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仅次于太平洋的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是古罗马人根据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命名的。大西洋也是最年轻的海洋,它是由大陆漂移引起美洲大陆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后而形成的。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西洋早在1~1.2亿年前就已存在,但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美洲大陆是在近2亿年内随着大陆漂移才开始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的。分离的中心点位于冰岛  相似文献   

2.
方舟 《海洋世界》2019,(5):38-41
数世纪以来,大西洋一直是世界贸易和旅游的重要途径。大西洋从北极圈延伸到南极洲,西边是美洲,东边是欧洲和非洲。大西洋的面积超过10618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仅次于太平洋的第二大海洋。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战略的整体性和海上利益拓展的长远性来看,大西洋海域对于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大西洋战略意义和当前战略形势的分析,提出拓展大西洋战略空间的建议,从经济贸易、海上安全、外交合作和科研调查等方面对其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基于此,进一步探索大西洋战略的实施路径,对我国在大西洋的已有基础进行梳理和剖析,同时从深化与大西洋国家的海洋经济与贸易合作、推进大西洋海洋科考、加快大西洋国际海底矿区的申请步伐、适度加强在大西洋海上力量的存在和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谈判5个方面提出了拓展大西洋战略空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大洋是世界上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大洋围绕着南极大陆,从地理上看属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南极大陆的延伸,后因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不同洋流,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才于2000年将其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但由于南大洋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大洋中脊,因此将它划作一个大洋是否恰当仍存在争议。又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极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南大洋成为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平洋经济学的研究李学山中国太平洋学会张海峰中国太平洋学会随着大西洋时代的结束,世界正进入太平洋时代,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乃至国家元首的共识。太平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加上由环太平洋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构成的亚大地区,形...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发展中国家海岸和港口工程国际会泌(简称 COPEDEC'87)于1987年9月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外国代表有265位(其中75位为随行人员),其中发展中国家代表占45%。世界各国在海岸和港口工程方面的一些知名学者都前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底先驱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占世界海洋面积的65%,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可能进行商业开采的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该资源分布于世界大洋底层,以太平洋分布最广,估计储量为17000亿吨,是一项巨大的战略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财团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展开勘察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采矿、冶炼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已具相当规模;进入80年代,一些国家已完成勘探目标区的圈定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采矿和选矿试验研究;估计21世纪20年代后即可进入商业性开采,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横渡大西洋就成了人类向极限运动挑战的一项壮举。500多年来,划小船渡过的有,乘热气球渡过的有,个人横渡有“护游船”在一旁“保驾”的也有。可是在1994年前,从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游泳横渡大西洋。大西洋波涛汹涌澎湃,是世界上沉船最多的大洋,只身横渡大西洋看来是人体体力极限无法  相似文献   

