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刘向东  王增祥 《地质论评》2021,67(1):180-184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成果的体现,是地下地质情况最真实的信息记录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学知识,并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潜在价值巨大、获取成本高等特点,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科普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提取与挖掘、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将实物地质资料科学、高效利用起来,切实转变实物地质资料科普观念,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化研究,丰富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形式,注重实物地质资料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时代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普功能,提升新时代全民地球科学素养,对构建世界一流的岩芯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9,(5):22-23
4月19日至20日,北京山水宾馆汇聚了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从事一线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的单位负责人及国内地学科普专家。大家对申报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单位进行了认真咨询评议。这意味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指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3.
为传播地学科普工作之重要性及加强广大社会对学会所属小洋岛科普教育基地的了解,在上海市科协支持及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帮助下,学会今年已进行了两次宣传活动。 5月19日学会旅游地学及科普教育两专业委员会委派黄大信及景学立携带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及地质学会共同制作的“保护地质遗产、保护地学旅游资源”及小洋岛科普基地介绍等宣传图文版以  相似文献   

4.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277-68041277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顺利开展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并经过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质》2005,24(2):241-241
4月13日,昆明南站小学新建的“地学科普室”落成。这是该校“地学室”建立以来的第三次改建。改建后的“地学科普室”宽敞、明亮,展品种类齐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集教学、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室,也是学校创建特色的一个亮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苏君红院士专门题词  相似文献   

6.
《沉积学报》2021,(2):I0001-I0001
1 "沉积之声"定位与特点"沉积之声"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9年9月12日,以向地学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传播地学知识,方便同行之间进行快速交流与学习为宗旨,并提出了"爱科研、学知识、爱传播、讲科普"的口号,号召共同打造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的基础知识专题,用科普性的语言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科技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报》2021,95(3):202103094-202103094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为提高刊物与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交互,让读者更多了解和普及地学新知,增加作者投稿热情与读者阅读兴趣,《地质学报》(中文版)拟增设"地学新知"和"地学科普"两个栏目,现向国内外各地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公开征集相应稿件。  相似文献   

8.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532-66030532
正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学科学普及,鼓励会员参与地质科普,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科普奖。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科普奖近日揭晓,5位科学家获人物奖,5组作品获产品奖。该获奖名单是由各省级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经专家评选后确定,并于2020年4月21日~26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公示。  相似文献   

9.
邵华胜  郑念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3-2023060023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入、科普能力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增强地质科研单位科普责任意识,强化相关科协和学会的职能,加强晋升激励、奖酬激励及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科普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地质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是促进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邵华胜  郑念 《地质论评》2024,70(3):1113-1120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入、科普能力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增强地质科研单位科普责任意识,强化相关科协和学会的职能,加强晋升激励、奖酬激励及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科普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地质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是促进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研究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组织形式、信息交流、方法手段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指出地球科学已经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和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向、热点与重点问题是:①突出地球系统科学,关注全球变化与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引发的重大环境变化研究;②突出地球演化的动力过程研究,关注地球内部深层过程与岩石圈动力学、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③突出地球信息科学,关注数字地球、3S(GIS、DIS和GPS)一体化和地球科学定量化的研究趋势;④突出地球管理科学,关注减灾防灾、环境保护治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碳循环、水资源、食物与纤维、能源战略等问题;⑤突出地球科学跨学科研究进展与创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球科学的影响与需求,重视地球科学在自然科学内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球空间数据集成多尺度问题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多尺度数据集成是地球空间数据集成中最难处理的问题。将多尺度数据的集成分解为空间和时间多尺度数据集成,在分析应用项目对数据尺度需求的基础上,就两种多尺度数据集成的传统和数据意义上的集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学数据产品的开发、发布与共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的使用价值,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最基本的要素。地学数据具有空间性、综合性、时间性、海量性、多源性等特点。属性数据、遥感数据、矢量数据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数据源,属性数据空间化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地学数据共享发布平台应当具备用户管理、数据目录查询、元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与浏览、数据下载等基本功能。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数据工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地质特征三维分析及三维地质模拟现状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自然地质现象极其复杂,三维实体普遍存在,随着地学研究不断深入,三维地质模拟已引起了地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并被广泛应用到地质、矿产、水文、物探、地震、环境等各个领域。从地质体结构、构造、类型、分布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地质体三维特征,总结了国内外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在地质构造、地质工程、矿山测量、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开发现状,指出三维地质模拟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在地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并从三维空间数据结构、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模拟新进展,最后论述了开展三维地质模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成矿作用的分形研究越来越受地质学家的重视。因此,对于地球化学异常,采取了分形方法来确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及元素异常组合。共选取了胶东矿集区的8种有用异常元素(Au、Ag、As、Cu、Pb、Zn、Hg和Sb)进行分析,对于异常下限分析,采用了分形求和法得出其下限分别为(2.40,47.6,4.75,17.48,24.89,56.50,25.84,0.33)×10-6,其值与胶东矿集区相关资料的吻合程度比较理想。对于元素异常组合,采用了多重分析分形方法,并且运用传统经典的分析方法——R型因子分析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分形方法,作为非线性数学的一种应用,成功地对矿集区元素异常进行了异常下限的确定、异常组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分析兰州市地质灾害的成因。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兰州的实际,提出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该研究的突破在于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秦岭公路隧道2号竖井主要位于混合片麻岩地层中,高地应力和岩爆是该竖井的主要工程技术难题。根据竖井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邻近工程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结果,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竖井工程区域内的初始应力场进行反演回归分析研究:竖井地应力存在较大的水平地质构造应力,地应力分区分布,水平地应力最高达到28.7MPa,垂直地应力基本受岩体自重控制。在地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陶振宇岩爆判据对竖井进行岩爆预测,竖井岩爆为轻微或中等类型;并采用脆性岩体的常偏应力准则,模拟分析竖井岩爆破坏区的深度,岩爆区最大深度为0.6m。通过与竖井开挖后岩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竖井地应力和岩爆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与数据网格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孙九林  李爽 《地球科学》2002,27(5):539-543
网格思想起源于2 0世纪60年代, 近十年来, 基于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 网格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超速发展时期.相应地, 地球信息科学也因计算机和遥感技术而产生了革命性的进展, 每天获得的数以Tb、Pb的地学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日益困扰广大地学工作者.将网格技术引入地学数据存储和共享系统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change films are relevant to geographers working in sub-disciplin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limate science and visual studies.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usefulness of climate change films in light of ongoing debates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 about the best-known and most popular movies. Using a handful of English-language films as a sample, the paper asks how the usefulness of climate change films is to be determined if not by sole reference to the accuracy or truthfulness of factual information.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ll types of films (from award-winning science documentaries to Hollywood blockbusters) have been debated and critiqued,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scientific verisimilitude and image integrity. Usefulness is therefore not a matter of film type. Nor is it simply a matter of accuracy, because films containing inaccuracies have their supporters as well. The paper evaluates usefulness in terms of the work that climate change films do and the methods they use. I argue that the two key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usefulness are teachability and integrity. In conclusion, I reinforce calls to detach the issue of usefulness from accurate science per se. Useful films are educative, truthful and trustworthy, in ways not always intended by film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