水田的地质空间分为两个区:山区淋溶迁移区和平原迁移聚集区,运用物质流通量分析的观点,对锶的迁移聚集进行了系统分析,山区为锶矿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环境,平原区为锶矿水提供了贮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在全面、客观、详实地描述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赋矿砂岩结构、构造和砂岩中的物质组成及分布特征,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提供基础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颜色赋矿岩石中的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等物质成分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定,发现不同颜色赋矿砂岩中物质组成各有差异,矿石中可见多种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见少量黏土矿物和有机质。认为赋矿砂岩主要为近源水系沉积物,铀成矿过程具有多种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既有渗入成矿作用,也有深部渗出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南川武隆铝土矿是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初步查明重庆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的地质意义,弥补重庆铝土矿成因研究的不足,笔者以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研究发现,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多数样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不同程度亏损。由于含矿岩系中的REE含量在沉积后只有极微弱的变化,因此利用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有关参数对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环境及其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Eu中等负异常,含矿岩系以陆相沉积为主,部分为海相沉积;从含矿岩系样品稀土元素总和、Ce异常、Eu 异常情况来看,含矿岩系形成的古水介质呈弱酸性,含矿岩系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中,氧化能力增强时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含矿岩系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与石炭系黄龙组灰岩均可能为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李兆鼐 《地球科学》1997,22(3):268-274
主要讨论火山岩和相关侵入岩地区金矿的形成机制问题,把整个成矿系统分为成矿热流体体系和控矿环境两个部分,把热流体分为近地表和高位两粝岩浆-热流体体系;把控矿环境划分为火山中心、高位岩体和复合在其上的构造破坏带等6类空矿系统,全面分析了各类控矿系统内具有共性特征的物质能量综合场,指出金矿的形成过程也是成矿物充休体系与控矿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金的局部富集不仅取决于体系与环境之间、体系内部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川西北壤塘含金剪切带中典型构造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表早期韧性变琪的产物=构造微晶片岩,其物质成分总的向外迁出,而与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晚期脆性叠加变形形成的碎裂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其物质总提迁入,这说明了壤塘含金剪切带早期及中深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过程中,物质的迁出为矿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流体;成矿过程中脆性变形形成的碎裂岩脉,表现为物质的迁入,因此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金沙矿区的上部铅锌矿床(上部矿),从含矿建造、矿体产出(产状)、形态、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征,通过稀土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对比,笔者认为金沙矿区上部矿与下部矿完全不同。上部矿床属于沉积-成岩-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深断裂的控矿作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物质来源、辉绿岩与硅化带的空间关系,以及普通物探成果和钻孔揭露情况等的研究,展望了下庄矿田深部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杨敏之 《矿床地质》1998,17(Z6):1027-1028
基于对冀北三个银矿带、含银岩石建造类型、7个主要银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控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成矿期、成矿阶段、矿石物质组成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银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带、蚀变岩岩石类型、蚀变矿物系列、交代作用物质平衡、蚀变岩分带性、形成物理化学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银矿床近矿蚀变岩分带标志,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闫金禹  熊发挥  徐向珍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23,97(11):3802-3824
向着地球深部进军是未来地质科学研究的战略目标之一,微区则是探寻深部地幔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的关键。分子、原子级矿物的分析研究将在解密深部地幔物理化学条件、物质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是微米级矿物的主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单晶衍射仪、微区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了一系列微米级矿物,为揭示地幔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铬铁矿中发现新矿物的矿床包括中国西藏的罗布莎铬铁矿矿床和希腊中部Othrys矿床。其中,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中发现包括罗布莎矿、林芝矿、那曲矿、藏布矿、雅鲁矿、曲松矿、自然钛、青松矿、巴登珠矿、志琴矿、经绥矿、康金拉矿及文吉矿在内的13种新矿物;Othrys蛇绿岩的Agios Stefanos矿床发现的新矿物有arsenotu? ekite、eliopoulosite、tsikourasite和grammatikopoulosite。这些新矿物以过渡族元素(Fe、Cr、Ni、Mo、V等)、钛的硅化物、碳化物、镍的磷化物等自然元素及金属化合物为主。它们多以矿物发现地或为地学研究做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名字命名。微米级矿物的发现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以安棚天然碱矿为例,通过分析泌阳凹陷天然碱矿的地质特征、底面构造特征、矿石特征,论述天然碱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对天然碱矿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凹陷内安店次凹和程店次凹可能会有天然碱矿;南阳凹陷的汉冢、桐寨铺次级凹陷可能会存在碱矿,碱卤水层物质来源具有深源性;提出了钾、锂等矿床的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维西-普洱成矿带中主要铅锌矿床的特征进归纳对比,从控矿因素、物质来源、矿化特征、含矿层位等方面探寻成矿规律。结合矿带的地质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以研究矿带的区域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的分布等为思路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6.
钾盐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料,虽然已经有诸多关于钾盐矿成因的研究,但关于大地构造运动与钾盐成矿的构造背景和成矿模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本文首先从钾元素的初始成因出发,梳理出钾盐的物质来源。然后分别从钾盐矿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进一步分析在稳定克拉通环境、陆块汇聚环境和陆块裂解环境下的钾盐矿成矿过程,说明包括构造、物质来源和气候三要素都是大陆漂移和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大地构造是钾盐矿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也控制了钾盐的物质来源,还间接控制了蒸发岩沉积过程中陆块的空间位置和气候条件。最后通过印支地块中的呵叻盆地钾盐矿实例,给出了一个钾盐矿多级凹陷预富集成矿模式。结果说明大地构造运动是钾盐成矿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察汉乌苏铁矿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段火山岩中。通过对察汉乌苏铁矿矿体顶板围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来探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成岩时代及成岩物质来源。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察汉乌苏铁矿矿体顶板围岩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为岛弧。通过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4.3±3.4)Ma,属早石炭世晚期。二阶段模式年龄t_(MD2)变化于618.40~903.84 Ma,具古老地壳的源区属性,察汉乌苏铁矿成岩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并有基底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8.
徐文艺  傅斌 《矿物学报》1997,17(1):86-92
对沙溪斑岩铜(金)矿矿区有关岩体斑晶矿物的显微特征和矿物化学研究显示:含矿斑岩成岩物质主要源于地幔,但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壳源组分混染,其暗色矿物富Mg、Ti、;无矿斑岩以壳源为主,暗色矿物富Fe;含矿班岩与无矿斑岩结晶动力学环境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9.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有关岩体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沙溪斑岩铜(金)矿矿区有关岩体斑晶矿物的显微特征和矿物化学研究显示:含矿斑岩成岩物质主要源于地幔,但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壳源组分混染,其暗色矿物富Mg、Ti;无矿斑岩以壳源为主,暗色矿物富Fe;含矿斑岩与无矿斑岩结晶动力学环境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四川容须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中酸性侵入岩和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矿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该矿床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属于Ⅰ型花岗岩系列,伟晶岩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二者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伟晶岩与中酸性侵入岩可能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区域性推覆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穹隆,为含矿热液的充填和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富含挥发分及稀有金属的熔体侵位于围岩,渗透率较小的泥质岩限制了热量的扩散及成矿有利物质的流失,熔体缓慢固结,形成含矿伟晶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