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新沂地震台地电地磁同场观测对地磁干扰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台站地电观测外线路在非观测期间遭到破坏或失窃不易被及时发现的情况,研制了JKY-1地电外线路断线实时监控报警仪,并对该仪器的性能特点、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及发展前景和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地电观测系统中的外线路如何保养和维护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影响地电观测资料的外线路漏电、测量电极漏电、线间漏电分别从根源、表现特征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确保地电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完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受环境干扰影响,N41°E无法观测;外线路和电极多处老化导致的漏电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为此,呼和浩特地震台于2005年4月开始对地电观测装置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外线路、电极和观测室内布线、电源和线路的避雷.本文用可靠的数据资料对此项改造工作的过程,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及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出地电改造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洁 《高原地震》2005,17(1):61-64
叙述了地电观测系统、外线路的维护、仪器故障的判断与排除,以及辅助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以此来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地电观测由测量区、外线路和观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组成。观测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且故障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干扰及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下数百米深度的地电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是今后发展井下地电观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电观测台站工业干扰、外线路漏电干扰、观测系统变化干扰、观测环境变化干扰等分析,总结出各种干扰现象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排除干扰的办法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处理地电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地电前兆变化及大同台地电阻率反映的主压应力(变)方向。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地电前兆异常具有台项少、强度小和零散分布的特征,前兆异常似有由震中往外扩展的现象;大同台震前地电异常同主压应力(变)方向发生了45.2°的明显异变。讨论了对地电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和大同-阳高等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认为只要认真排除了干扰,系统分析处理地电的长期观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