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面扰动重力垂直梯度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扰动重力垂直梯度在大地测量和物探中有重要作用,在未直接测量的情况下,对如何由地面重力异常及地形数据求取扰动垂直梯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被研点附近要求重力点分布密集,且精度不低于1×10-6ms-2;对中央区域积分奇异性问题也作了讨论;此外,扰动重力垂直梯度如何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中进一步得到应用,以及为何用扰动重力垂直梯度代替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也给予了简明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重力异常模型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地球物理数据.本文依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的 100个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站数据,首先,分别与EGM2008模型和GGMplus模型进行对比,得到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统计参数;其次,我们对与绝对重力同点位测量的垂直梯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垂直梯度变化的标准差高达537.2E.通过提取Crust1.0地壳结构模型参数,计算得到了Moho界面起伏引起的垂直梯度变化,分析认为地表垂直梯度的变化主要与地形和浅部密度异常体相关.最后,基于重力场模型和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针对经典重力异常计算公式中的一些流程提出了优化建议.本文结果对于使用区域重力异常模型,研究地壳结构和提高长剖面、小比例尺重力探查项目中的异常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重力学的发展中,微重力与重力垂直梯度的研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所谓的微重力测量是指测量、探查的对象引起的重力效应和测量的精度都是以微加(μGal)级的数值来量度的。研究微重力与重力垂直梯度的变化一方面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地球重力场的了解,同时根据观测得到的有价值的资料来解释与评价地下密度异常体的结构、形态、分布,则更具有理论与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拟退火法是一种全局寻优算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应用快速模拟退火法对中国南海海域的重力垂直梯度进行反演来获得中国南海高分辨率海底地形,首先推导出密度界面与重力垂直梯度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快速模拟退火法能成功地根据重力垂直梯度来计算密度界面的变化,最后将其应用于由Geosat,ERS-1/2,T/P,Jason-1,EnviSat-1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得到的中国南海海域重力垂直梯度异常,反演得到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与LDEO船测海深相接近,两者之间差的最大值为0.24 km.  相似文献   

5.
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位势及其梯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梁  李辉 《地震学报》1995,17(1):72-80
本文研究了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位势及其梯度变化,完整地从理论上推证点源位错引起的位势和重力变化;对点源的处理数学简单、物理意义明确,避免了对积分的奇异性估计,使该问题理论上更趋完善.同时,分析了各型位错下空间重力及其梯度变化、地面上的重力变化、重力垂直位移梯度和视重力垂直位移梯度的特征.分析表明:① 点源位错引起的空间重力及其梯度变化随垂直位置变化很小;② 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比梯度变化大的多,重力梯度变化是不显著的;③ 质量再分布引起的重力变化可达总重力变化的一半左右,且走滑、倾滑垂直位错引起的总重力变化与垂直位移形变场成正负反像分布;④ 重力垂直位移梯度不是常数,对于各型位错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⑤ 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垂直位移梯度和视重力垂直位移梯度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6.
重力垂直梯度的测定及其应用与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重力垂直梯度测量精度的提高及间接推求方法的改善,它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本文叙述了利用高精度重力仪直接测量垂直梯度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阐明了垂直梯度在地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作用,其中包括(1)可以更精确测定大地水准面与正高;(2)可以更好探测地下的物质的分布及界面起伏;(3)可根据垂直梯度及形变资料反演场源及解释引起上述变化的动力机制.关于如何进一步发掘其潜力,这里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洋底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质量迁移与地球外部重力场变化的对应关系,利用不同时期测高资料推算的1995—2019全球海洋重力场变化结果,反演分析全球洋底板块运动特征.研究表明,板块汇聚边界、板块内无震海岭、海山群、断裂带等区域重力异常变化显著,而在板块离散边界无明显变化趋势;西南印度洋中脊、大西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等地区重力异常垂直梯度变化显著,且在西太平洋俯冲带、部分海岭区域也存在明显变化,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基本吻合.海洋重力场变化整体上准确反映了全球洋底板块构造运动.相较于重力异常变化反演结果,重力垂直梯度的变化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洋底板块运动特征,特别是在洋中脊区域,扩张速率越小,垂直重力梯度变化越显著.此外,详细讨论了测高海洋重力场不确定因素对洋底板块运动分析结果的影响,海面坡度改正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琼  滕云田  张兵  郭有光 《地震学报》2016,38(5):794-802
