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度陈国达地洼学说基金奖已于1987年2月19日由陈国达地洼学说基金奖管理委员会评定。5名地质工作者获奖。其中,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黄苏(86年病故)获特等荣誉奖。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丁培民、核工业部中南地勘局230研究所姚振凯均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科学发展历史,对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对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建立和壳体概念的提出与阐述.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規律方面.探讨了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概念方法.假说方法在地洼学说发展中的应用问题,地洼学说中的内核和保护层问题;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的建立问题;以及地洼学说发展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地洼学说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五年来(1985—1989)国际上研究、评介和发展地洼学说的概况,对显生宙地洼区和前寒武纪原地洼区的特征作了归纳,并对各类地洼区作了比较。最后列举了当前国际上研究地洼学说和地洼成矿学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国达院士就发现并论证了中国东部的活化构造,创建了地洼学说,中国科学院为了发展地洼学说,先后建立了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国际地洼学说与成矿学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地洼学说已进入国际大地构造学派行列.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近十年来国际上引用、评述、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以及地洼学说与其地相关学说(如构造-岩浆活化学说、第二次造山说、板块构造)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洼学说的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地洼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找矿应用情况,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宣传和弘扬地洼学说这一中国人自主创立的大地构造新理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洼学说及其引伸或分支学派,第二部分概述国内外学者介绍、引用、评述和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第三部分叙述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相似文献   

8.
在著名科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地洼学说30周年之际,全国地洼学说研究会于1986年12月成立,第一批会员有200余人,挂靠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关地洼区研究中引起不同看法和争议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①地洼区的属性问题;②地洼区与活化区,③地洼区与地球动力学;④地洼与一些有关的其它盆地(如地洼与裂谷,地洼与断拉谷、地洼与地堑)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认识和区分上述问题,对地洼学说的进一步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洼学说自50年代提出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10年来,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较显著突破.地洼学说理论的精髓,不仅在于提出了“地洼区”作为地壳构造演化的第三构造单元,而且强调了地壳构造动“定”递进演化的一般规律,这些见解,揭示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复杂性和构造单元的多样性.地洼区的分布,从时间上说,最近的研究表明:地  相似文献   

12.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地洼学说创立40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及其对地质科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强调了地洼学说理论在90年代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学科优势和领先的重要作用。当国际地学界再次将研究对象指向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时,活化构造(地洼)及其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成为大地构造,同时也是地洼学说研究的前沿和特别关键问题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根据地洼学说所创立的以壳体概念为标志的综合大地构造学同时兼顾演化与运动,把二者统一研究的优点,发挥我国地域特色的优越条件,选定我国自己的重点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学科优势领域和已有的国际影响,建立既有全球意义、又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更有成效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新理论、新学科,为推动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教授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划分为两种地洼区类型,大致以南北地洼区为界、西部称中亚型地洼区,东部称华夏型地洼区[1978,陈国达].滇西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一个地洼型断陷,称兰坪-普洱地洼系。它与上述两大类型地洼区有显著差异,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发育基底、建造特征、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都别具一格,是地洼区中一类特殊的地洼型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地洼学说创立至今,经历了近30余年生产实践的检验,现已逐趋成熟并正继续朝纵深的高层次发展。其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愈来愈多的为中外学者所吸引、借鉴和采用。总结地洼学说的发展情况,不仅可以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而且将促使其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时逢陈国达院士89岁寿诞之际,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国达先生的<地洼学说>(英文版)荣获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这无疑是给陈先生的一份最好的寿礼. 陈国达院士在60余年的科学研究征途上不畏艰险,辛勤耕耘,始终在科学的前沿探索.60余年发表论著400余篇(部),创立了"地洼学说",地洼学说与板块学说并列,成为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两大学说之一,在国内外地质找矿、油气勘探、工程地质评价、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地洼构造理论及其成矿学的研究,自1956年陈国达教授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及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发表以来,逐步开展,日渐深入.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地洼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某些已运用于找矿勘探、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等某些方面,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地洼学说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受到重视和盛行.一、地洼学说及其成矿学的理论意义地洼区是后地台阶段的活动区,是在地槽型活动区演化为地台型稳定区之后,由于地台区的活化解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活动区.因此,地洼区是在继地槽区、地台区  相似文献   

19.
地洼学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在世界上影响颇大的大地构造理论。自1956年创立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实践检验,并被越来越多的地学家所赞同,而与板块学说并列,被誊为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两个新学说(H·H·T。Mc。n)。地洼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后发现.地洼学说近十余年来进展显著,科研成果累累.被称为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但系统地研究其成长过程尚欠缺.为了促进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总结经验与教训。扩大学科间的交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洼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展阶段与特点;发展总体趋势;学说的前景和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