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一台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望远镜,对其仪器本身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从监测中可以了解仪器的变化及工作的稳定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所测定的仪器变化量来对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修正。本文介绍了Reticon的基本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低纬子午环的各种仪器参数监测中的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2.
II型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为了满足利用多台仪器组网监测本地铅垂线变化信息的需求研制的一种地面天体测量仪器。仪器的图像采集系统使用3台非制冷CCD作为采集终端,工作在外触发模式,利用望远镜控制系统提供的外触发信号按照观测时序触发相机。介绍了望远镜的具体工作模式,对图像采集系统的工作流程给予说明;介绍了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框架和涉及的主要编程方法;给出了图像采集系统的软件工作界面和所采集的图像,并对拍摄的恒星像成像质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反常折射引起的地面天文观测残差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4,35(1):93-97
我国光学天文观测有相当长历史,观测精度也较高,但是与国际系统相比。无论是测时还是测纬,所有仪器残差都有类似的周年变化,本文作者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季节变化引起的大气等密度层倾斜,从而产生的反常折射所引起的,文中对反常折射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由于气象参数变化而引起的反常折射公式,并与测时,测纬的残差周年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反常折射可以部分地解释我国天文观测残差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4.
GPS实时监测和预报电离层电子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GPS能高精度地实时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变化,对纠正单频GPS接收机电离层延迟和监测电离层活动及其所反映的太阳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的建立,为监测长江三角洲地区电离层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利用这些双频GPS接收机的连续观测资料,可近实时地监测和预报该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其内外符精度和外推预报30分钟的精度均优于0.4m.  相似文献   

5.
仪器误差的精确测定和消除对于提高子午环的观测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和仪器结构,系统地探讨了它的各种仪器误差的来源、测定和处理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用组合固定角距法测定对径改正的方法,在第三章,研究了提高对径改正测量精度的方法,重新推导了对径改正的计算公式,并就某些具体的条件,对其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对仪器基墩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像子午环这类高精度的仪器。对于中星仪而言,其主要的仪器误差是水平差和方位差,其中最重要的是方位差,因为水平差是可以实时测定的。本文从分析中星仪的方位随温度的变化着手,研究引起其变化的内在原因,作为新子午环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尤建圻 《天文学进展》1996,14(2):94-104
对近年来的紫外空间观测仪器(包括在研项目)作了扼要介绍,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烃基污染致使仪器灵敏度迅速下降,镜面紫外反射率低下及改进,探测器换代的必要性和困难等作了评述,文中还介绍了目前取得的紫外观测结果对宁静太阳及太阳活动区物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色球和日冕加热,太阳风的加速,色球和过渡区中的物质流以及耀斑触发和能量传输方面所提供的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棱镜分光光度仪PSPO的光学设计结果.PSPO以TH7832双线CCD作为系统探测器,可同时观测0.365-1.0微米波长范围内的天体及周围背景的低色散光谱.仪器的入射焦比为F/18,平均光谱分辨率约为10nm.本文简单介绍了PSPO的光学调整,并给出了波长校正实验和配备名古屋大学50公分望远镜进行试观测的结果.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光学设计很好地满足了天文课题对仪器的设计要求,PSPO已可以应用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GRACE时变重力位模型反演了2004年至2008年共60个月的全球陆地水存储量变化,并采用滑动年平均,对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推求了全球陆地水储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使用滑动年平均对GRACE重力位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揭示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和季节性变化情况,其监测能力足以揭示几cm的等效水高变化。  相似文献   

11.
GPS监测电离层活动的方法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快速、准确地提供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信息。简要介绍了GPS技术精确测量TEC、监测电离层的原理和方法,指出进行TEC绝对量估计时求解差分群延迟(DCB)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多层和实时电离层监测模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TEC估计的主要误差源,着重介绍了目前GPS监测电离层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论文的第一章对CCD器件的特性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作了扼要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的观测方法,还简述了低纬子午环的结构及观测原理;第三章对十七种不同类型误差的测定或消除方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推导了星径曲率改正;第五章对小角度天体测量技术和大角度天体测量技术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GPS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PS卫星系统的现代化以及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GPS技术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地球参考架的建立与维护,固体地球形变和海平面变化的监测,科学卫星轨道的确定以及全球和中国地壳运动、地球定向参数的监测,GPS在大气研究和气象预报中的最新进展;评述了GPS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与SLR测量之间存在的系统偏差、GPS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周年变化和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仪器可以转轴观测为基础,提出了把角度测量转化为距离测量的方案。文中考虑了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并对加工和安装误差的影响作了推算,提出了要求。所提的要求都是在一般情况下容易达到的。这个方案实现后,读数精度和分辨率都将会高于经典的刻度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CSRH项目的选址工作以及在选址过程中进行的无线电环境监测的工作情况,文中列出了待选台址的基本情况对比表,对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结论,及无线电监测的曲线图等。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纬子午环上配备的Reticon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采用重心方法和互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测定了Reticon用于位置监测的精度。结果表明 :在仪器系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Reticon监测位置变化的精度优于± 0 .0 1像素 (单次测定的标准误差 )。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云南省及周边地区强地震预报建立三角监测网,提供天文经、纬度异常变化的信息,本文叙述了对各观测站采用的天文测量仪器的要求,提出了排除各种系统误差来源的新的仪器误差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仪器的总体设计方案,文章以与国外子午环比较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测定各种仪器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GPS双频观测量可获取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以监测区域上空电离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从而可以发现不同尺度的电离层异常。该文采用2004年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SCGAN)以及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C)的部分台站的观测,计算得到1年时间序列的TEC数据,来研究长三角地区上空的电离层TEC的变化与活动。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利用高斯权函数和滑动平均等几种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和讨论了长三角地区上空电离层的周日变化、周年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特性,揭示了电离层冬季异常等现象。同时,通过对1年时间序列TEC进行谱分析,得到了其相应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