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0 引 言本文介绍的是近两年来部物化探所开发研制的一种野外快速测金新方法:TMK泡塑光导比色法。它是集化学的冷分析与物理的光导探测为一体的,特别是适用于野外快速分析并指导野外找矿,为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野外测金新方法。它除具有易学、操作易掌握、测试快,经济省时等特点外,还具有测试结果较为准确,其精度可以达到定量级的优点。其方法比较起原来单一的仪器法:如X光荧光光谱法,单一的野外化学法:如化学目测比色法,一方面它克服了由于单一使用仪器法带来的购置费昂贵以及野外携带维修不便的缺点,另一方面它又提高了单…  相似文献   

2.
汪克定 《物探与化探》1984,8(6):382-383
目前野外测定磁参数陆续使用了各种型号的高精度仪器,但对标本的翻转方法至今还保持着脚架平台上人工翻盒的方法。那样测量标本需要人员多,观测精度低,效率不高,生产也不安全。  相似文献   

3.
某些金属矿物和半导体矿物具有热电性,利用矿物的热电性指导找矿,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找矿方法,尤其对盲矿、隐伏矿的探寻更为适合。推广这一新的找矿方法,关键是需有快速测量矿物热电势(矿物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动势)的仪器。辽宁省地质实验中心1986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矿物热电势图谱仪(专利号:86208116),虽可精确获得矿物热电势图谱,但仪器昂贵、不轻便,不便于野外矿产勘查工作使用。为了向野外地质勘查人员提供一种灵便,机动性强的物矿热电势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4.
SQ型双频道激电仪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根据双频道激电法的原理及其对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分析了自行研制的SQ型双频道激电仪的设计依据,简介了仪器硬件构成、软件编程及仪器特点。野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仪器性能可靠,地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马滋宇 《矿产与地质》1992,6(3):235-237
根据物探野外电法找矿工作的需要,应方法人员提出的技术性能要求,于1990年研制成功轻便型小功率JD(激电)发射机。该仪器专为测井和中等地电条件下深度小于500米钻孔的井中电法而设计的,适合于浅部找矿,工程物探、水文物探、坑道电法和室内岩矿标本测定等。文章着重介绍仪器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队使用煤炭系统自力更生生产的 TYDC—24型半导体磁带地震仪已经三年多了。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逐步掌握该仪器的原理、性能,并能比较正确地使用它,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先后分别在五个地区进行了试验和生产工作,共完成一万多个物理点。实践证明,该仪器性能良好、稳定。兹将我们的使用经验及仪器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学东 《岩矿测试》1991,10(2):154-155
XRF光谱仪在多元素测定及大批量硅酸盐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XRF光谱仪能否正常运转,将直接影响科研和生产。本文总结了在多年仪器使用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真空系统故障现象:谱仪室真空度降不到16Pa以下,仪器面板“VACCUM”红灯亮到三个不再增加,屏幕显示“真空达不到”,样品自动退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便携式激光测距仪的重力近区地形改正仪器系统。根据激光测距原理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大比例尺重力测量近区地形改正仪器,并开发出了相应的配套软件,形成一套完整的重力测量近区地形改正系统(GTCS-1)。通过野外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重量轻、便于携带、成本低、适应性强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971年我分队将国产GSPI-70型半米光栅光谱仪带到野外进行现场分析,发现仪器虽具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但由于仪器矮小,不能与水平电极撒样装置配套使用,分析再现性差,工效低;还有些元素分析灵敏度不高,不能满足化探普查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四川物探队的帮助下,1972年春对此仪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仪器,不仅能搞一般的垂直电极法,还能搞撒矿法和双电弧法。从而使原来的单用机变成了多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子测水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义 《地下水》2007,29(2):45-46,60
土壤水储量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在水均衡计算及四水转化关系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子水分仪依其不破坏土壤原状结构、不受环境因素制约、便于携带、快捷方便等特点,而成为现今土壤水分测量中的主要仪器.本文从笔者十多年中子仪观测和中子仪野外标定的实践经验出发,简要阐述了中子测水原理、中子测水实例、标定实践中几个关键问题及标定成果等,并对标定方程使用中的不适应性做了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磁排列剖面法(EMAP)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少云 《江苏地质》1999,23(3):167-171
电磁排列剖面法是在MT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其工作效率高,横向分辨率强,可减少“静态效应”对测深曲线的畸变。在近几年油气勘探中取得比较好的地质效果并深受重视。作为一种新方法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就方法的原理、仪器、野外采样及推断解释做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法(MT)是地球深部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之一,也是当今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要实现MT探测,用于野外观测的仪器系统是基础,要求观测系统具有高可靠、高精度、多台同步、轻便等特点。通过集成嵌入式计算机、DTCXO、24位ADC、锂电池组等部件研制了采集主机,动态范围达119 d B(fs=2 400 Hz),功耗约1 600 m W,并配备了轻便的低噪声感应式磁传感器、低漂移电场传感器以及用于野外仪器自检的自检盒,在提高了仪器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和野外施工效率。多次室内及野外试验验证了本观测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轻便性及易用性,可满足陆地MT勘探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BM-6型泥浆失水仪供以加压法在1个大气压下测定泥浆失水量之用,这是我国目前仿苏联制造的最新式的泥浆仪器,就在苏联来说,也是现时最新和最好的一种泥浆失水量测定仪器,因此广泛的被野外勘探队和研究所使用。今将它的优点、构造、使用和维护等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856AX质子旋进磁力仪是一种便携式高精度磁力仪。该仪器采用低功耗的CMOS微机控制激发、测量整个工作过程,并可存储测得的原始数据;存储的数据可在通用计算机上进行回放处理。野外使用表明该仪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在核工业、石油、冶金、煤炭、黄金、有色金属等地质勘探、地震预报、科研等领域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夏治平  连克 《物探与化探》1987,11(4):307-313
目前我国在水文及工程地质工作中仍使用DDC-2电子自动补偿仪.该型仪器笨重,观测精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北京地质仪器厂设计生产了DWD-1型微机电测仪,该型仪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野外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以往使用的DC 3型飞机零件补充困难,耗油量大,同时仪器性能、重量和可靠性在七十年代均有很大进展,所以芬兰于1979~1980年开始设计新的仪器,安装在DHC.6 Twin Otter,STOL飞机内,并成功地做了一个野外  相似文献   

