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南海灾害地质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将南海灾害地质按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3个系列,及新构造灾害地质、重力灾害地质、侵蚀-堆积灾害地质、流体-塑性体灾害地质及结构不均性灾害地质5个类型进行了论述,系统探讨了活断层、滑坡、沙丘、浅层气、古河道等发育的区域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灾害威胁的范围不同,提出了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分布与造成的影响不同的观点,进而从灾害研究的历史中分析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对灾害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的历史变革。在上述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灾害评估的基本概念、灾害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以及灾害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成因及经济损益分析,并就减灾问题提出预防对策,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多变的气候,加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乌鲁木齐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类灾害,随着城市人必集和社会发展,生命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城市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灾难将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因此,研究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灾害生态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灾害生态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异常的生态学现象与过程,因此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特别是要对灾害系统的发生成因、类型、时空分布、发展、危害、预测、控制和灾后恢复等的全过程生态学现象和规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指出,当今,应围绕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灾害问题,对其发生与发展的生态学机制与生态学后果,以及减轻、防范这些灾害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军 《江苏地质》2005,29(2):98-101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其中,风暴潮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通过建立海岸生态防护网、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工程标准、开发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实行海洋数据资料和信息共享等方法,降低海洋灾害发生的机率,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输移型泥沙灾害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沙灾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输移型泥沙灾害是泥沙灾害的子类型.本文提出了输移型泥沙灾害的基本概念,并对输移型泥沙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输移介质的不同,输移型泥沙灾害可进一步分为风力输移型和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风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沙丘移动等,这类泥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影响范围很广.以水流为搬运介质的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有泥石流灾害、高含沙水流灾害和一般挟沙水流灾害,另外还有以水为介质,以重力搬运作用为主的泻溜、土体蠕动等灾害.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仅限于流域,涉及范围较小,出现的频率较低、幅度较小,其灾害表现形式为在冲刷、淤积和河床演变过程中对人类产生危害,具有伴生性、潜在性、突发性和链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编制1:200万南海灾害地质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是目前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急需图种。“九五”期间,HY-126海洋勘测研究专项下达了编制南海1:200万灾害地质图任务。编制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无规范可循。文章仅就海洋灾害地质图的性质、任务、内容,灾害地质分类,以及图反映的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天池火山潜在的火山灾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世界上著名的具有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火山 。该火山于公元1215年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爆炸式喷发,其爆发指数为7,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一次大喷发。以这次大规模喷发为参照系,采用“以古论今”的原则,将未来潜在的火山灾害分为降落灾害、火山碎屑流灾害、火山泥石流灾害3种主要类型,对这3种灾害分别确定了分布范围,并划分了灾害程度带。  相似文献   

11.
正在崛起的边缘科学——灾害地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地貌是指对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灾害性影响的地貌现象的总称。根据造成灾害的地貌类型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出山地灾害地貌、平原灾害地貌、喀斯特灾害地貌、风沙及黄土灾害地貌、海岸灾害地貌等基本的类型。我国在近几十年对一些灾害地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随着“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的开展和国际间关于灾害地貌研究网络的逐渐形成,我国的灾害地貌学也随之产生,它是一门崭新的,正在开拓之中的地貌学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水工学以及社会经  相似文献   

12.
滑坡灾害区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滑坡灾害区划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减灾的关键在于从区域上做好预防研究的观点,并阐述了滑坡灾害与风险术语统一化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滑坡灾害区划的核心是灾害、易损性和风险三要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灾害区划研究的两种基本途径,破坏概率法和信息分析法,把传统的滑坡单体稳定性分析延伸到以Monte-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及防灾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当前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仿治应以预防为主,指出今后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展方向是成灾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使其成灾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更新,便于科学管理及信息可视,从而准确、实时地预报、预警,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的数据本构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数据本构分析对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控制采,灌地下水的较佳方案,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作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灾害是存在于喀斯特区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生态灾害。在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分析与驱动机制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灾害预警风险分析,设计喀斯特石漠化灾害预警风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石漠化灾害预警风险模型,为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皖南山地灾害发生频繁,且具规律性较强组合形式。这些组合形式,往往加剧了本区山地灾害的破坏程度。为此,对这些组合形式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区内山地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17.
焦作矿区突水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对焦作矿区地质构造与采矿复合型人为突水灾害在时、空域上的表现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按照突水水源与突水成因对突水灾害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焦作矿区底板突水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方法,提出了突水灾害的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危险极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析划分为11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域,其中泥石流极危险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42%,重度危险区面积37.76%,中度危险区面积44.85%,轻度危险区面积9.97%,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灾害危险度。  相似文献   

19.
毛相义 《贵州地质》1994,11(3):234-238
本文论述了遵义市区喀斯特灾害分布现状,分析了诱发喀斯特灾害的成因类型,从而提出了具体防治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东川市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云南省东川市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报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得出:该市泥石流危害区面积3.9km ̄2;1950-1992年灾害总计损失19636万元,平均每年437万元;防治工程已投入1380万元,规划再投入1070万元,总计投入2450万元,可减少灾害损失约6.9亿元,投效比1:28.东川市泥石流防治不但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其他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亦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