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蔡育天局长、张阿根副局长于6月29日下午在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领导陪同下,视察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站,听取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汇报。 蔡育天局长在视察华漕、小闸镇、外滩、北蔡及劳动公园5座具代表性的监测站时指示,今后监测站要参照华漕监测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不断推广自动化监测技术;对作为上海市高程起算点的小闸镇基岩标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代表团赴台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17日至25日,上海代表团应邀赴台湾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与考察,取得圆满丰硕成果。 代表团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主任张阿根教授级高工带队,率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地面沉降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毅高工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龚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应比利时国家地质调查局的邀请,上海市地质矿产局张阿根局长等日前对比利时国家地质调查局和列日大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进行了工作访问。 访问期间,中比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情况,对双方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及合作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对中比“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暨上海地区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研究”项目的继续合作进行了具体的商谈。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土资源》2013,(4):I0010-I0010
2013年10月23-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UNESCOWorkingGrouponLandSubsidence)2013年会在日本名古屋市大同大学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主任张阿根教授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淑君教授,叭及来自美国、意大利、荷兰、墨西哥、日本共9位地面沉降工作组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5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在上海宣告成立,国土资源部蒋承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叶天竺局长、张洪涛副局长、邱心飞主任、中国工程院刘建航院士、中国科学院薛禹群院士、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党委书记姜燮富、副局长张阿根以及南京地矿研究所、青岛海洋所、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专家10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动态     
上海市房屋上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张阿根(左一)在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上与国际地面沉降工作组主席A.Ivan Johnson博士(中)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在新世纪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基岩标—分层标监测、精密水准测量、GPS测量、InSAR监测和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一体的监测系统,在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机理研究、灾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从基础研究、地下水控采、法治建设、区域联动和多部门配合、线路工程地面沉降防控等多个方面对北京市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探讨,指出:多个途径控制地下水超采问题,是从源头上防治地面沉降的根本方法;法治建设是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制度保障;区域联动和多部门配合是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必然趋势;高速铁路等线路工程是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具有发展历史久、沉降量大、分布范围广、持续发展等特征,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形势紧迫。为分析《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8—2025年)》控沉目标如期实现的可能性,以德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及现有防治手段为基础,通过区域地面沉降速率公式量化计算及中心沉降速率预测进行控沉目标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条件下,控沉目标可以实现。针对地面沉降防治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有待提高、防治经费缺乏保障、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不深入、治理欠缺等,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包括健全监测网络、控采地下水、加大地面沉降知识宣传等控沉建议。该研究可为德州市切实有效进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6月18日至6月1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召开的“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以下简称“长环项目”)设计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长环项目”是在长江三角洲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背景下立项的。 国土资源部蒋承菘副部长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洪涛副局长、我局张阿根副局长、罗定一助理巡  相似文献   

10.
地面沉降是常州市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制约常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为了厘清常州市区地面沉降态势,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文章优化形成了集一等水准测量、GPS-InSAR监测、基岩标和分层标、光纤监测孔等多种监测技术方法,点-线-面相结合的常州市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络,有效提升了常州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及可靠性。基于常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系统归纳了近几十年常州市区地面沉降发展历程。利用建成的多方法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获取的沉降变形数据,得出常州市区地面沉降总体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沉降区分布、主要沉降层位及成因机理等,最终提出常州市区地面沉降防治建议,为以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为推动世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近几年的地面沉降研究成果,对国际地面沉降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分析国际先进的地面沉降研究思路、方法、技术和管理政策,为中国今后的地面沉降工作方向提供指导。从地面沉降监测手段、监测网布设、监测精度,以及沉降机理研究和管理措施几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地面沉降工作,分析了中国在地面沉降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中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在沉降监测、机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蔡田露  卢毅  刘明遥 《江苏地质》2021,45(3):290-298
地面沉降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多手段融合立体监测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探讨在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的当下,各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可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地面沉降及地下水位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强  王威  易长荣 《地下水》2007,29(5):101-104
地面沉降是天津市当前最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影响着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维护,不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天津地面沉降研究结果业已表明地下水超采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大范围、长时间监测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及地下水开采状况是进一步开展地面沉降机理分析、预测地面沉降趋势并采取合理防治措施地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津市一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情况,为我国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摸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海澜  郑锦娜 《华北地质》2009,32(3):236-240
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地质问题,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针对其形成、发展过程笔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本文中分别从地面沉降成因、产生机理、监测、预测模型和防治研究五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地面沉降研究现状.这些工作为开展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多年苏锡常地区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以及地下水禁采后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特点,提出了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3,(2):6-6
近日,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工作会议上。省厅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江苏省厅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区域合作协议》。这是继2004年两省一市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信息通报与发布协议》后,再次联合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区域合作。省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潘圣明出席会议并签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三大要素:易发性、危险性及易损性。详细说明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及过程。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各个防治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审批同意《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四大工程,全面推进重点地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总结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岩标兼地下水监测井和分层标兼地下水监测井的一孔多用标技术,并在上海两座地面沉降监测站中得到成功应用.论述了一孔多用标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应用效果,总结了一孔多用标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以助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进步与防治工作深化.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地面沉降是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地面沉降问题历来高度重视,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控制成效日益显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面沉降防治之路。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审批同意《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