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5月14-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率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王登红、屈文俊、杜安道、何红蓼、高兰和研究生王成辉等一行7人,考察了贵州遵义的锰矿、镍钼矿,铜仁的汞矿、金矿,丹寨汞矿,三都苗龙金矿,牛角塘铅锌矿,半坡锑矿,晴隆锑矿,织金新华磷矿,水银洞金矿和烂泥沟金矿等10余个矿山。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还为贵州省地矿局作了成矿系列、地幔柱成矿和同位素定年方面的学术报告。陈毓川院士还考察了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并为该队题词“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在听取了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王肖彦的汇报后,陈院士对贵州省地矿局近几年在金矿、铅锌矿、锰矿、钒矿和煤矿找矿工作、特别是深部找矿工作的突破和进展,以及在矿床的综合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陈院士对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对“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人员、组织和经费,非常赞赏。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第二届全国汞锑矿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11月15~20日在贵州省万山冶金地质一队召开.这是继一九六四年第一届全国汞矿学术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汞锑矿学术界盛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铜铅锌汞锑矿床专业组组织.与会代表70余人,来自各地汞锑专业地质队、生产矿山、科研教学及有关刊物等52个单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凃光炽教授、贵州工学院周德忠教授、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毓川同志参加了大会并作了报告. 参加会议的汞、锑矿专家及中、青年地质工作者,聚集一堂,交流汞锑矿找矿实践和科研工作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李勇  周宗桂 《地质与资源》2003,12(1):19-24,35
陕西镇安-旬阳地区是南秦岭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形成的主要金属矿种有铅锌矿、汞锑矿和金矿.它们在物质来源、成矿物化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差异.通过总结该地区的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分析认为:铅锌矿和金矿物质来源均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而金矿和汞锑矿则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它们构成镇安-旬阳地区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一个互有联系的成因体系.  相似文献   

4.
丹寨汞、金与油气成矿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貴州丹寨汞矿是三都—丹寨汞锑矿带中规模最大、矿化最富的矿床,累计采汞金属量已达万吨。1981年发现金矿化后,经相继工作,已探获相当Au储量,勘探、开发中屡次发生瓦斯燃爆、毒害,矿石中常见沥青。矿床处于麻江古油藏(破坏前储量16亿吨,现存沥青砂岩尚有酸化利用可能)范围内。因此丹寨汞矿不仅可供探讨汞矿成矿规律及理论模式,还可提  相似文献   

5.
秦岭地槽汞锑资源成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汞、锑矿均产在秦岭地槽范围内,常成带分布,分区相对集中。矿订(点)分布同时受沉积岩层和断裂构造两种因素控制。矿产集中出现在两个矿带和两个矿田中。秦岭地区已探明汞锑矿订共计19处。探明储量:陕西省汞矿居全国第二位,锑矿为第六位。容矿地层控制垢储量:下泥盆统汞占84.4%,三叠系锑占57.8%。文章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汞矿带中金矿成矿条件及赋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立贤 《贵州地质》1990,7(3):187-195
本文根据我国汞(锑)矿带中已发现的数十个金矿床(点)的勘查研发成果,从成矿系列、载金矿物、金的赋存状态、矿化围岩、成矿热液、成矿温度、控矿层位、控矿沉积相、控矿构造及成矿时代等十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汞(锑)矿带中金矿的成矿规律。其中,有些是其他类型金矿也具有的;而有些则是汞(锑)矿带中金矿所特有的。这些共有的和特有的成矿规律,对探索不同类型金矿的成因或成矿机制、成矿模式,或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镇旬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秦岭公馆—回龙汞锑矿带北西边缘的旬阳县惠家沟金矿、小河金矿等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南秦岭最有前景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小河金矿和惠家沟金矿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成矿控制条件,探讨了汞锑与金相互关系,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有机质在大厂锑矿成矿中的作用王华云,施继锡(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贵阳55000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有机质,锑矿,成矿作用大厂锑矿是黔西南金、锑、汞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成矿单元。该矿带明显受盆地和盆缘构造演化的控...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徽县头滩子金矿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县头滩子金矿是近年来在西秦岭东部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新类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结合头滩子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矿因素,初步认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含碳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含金背景值较高,为金成矿矿源之一;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脉岩为金成矿提供热源和深部矿源;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断裂交汇显示出环形构造特征,构成聚矿场。以金矿为中心,向外扩散以后出现锑矿和汞矿,属低温成矿系列。该矿床在西秦岭东部南缘具有代表性,据初步预测,该矿区有一处大型金矿产地,在矿区外围有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桃江-城步断裂带是湘中“拗拉槽”中主要复活断裂之一,由于多期复活,因此具有规模大、切割深、控岩控矿明显的特点,为为湘中地区重要的控矿断裂带。北东段即指南西自安化廖家坪,北东至桃江板溪的走向长度约40km的地段,该段主要切割了雪峰期及加里东期两个构造层,并有中-大型规模脉状锑矿产出,而正是这些脉状锑矿逐渐改变湘中锑矿储量的比例,通过对该锑矿类型、特征、控矿构造组合型式、锑矿成矿规律、成矿-找矿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根据所建模型预测了大福坪锑矿和廖家坪金矿,经验证分别达到了中型及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我国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的重要产区,但对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次研究采用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对晴隆大厂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和铜仁乱岩塘汞矿区的萤石、方解石分别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大厂锑矿中的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48±13 Ma,钕初始值为0.512256)和萤石(Sm-...  相似文献   

