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成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明显升温.本文根据张宝堃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对成都市及所辖13个区(市)县1971~2003年33年候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成都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1996年为界,将33年候平均气温分为两段:1971~1995年(时段1)和1996~2003年(时段2),时段2气温大于时段1,且春、夏季到来时间相对时段1提前,秋、冬季相对滞后,夏季延长,冬季缩短;成都市出现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增温.  相似文献   

2.
宁夏鸳鸯湖地区低空气象要素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鸳鸯湖地区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宁夏鸳鸯湖地区近地层不同高度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与邻近灵武市气象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灵武市气象站累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得到鸳鸯湖地区累年各气象要素订正值。分析结果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设备的安装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惠阳站1971~2005年35年间温度、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后10年增温比较明显;年降水量波动较大,近年来的年降水量偏离历年平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1-2005年潍坊本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对该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发生时对应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地区大雾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与月变化明显,冬季为大雾的高发季节,12月是大雾发生的最多月份;大雾的日变化也非常突出,多在01-07时生成,占72.8%,07-11时消散,占70.5%;当地面温度在-5~5℃范围内、西北风和东南偏南风的主导风向、风力为微风或静风、相对湿度大于90%时,潍坊地区最容易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黑龙江(漠河江段)的1971~2004年开、封江日期资料,分析黑龙江开、封江日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通过分析表明,黑龙江开江日期1971~1987年呈偏晚趋势,1987~2000年呈偏早趋势,并存在3~5年的周期;黑龙江封江日期1971~1982年呈偏早趋势,1982~2000年呈偏晚趋势,并存在5~7年的周期。由影响因子分析知,3月欧亚纬向环流平直时,开江日期易偏早;10月副高西伸脊点偏东、副高面积小、副高脊线位置偏北时,封江日期易偏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西石漠化片区197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广西石漠化片区平均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年际变化较大,春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冬季呈增多趋势;年总暴雨日数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本气象要素在一段时期内统计值的变化,对描述某一地区干、湿、冷、暖等气候态的影响很大.本文旨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建议以及统一标准的要求,对气象变量用1971~2000年(以下称新30年)的平均值代替1961~1990年(以下称旧30年)的平均值,分析四川省新旧30年日照、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对气候评价结果的影响后发现:1、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距平值上升,2、气温距平值以下降为主,3、降水距平值以盆地大部分地区上升、川西高原下降为主要特征,4、偏暖年及暖冬年相对减少,夏季盆地东(西)部降水偏少(多)年相对增多,导致在新30年标准下,干旱、洪涝需重新评估,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四川省今后气候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及其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贵州地区52个测站196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运用均生函数对贵州夏季降水建立预测模型,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贵州地区近40a来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降水比较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1年和1994年(没有通过显著水平a=0.05的信度检验),其1971年后到1994年前降水为减少趋势,1994年后降水开始增多;夏季降水在年际尺度上主要存在显著的准2a、准4a和4~6a、8~10a周期振荡;均生函数对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尤其对极值的预测,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云南段)3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分析了近40 a金沙江流域的上段、中段、下段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来,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0.29 ℃/10 a;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中段的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升温幅度达到0.46 ℃/10 a,上段的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幅度不大。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以8.89 mm/10 a 的速率增加;春季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在空间分布上,流域的上段、中段的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在下段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年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量、自然灾害等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节气气候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5年龙岩市第一医院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入院时的节气归属及当时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不同节气气候变化与UGB的关系,运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关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的关键气象要素是节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通过节气气候因素对UGB影响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65~2005年河北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1965~2005年58个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北1965~2005年4季及年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河北省日照时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北部高原及山地日照时数较多,东部平原次之,太行山东部地区日照时数较少,日照的这种分布特征与河北地形有直接关系;⑵河北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特征受太阳高度角及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的共同影响;⑶1965~2005年河北春、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与时间的相关性均超过0.01的信度检验);⑷河北各地春、夏、秋、冬季日照时数变化主要受相对湿度与总云量的影响,同时降水量、低云量、能见度等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71~2002年辽宁3站以上44个强沙尘暴个例进行分析,从辽宁沙尘暴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入手,确定沙尘暴气象要素场及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分析辽宁沙尘暴的影响路径,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沙尘暴关键区进行监测预警;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辽宁沙尘暴客观预报产品,并建立辽宁沙尘暴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2年中国2000多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资料,对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运用气候评价等级指标和极值标准对中国历年基本气象要素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0年、1981-2010年所描述的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相比,分别表现为略偏高和略偏低,由此对气候分析和评价产生减轻或加重的影响;(2)不同气候态下,气温等级中异常偏冷的频率均增大,异常偏热的频率有所不同;(3)在分析中国同时期同类要素极端高值出现概率时,采用不同气候态分析的结果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然而在分析气象要素极端低值概率时则一致出现概率增多现象,1981-2010年气候态的增多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的大雾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皓  罗慧 《气象科技》2009,37(2):149-151
选取1971~2000年11~12月大雾发生前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气温、降水、能见度、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云量等9个预报因子),将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应用于大雾预报.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径向基函数,建立了陕西公路站点大雾24 h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大雾预报的模拟、训练,其寻优标准TS评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太湖蓝藻水华分布及其气象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武胜利  刘诚  孙军  李三妹  李亚军  孔期 《气象》2009,35(1):18-23
分析2003--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信息指出,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太湖蓝藻水华爆发的频次和覆盖面积有扩大的趋势;(2)蓝藻水华爆发时间范围有从夏、秋季向温度更低的冬、春季发展的趋势;(3)蓝藻水华爆发频次最高的区域以及爆发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要素中除了污染物质的分布,还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经过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风、光照、降水等气象要素都会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温度、光照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促进作用,风、降水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注意到,由于湖泊污染情况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而各种气象要素对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程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异常分析等方法,对且末县1971-2008年气温变 化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气温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且末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升尤为明显,春、夏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 的贡献最大;最高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阶段性冷暖变化交替出现;最低气温在2005年前 呈缓慢上升趋势,2005年后呈下降趋势,异常偏暖和异常偏冷年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1971~2007年37 a气象要素资料为基础,利用哈尔滨市人体舒适度气候等级评价标准进行扩展,计算黑龙江省各台站舒适度气候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人体舒适度的年变化特征和各季节空间分布规律.人体舒适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以及不同地区舒适度天数的年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气温和降水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对高精度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求,以辽宁地区为例,选用克立格法(Kriging)、距离权重反比法(IDw)、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GIDW)及样条函数法(spline)4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站点1~12月逐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并对估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温度而言,GIDW方法估值精度较高,插值结果分布趋势也较为接近实际站点的分布;对降水而言.IDW估值精度高于其他插值方法,更适合于日降水量的空间插值.  相似文献   

19.
王慧  张璐  石兴东  李栋梁 《大气科学》2022,46(1):133-150
本文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气象站点地表感热趋势演变特征的季节差异,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影响不同季节地表感热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 显示:(1)高原中东部四季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均存在显著趋势转折特征,整体来看,秋、冬季转折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7年的气温资料,分析近30多年黔东南州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州1970年以来.整体呈升温趋势,且由北向南增温幅度逐渐加大;1990年开始异常偏暖,21世纪初达到最大;EOF分解的第一主分量表征了黔东南州全体一致的升温趋势;第二主分量发现在某些年份,以凯里~台江~榕江北部~黎平~锦屏为分界线,南北温度变化呈反相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