9.
经略大西洋是着眼未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抉择,更是我国海洋战略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文章阐述全球化时代国际海洋秩序的变革以及各国相应的海洋战略调整,分析大西洋的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战略意义,并从地理位置、海上贸易、航运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等角度探讨大西洋对我国的战略价值;基于北极航道的逐步开通,进一步分析未来经略大西洋的契机;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对大西洋的战略考量,提出现阶段可以把经济与贸易合作、海洋秩序维护以及科考与资源开发保护作为我国战略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开发受到沿海各国的高度重视。把海洋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1990年联合国第45届大会决议向世界沿海各国发出的倡议;1998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海洋年,主题是“海洋———人类未来的财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海洋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海洋开发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海洋开发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比陆地的面积要大得多,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千米,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成了全世界经济学家、新闻记者和企业家热烈谈论的话题。欧洲人看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便发出“欧洲的衰落”和“太平洋的挑战”一类的警告。他们认为大西洋地区已趋衰落,欧洲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格局将为另一种政治力量所代替,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美国人则断言:“太平洋地区在二十一世纪将发展成为支配世界经济的地区”,“人类的命运决定于太平洋”。日本朝野人士八十年代以来都在推进“环太平洋经济合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域和战略基点,同时也作为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与欧洲的桥梁,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立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南海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地理位置、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经济繁荣与发展、地区安全稳定和国家海洋战略5个方面,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1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2促进南海地区海洋"资源宝库"保护与开发;3推动南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繁荣;4维护南海地区周边地区安全与稳定;5提升南海地区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南海地区必将在新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潮流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大洋中脊计划是国际地学领域的重要科学计划之一,由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提出,旨在协调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大洋中脊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国际大洋中脊协会创办之初,洋中脊研究主要在少数国家单独进行。第一个十年科学计划(1994—2003)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西南印度洋脊考察研究、推进了洋中脊全球取样,更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使该协会发展成为完整的联合团体。第二个十年科学规划(2004—2013)仍以促进学科间交流、通过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深海钻探在研究大洋和边缘海深水凹陷的含油气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岩心中曾发现了烃类的工业流和石油的痕迹。在太平洋中沿着整个大陆—大洋过渡区的周边发现了含油气性的标志 ,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中则见于大陆坡脚处。在这些地区它们与沉积盖层中的金属矿化相结合 ,说明了长期的热液活动性。石油和天然气出现在边缘海中 ,如加勒比海、爱琴海、黑海、第勒尼安海、白令海、日本海和墨西哥湾。实际上它们都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阿拉伯—印度板块的大陆之间碰撞区内。在大洋和边缘海底 ,沉积物的厚度一般不超过 1~ 2 km,这对于形成油气藏是不…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三字经     
七、古中国杭海早览世界中世纪航海业即崛起哥伦布作远航首横渡大西洋历艰险到美洲喜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非洲过“好望”至印度首开辟新航路印度洋变通途麦哲伦环球行地圆说得印证最大洋他命名无风浪称“太平”两极地最神秘探险者勇相继有南森娜威人探北极众岛群靠海冰巧引牵辟航线北极圈阿蒙森赴南极遭挫折不泄气绕冰山涉冰川登极点捷足先斯科特步后尘雪暴中蒙不幸其毅力实可钦南极史垂青名古中国航海早探海路领风骚秦赢政求不老命徐福觅仙草童男女三千整涉大海到旦本唐鉴真六东渡累失败终无悔播文化传佛经中日间交往深明郑和下西洋共七度创…  相似文献   

17.
大西洋上升流的往复运动:模拟结果和古海洋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西洋沿岸的上升流由于高分辨率沉积物建造和环境变化敏感,沿岸上升流地区成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调查地区。对沉积记录要做出恰当的解释,那么了解沿岸上升流和气候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就尤为关键。大西洋两个主要的上升流区分别位于非洲的西北沿岸(毛里塔尼亚上升流带)和西南沿岸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海洋力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大西洋的海外利益不断延伸,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出台背景下,提前谋划中国的大西洋海洋战略十分必要。文章系统阐述了大西洋的全球战略地位,从政治与外交、军事与安全、经济与贸易、科技与环保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探讨大西洋海洋战略布局的目标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西洋战略布局进行现实考量,提出全面构建大西洋伙伴关系,提升大西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能力,中国海警加快融入国际海上搜寻救助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江平 《海洋世界》2007,(11):69-73
广袤的非洲大陆呈南北走向,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最南端的好望角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关键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21世纪非洲大陆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运作的今天,非洲石油、钻石、木材、有色金属等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激增,争夺并控制非洲大陆濒海区域、好望角咽喉要道、东西两翼的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海运航线,就有着异乎寻常的地缘  相似文献   

20.
老海 《海洋世界》2011,(3):48-50
世界上有3大知名海角,一是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二是智利南部的合恩角,还有一个就是葡萄牙的罗卡角。罗卡角(Cape Roca)在葡萄牙里斯本大约40千米的地方,位于大西洋岸畔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岬,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故被称为"欧洲之角",也有人把这里称作"天涯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