17.
管奕  王浩 《吉林地质》1995,14(3):75-78
本文讨论了地质仪器在野外低温下长时间工作时,仪器性能受到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根据地质仪器的特点,文中提出了根据不同仪器,以及仪器内元件的不同的温度要求,在同一机箱内实现不同温度的梯度控制。采取用量少的功耗,将整机及各元件牢牢地控制在各自所需的最低温度上的温控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微恒温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相似文献   

18.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2022,58(6):1300-1306
直接测量岩石表面降低的高度是研究当前地表侵蚀速率的有效方法,目前认为地表岩石的侵蚀速率一般在百分之一毫米到微米数量级。然而以往的测量仪不能满足大范围野外岩石侵蚀速率测量的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研发可直接进行岩石侵蚀速率测量的仪器---便携式高精度游标螺旋测微装置的组成和原理。与以往相比的改进是本次使用“磁铁”代替“棘轮”,旋拧螺旋测微杆,并利用改造后的装置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试验用装置A和装置B同时对无侵蚀和有侵蚀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测量,共获得120个测量数据。其中装置A中极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均小于0.001 mm的点,占所有点的83%,表明该设备在0.001 mm数量级精密度良好;装置B进行卫生丸“侵蚀”模拟实验,获得早期(前三天)微米级的平均“侵蚀”速率(0.0097 mm/天),装置A的每日重复测量结果基本说明测量精度已经达到1 μm(0.001 mm)。改造后的装置精度更高且简单和易于携带,可在较低侵蚀速率地区大范围测量。  相似文献   

19.
在金刚石钻进中,乳化液及其他表面活性剂洗井液的表面张力,是影响钻井液润滑性能和清洗性能的重要参数。但在野外地质队目前尚缺少这种测定表面张力的仪器,妨碍着对新钻井液的研究与运用。我局泥浆实验室用旧温度计自制了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1972,(1):103-105
携带式粉晶分析仪已在我所初步试制成功。其中除X光管外,都是自行设计,自己制造的。仪器总重25公斤,总体积350×220×430毫米(照片1)。已分别在室内和野外对仪器进行了几个月的性能试验。试验证明,它的性能良好,其分析效果与同类大型仪器基本相当(照片2),能满足分析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