12.
袁万春  李院生 《矿物学报》1997,17(4):422-426
滇黔桂地区分布着众多大中型Hg、Sb、Au矿床。通过对碳、氢、氧、硫等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大厂锑矿的硫来自地幔,木利、马雄锑矿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各金矿的硫主要来自围岩,但碳大部分来自围岩。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锑、金、汞等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相似,其主要来源为与围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3.
马东升 《矿床地质》1999,18(4):347-358
华南中,低温成矿带主要由江南古陆的“江南型”金-锑矿带,湘黔汞矿带,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和湘中锑矿带组成。其成矿时代有自东向西从燕山早期到中,晚期有变新的趋势,矿种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表现出对元古宇基底的继承性,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的大区域内从东到西和自南向北分别呈现降低和增高的趋势,并且在古陆西,北侧的盆地中有盆地卤水混合的现象。研究表明,华南中,低温成矿带的时空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演化与华南燕山期花岗  相似文献   

14.
桃江-城步断裂带是湘中"拗拉槽"中主要复活断裂之一,由于多期复活,因此具有规模大、切割深、控岩控矿明显的特点,为湘中地区重要的控矿断裂带.北东段即指南西自安化廖家坪,北东至桃江板溪的走向长度约40 km的地段,该段主要切割了雪峰期及加里东期两个构造层,并有中-大型规模脉状锑矿产出,而正是这些脉状锑矿逐渐改变湘中锑矿储量的比例,通过对该锑矿类型、特征、控矿构造组合型式、锑矿成矿规律、成矿-找矿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根据所建模型预测了大福坪锑矿和廖家坪金矿,经验证分别达到了中型及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旬阳砂硐沟汞锑矿富集区汞锑含矿体受褶皱构造(背斜)和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通过对控(含)矿构造、富矿空间的构造次序以及结构面组合特征等的详细研究,对初步建立的"背斜+一刀"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完善。成矿流体、稀土分析等综合研究显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壳深部。已有的勘查工程及找矿成果表明,本矿集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碎悄岩建造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储量大、品位低、金粒度极细为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可类比性。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金、汞、砷、锑等成矿元素大规模超常聚集,矿质运移-传输,矿床(矿体)的定位等三大系统(阶段)。文中亦对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甘肃西和县金崖沟金、锑矿位于南秦岭北部的岷县鹿儿坝—西和崖湾—两当广金坝金、汞、锑成矿亚带上。矿带长约1 km,由一条NE向高角度断层F1控制,矿(化)体主要处于断层的下盘即南东盘,矿体产状280°~315°∠67°~80°,不连续,呈透镜状、扁豆状,在纵向上及垂向上矿体产状均变化较大,形态主要随断层错动形成的虚脱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金矿呈透镜状、板状、长条状,品位1.05~3×10~(-6),厚度0.78~3.20 m不等,锑品位1.14%~3.41%,平均厚度1.26 m。金矿对岩石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以铅锌铜硫化矿物包裹金形式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的硅化角砾岩中。锑矿不具规模,多分布于两断层交汇处呈鸡窝状产出,即在构造复杂流体流通较好且有利的容矿空间成矿,呈浸染状、放射状、针状,锑矿与金矿局部伴生,局部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9.
《贵州金矿地质》专著系在贵州地矿局和成都地矿所联合组成的金矿研究组,承担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77—55—金—20的子课题《汞矿带中金矿赋存规律及找矿靶区研究》及地矿部项目《贵州南部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基础上,补充贵州梵净山地区金矿资料,并参考已公开出版的有关论著编写而成的。 该著作根据贵州区域地质背景和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全面总结了贵州金(汞、锑)矿的成矿条件和矿床时空分布与富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成矿的三大要素——矿源、液源和热源,其中含矿热液来源是核心问题,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含矿热液是沉积岩中封存的同生水而不是地表水(大气水),地表水可以参与成矿作  相似文献   

20.
第l期(总第34期)三一丹汞矿带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黄根深杜宜渝(1)贵州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林树基(10)晴隆大厂锑矿田锑矿成矿的构造控制及其实验研究…………………………………………夏勇等(18)烂泥沟金矿区F。控矿断裂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机理探讨…………………………………罗孝桓(26)黔西地区上二叠统煤层气储集条件研究……………………………………………余开富 杨宏(35)贵州独山翁项群上部孢型化石和它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