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煤的形成是多种煤变质作用综合叠加、长期演化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区域上呈现多样性。文章从区域构造格局及演化对煤变质作用的控制角度方面,深入研究了山西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的变质特征,认为山西煤变质类型主要有深成变质、区域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三种类型。其中,深成变质作用是山西煤变质基础,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仅在山西的中、南部是主要因素,而接触变质作用仅仅在局部对煤的变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本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煤田地质勘查程度较高。区内共有矿山企业77个,矿山生产能力大多在90-120万吨/年,矿区内矿山总产能为8220万吨/年。本区含煤地层主要是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可采煤层主要是4、5、8、9、10号煤层,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1/3焦煤、贫煤和瘦煤。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02亿吨。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多年来参与广西煤田地质勘查、科研工作所积累的资料,结合国内当前煤变质理论。以煤炭化学组分及镜质组反射率作为划分煤种及变质阶段的依据,对广西上二叠统的煤种分布规律及煤变质因素进行探讨,根据煤种赋存分布状态,将全区划分为桂中、桂南和桂西三个变质区。后者属单一变质阶段无烟煤区,前二区变质阶段均自北向南逐步增高,形成在E—W方向上稳定分布的各三个变质带。指出深成变质是广西上二叠统煤的主要变质类型,受上覆地层厚度、区域水平挤压力及古地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永城煤田城郊矿区,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的东南缘,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矿区地层及煤层与予西、苏北、淮北均可对比,与予西的主要区别是:①予西石炭系一煤组含煤七~九层,部分煤层如一__1、一_4煤层可采,而本区含煤九~十五层,均无可采点。②予西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_1煤层,二_2煤层不可采;而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_2煤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广西晚二叠世煤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对煤变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煤变质程度是由桂西向桂中、桂东以及桂东南一带呈逐渐减低趋势,平面上煤变质规律明显,影响煤变质有三大因素即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以区域性深成变质为主。  相似文献   

6.
辽东半岛南部太古宙主要由变质深成岩和表壳岩组成,变质表壳岩是“包体”存在于深成岩中。通过变质矿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微晶化学分析,认为组成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变质杂岩经历了高温( 624℃~ 865℃),低压(小于 5× 108 Pa)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文介绍了华北台型永夏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的含煤建造特点;论述了物探测井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形态标志。该区石炭系含煤1—3层,均不可采;二叠系二煤组二。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度达2米以上,属中厚层煤;三煤组主要可采煤层3—5层,可采厚度达5米以上。区内天然焦变质强,茴村以北二煤组常变为半焦、天然焦;以南二煤组稳定、发育。对白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及岩性组合特征来进行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系其测井参数是不同的,二叠(?)区内以松塔型、箱型曲线形态为主要特征而不同于石炭纪的沉积环境。由于早二叠世处于平原三角洲地带,在二_2煤形成时物源较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而二_2煤在本区较为发育。总之,据本区的沉积特点,所选测井曲线形态标志是易于判别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对沉积环境的分析依据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阳谷-茌平煤田煤炭资源开发,近年来投入大量地质工作。通过二维地震测量及钻探工作认证,在矿区地层中又揭露出侏罗纪三台组地层;构造格局由4个升降相间的断块组成;煤系地层中局部出现辉长岩等岩浆岩侵入现象。本溪组、山西组、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24层,可采煤层10层;煤质主要为气煤、气肥煤,少量焦煤、无烟煤;开采条件较好。初步预测埋深-1 500 m以浅煤炭资源量86.5亿t;埋深-1 500 m以深煤炭资源量130.5亿t,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建平地区首次发现的变质基性岩脉侵入于大古宙晚期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和角门(黑云)长英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体中。普遍含有石榴石是基性岩际经受变质作用的标志。据地质产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含有少量石英等特征,可将变质基性岩脉与岩貌特征十分相似的包体岩石──角门石榴斜长辉石岩相区别,这些特征也是在本区鉴别变质基性岩脉的标志。据矿物共生关系,计算变质基性岩脉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21-742℃,压力在0.8949Gpa。  相似文献   

10.
煤层瓦斯是一种自生自储式天然气资源.煤层瓦斯赋存情况除与瓦斯生成量的多少有关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煤田地质构造演化、井田地质构造、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煤层项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11.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禹州市张得煤预查区,发现一处煤资源量近10亿吨的煤矿产地。2005~2006年,第一地质调查队通过对禹州煤田西部山区,按预查要求进行了系统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施工钻孔3000余米,确定预查区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初步查明了勘探区新生界底面埋深及起伏形态,普查区煤层埋深800~2300m,总的变  相似文献   

12.
济宁地区煤炭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920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7%。煤炭总储量达270亿t,已探明资源储量140亿t,占山东省煤炭资源储量的53.8%。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涉及11个县市区的86个乡镇3663个村庄。拥有济宁煤田、兖州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梁山煤田、梁宝寺煤田、金乡煤田、汶上煤田和鱼台含煤预测区。现有65对矿井(在建矿井10对,境外矿井9对),2007年原煤产量7582万t,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54%以上。  相似文献   

13.
红茂煤田是广西煤层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文中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埋深、围岩性质、煤岩组分、煤变质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分别指出该煤田煤层气资源较丰富以及各矿区或井田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合理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地分布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成煤时代多、分布面积广,蕴藏丰富,资源储量居世界第3位.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显示,除台湾地区外,全国埋藏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相似文献   

15.
枣庄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现探明储量18.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枣庄的煤炭资源自元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开采,清晚期洋务运动时进入规模开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各类矿井65对,目前陶枣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滕南、滕北煤田已经进入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期。  相似文献   

16.
煤的形成温暖湿润是必需的气候条件,由于各个成煤期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与地壳下沉的速度配合得非常好,加上成煤期后地质构造稳定,含煤地层受破坏不大,使大同形成了今日特有的双纪煤田.  相似文献   

17.
胶北隆起新建荆山群,处于胶东群之上,暂置于粉子山群之下;为一套不稳定至半稳定型浅海相陆源碎屑(底部有少量火山碎屑)夹碳酸盐岩的类复理石建造,经过多期变质作用达到角闪麻粒岩相的变质沉积岩系。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和各世代矿物的相互关系显示该套岩系经历了四期变质作用。单矿物化学成分及地质温压计等定量估算出各期变质作用的P—T条件: 第一期变质作用相当于角闪麻粒岩相条件,t=780~817℃,p=0.5GPa±,fo_2=10~(-15.5) 第二期变质作用相当于高角闪岩相条件,t=630~690℃,p=0.4GPa±。第三期变质大致为低角闪岩相,t=525℃±。第四期变质相当于绿片岩相条件,t<40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及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铁矿具有埋藏浅、易开采、易加工的特征,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属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自变质作用的气成~高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勃利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我省东部上侏罗纪含煤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是我省主焦煤的重要基地。煤种齐全,变质因素复杂,而且多数情况煤的变质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其中尤其与构造体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0日,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提交的《河南省鹤壁市石林煤详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报告》提交各类煤炭资源量超9亿吨,其中查明储量为6亿多吨,预测量为2亿多吨,石林成为新的大型煤矿开发后备基地。该项目是河南省煤勘总院承担的2010年度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重点详查(续作)项目,其范围由前期的石林北部煤普查区与石林南部煤普查区整装合并而成。该煤田的显著特点:一是面积大,区块多,煤层深,局部构造偏复杂,施工难度大;二是由于该勘查区已连续从预查到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