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1988年6月29日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世界时07h38m50s至07h38m58s超快速吸收现象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5060上空的400GHz上,而在284GHz和142GHz上空出现的是spike辐射。当时,该活动区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双极磁场位形。在世界时07h38m至08h47m先后产生了3B级和2B级的Hα耀斑,并出现了M65X射线爆发。根据电子回旋脉泽谐波吸收峰的特性,我们计算了三个波段的二次、三次谐波的磁场强度,并采用偶极磁场模型进行分析。对于400GHz上出现的超快速吸收现象,可能是产生的三次谐波脉泽辐射,在穿过吸收区时被吸收掉了。  相似文献   

2.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7,38(1):25-33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IV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  相似文献   

3.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8,39(4):392-397
1987年5月19日世界05h50m17-05k50m25s和1986年6月29日世界时07h38m50s-07h38m58s两个罕见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4808和5060上空的3.67GHz和4.00GHz大气层中.当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这种吸收现象时,在2.84GHz和1.42GHz大气层中出现的是尖峰辐射,两次超快速吸收现象的显著观测特征是:(1)吸收期的持续时间为20—25ms;(2)吸收的流量范围在17-215s.f.u.;(3)超快速吸收形态与快速吸收形态基本相似;(4)超快速吸收现象均叠加在秒级爆发上,秒级爆发分别为44NS和46C型;(5)相伴随的Ha耀斑分别为SF级和3B级.  相似文献   

4.
脉冲星PSR B0329+54的多波段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1999年3月12日至6月8日,使用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乌鲁木齐南山站25m射电望远镜在0.327GHz,1.5GHz,2.3GHz,4.8GHz和8.4GHz频段,对脉冲星PSRB0329+54进行的多波段观测结果,PSRB0329+54的辐射呈幂律谱,并出现频谱转折现象,低频段谱指数为1.59,高频段为2.45,平均谱指数为1.72五个频段上的平均脉冲轮廓的角宽度和二个民分峰值间的角宽度都随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GHz、2.00GHz、2.84GHz和4.00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ms—spikes)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的发射波模以及偏振态(偏振度与偏振方向)的快速时变特征,对1993年10月2日07:44:34-0.7:44:52:99UT期间的太阳射电事件进行了证认,认为这是一个由两群、总数约为40个尖峰(spike0结构组成的罕见的宽带事件,它的总带宽〉300MHz、相对带宽〈5%,根据它们在2.545GHz,2.645GHz,2.695GHz和2.840GHz上的流量资料,首次对一些spike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个含有丰富快速精细结构的射电大爆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16日世界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pike辐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我们采用磁俘获模型,计算了源区的有效温度,源区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算出了峰值频率在8.89GHz,其结果表明爆发是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回旋同步辐射所致  相似文献   

9.
1988年12月16日世纪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出现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的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ike辐射,概括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  相似文献   

10.
韩溥  黄福泉 《天文学报》1995,36(2):193-199
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望远镜22GHz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原系统基础上改造的波束/负载调制器和双温定标系统,以及为实现高时间分辨率而专门研制的QJ-2AG高速后端和独立的微机数据采集系统。投入使用的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系统在时间分辨率为10ms时,灵敏度为0.02sfu,系统增益稳定性在全功率方式下为0.8%/30分钟,数据丢失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1.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6,37(2):187-200
作为微耀斑能量释放的证据,本文扼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四频率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1993年4月的观测事例,包含低强度的毫秒尖峰辐射(msspike),类尖峰辐射(spike-like),快速脉动现象,两种新的快速精细结构──微波Ⅲ型爆和微波类斑点结构.统计了快速精细结构的寿命,在统计基础上分别以实例描述了各类现象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使用北京天文台7m射电望远镜在1-2GHz频率上观测的微波Ⅲ型爆发的分析结果.共分析60个事件,获得了单峰、多峰、群集和负吸收微波Ⅲ型爆发的四种型别.通过对它们的频宽、频漂、偏振等重要参量的分析,初步得出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上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II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II区辐射中分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外台站在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α)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体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与该HII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量、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II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太阳射电快速频谱仪上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使用北京天台7m射电望远镜在1-2GHz频率上观测的微波Ⅲ型爆发的分析结果。共分析60个事件,获得了单峰、多峰、群集和负吸收微波Ⅲ型爆发的四种型别。通过对它们的频宽、频漂、偏振等重要参量的分析,初步得出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上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新月时月亮的射电辐射为温度基准和准口面温度定标的方法,在22GHz频率上于1993年7月~3月测量了13.7m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的增益。根据测量的增益值(67.10─±0.07db)定标了太阳射电流量,流量测量的系统差为±5.8%,偶然差为±2.7%,测量的宁静太阳亮温度(非源区)为10100±300K。除此之外,还推导和计算了不同源模型下的天线方向图改正因子Ks,并计算了太阳射电源的流量密度。  相似文献   

16.
用美国甚大阵(VLA)对色球活动性双星系统UXAri进行了从1.4GHz到15GHz范围内五个频段的观测,观测期间UXAri处于活动性比较低的阶段,射电光度为(6.6-12.6)×1016ergs-1Hz-1.射电频谱低频部分比较平坦,高频呈幂律形式,低频的圆偏振度很低,趋于零,高频辐射有中等圆偏振度(15%).射电发射机制可能是回旋同步加速机制,由此我们估计出发射区的磁场强度为几至几十高斯,相对论电子密度为~104-102cm-3量级,热电子数密度~108cm-3。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了寻常波和非常波在线性传播条件下,对快速毫秒级spike的时延、频漂和偏振逆转的影响。计算表明,在(20-40)×Baumbach-Allen的电子密度分布下,由于传播产生的时延,偏振逆转等约为30-300ms,这与观测结果在量级上是一致的。这说明在快速活动中传播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4年Islike&Benz给出的1-3GHz频带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幅身的分类定义,分析北京天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析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本重新定义了该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身,并讨论了这种分类定义与设备时间分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新月时月亮的射电辐射为温度基准和准口面温度定标的方法,在22GHz频率上于1993年7月 ̄8月测量了13.7m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的增益,根据测量的增益值(67.10±0.07db)定标了太阳射电流量。流量测量的系统差为±5.8%,偶然差为±2.7%,测量的宁静太阳亮温度(非源区)为10100±300K。除此之外,还推导和计算了不同源模型下的天线方向图改正因子Ks,并计算了太阳射电源的流量密度。  相似文献   

20.
参加了Flares22和Max'91国际联合观测之后,我们处理了三个频率(1.42,2.84,3.67GHz)和四个频率(1.42,2.00,2.84,4.00GHz)或(1.42,2.13,2.84,4.26GHz)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资料。结果除了发现射电爆发源的局部区域中存在有射电辐射的第四种基本分量而外,还在微波爆发快速精细结构中发现了三种基本时间单元。其量级分别是:0.1秒>τ1≥1毫秒;1秒>τ2≥0.1秒;100秒>τ3≥1秒。尽管出现在各自基本时间单元内的FFS事件的形态及特性各自不同,但是,叠加在射电爆发背景之上的特性,构成了它们的共同属性。三种基本时间单元的确认,对于研究微波快速活动的精细时间结构,划分FFS事件的种类找到了根据。三种基本时间单元的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产生FFS源的ECM理论,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