基于激光干涉法对新型地表重力垂直梯度测量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原理样机. 该测量系统利用双光路干涉测量法, 获取垂直向间距为50 cm且同步自由下落的两个落体相对于参考点的时间和位移信息, 并通过差分运算得到该测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值.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主要解决了双落体自由下落的同步自动控制和双干涉测量光路的垂直性调节问题. 试验结果表明, 本套测量系统可以获取双落体同步自由下落运动时的干涉条纹信号, 并完成重力垂直梯度测量, 且梯度测量精度优于100 E.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GEM 10B地球模型引力位球函数的展开系数,利用Rapp给出的球函数递推公式,计算了该模型在中国及其邻域内的重力垂直梯度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佘山重力垂直梯度偏小的原因及其对大地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推导的公式计算了由山体质量引起的梯度效应,结果与实测值甚为接近。分析了佘山重力垂直梯度偏小的原因,认为这是由于山体质量分布引起的。最后讨论了垂直梯度偏小对重力值的高度归算和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的重力基本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旧重力基本网建于1957年,约含有13.5mGal的基准误差和0.2‰的尺度误差,现已被新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新网)取代。新网由57个点组成,其中有6个绝对重力点。整体平差后点重力值平均中误差为±7.8μGal。经外部检核,实际精度达20μGal,经过实际使用,证明估计精度正确。本文讨论了国际重力基准、LCR-G重力仪特性、高精度重力网平差及我国旧网的实际精度及其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GEM 10 B地球重力模型2-36阶、2-12阶以及13-36阶等三幅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在2-12阶和2-36阶重力图中,全球重力异常呈现出双层环状结构特征.内环是环绕太平洋地区的正异常带,外环是紧密包围着环太平洋正异常带的巨大负异常带.在13-36阶重力图中,全球大洋海岭地区几乎全部呈低幅值(0-10mGal)正异常. 本文分析了利用递推公式计算勒让德函数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一组适合计算机运用的完全正规化缔合勒让德函数计算公式.采用该组公式计算(双精度运算)的完全正规化缔合勒让德函数值在θ≥1°,L≤300阶时,其εL误差小于10-13. 为了解决对高阶勒让德函数值计算精度的估计问题,本文提出以完全正规化缔合勒让德函数的σl=1性质为基础的σL函数精度判定法.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用时域分析组合模型建立了100万年来60°N6月份太阳辐射量时间序列、宝鸡黄土粒度时间序列、渭南夏季风指数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分析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信息,得到的几个显著周期T=133,100,89,41,23,19ka,与地球轨道三要素的变化周期接近.用组合模型拟合实测数据,精度是高的;用其预测未来气候替代性指标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发现未来气候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时域分析组合模型为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体潮与海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1981年9月-1985年1月)。同时,为研究LaCoste ET-20和ET-21重力仪的格值系统,建立了一条由17台LaCoste G型和2台LaCoste D型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垂直基线。在基线上标定的结果表明,ET-21重力仪的格值大了1%。由标定得到的格值计算剖面上各测站的潮汐因子,经海潮改正后,接近Wahr模型值,振幅因子的残差:O1波小于0.3μGal,M2波小于0.4μGal。但是上海和拉萨的观测经海潮改正后,相位迟后有很大的改善,振幅因子却更偏离于模型值,其潮汐异常主要是近海的海潮模型不完善,以及在海潮计算中,所采用的地球模型未考虑地壳与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一、本文目的海水密度系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压力的连续函数,而在海水的压力每增加1分巴值深度几增加1米的极近似情况下,海水密度即系海水的盐度、温度和深度的连续函数。在必须精确获知海水密度值的要求下,海水的密度是藉它与盐度、温度和压力三者的函数关系计算而得的。为了要使计算所得的海水密度值有一定的精确度,所以海洋盐度、温度和深度调查的精确度就必须有一定的要求。由於中国海皆系浅海,所以本文仅就浅海海洋盐度、温度和深度调查的精确度与海水密度计算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电离层声重波引起的高频多普勒频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电离层中存在电离运动时的高频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讨论了用高频多普勒阵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有关的若干电波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月海南省东方县发生小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在震中附近设立的5台DCS-302数字磁带加速度地震仪记录的近场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研究采用相关函数方法,通过对18个做了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共42条有效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了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113°±18O°,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为(3.1±1.1)ms/km,裂隙密度的平均值为0.0097±0.0033.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应力变化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并根据EDA理论讨论了分裂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的变化特征,发现快、慢剪切波的到时差(时间延迟)随地震活动性及应力积累而变化,并推断出该区的主压应力场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B.K.Bhattacharyya和K.C.Chan在文献[1]中基本公式(9)的错误,从而“μ是磁化强度分布沿总磁场的方向u的空间梯度”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采用二层线性模式讨论了地面摩擦,水平热量交换和动量交换,以及长波辐射冷却等因子对长波稳定状况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温压场结构,由理论上证实了当温度波还落后于气压波时,运动就已经开始阻尼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