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20-320
在前人对腾冲火山活动分期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依据地层披盖关系,地丑对比、火山财貌、岩石类群、岩性等特点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测定值,把腾冲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活动期、九个亚期。第一期火山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第二期火山活动为早更新世,第三期火山活动为晚更新世。第上期火山活动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干酪根鉴定和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明确了岩石学特征、有机质组分类型及赋存状态、碳氧同位素值特征,结合准噶尔盆地二叠纪地层特征及火山机构分布,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沉积时期火山活动的环境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岩性为火山物质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火山物质为凹陷周缘或远源火山活动输入。有机质组分以降解藻和沥青质体为主,来源于遭受降解作用的低等水生藻类。剖面碳酸盐岩碳同位素介于6. 8‰~9. 7‰,平均值为8. 3‰,具有向正高值漂移的特征,氧同位素介于-11. 9‰~-4. 3‰,平均值为-6. 2‰。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纪地层特征及火山机构分布调查的结果表明,该时期盆地范围内火山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凹陷内部火山活动较弱,受其周缘火山活动的影响强烈。火山活动期间,飘落湖盆中的火山物质释放出大量营养元素有利于藻类等有机生物生长,在安静还原的水体环境中,有机质呈藻纹层分布,碳同位素具有正高值特征。火山活动间歇期,湖平面下降,湖泊底部水体向氧化环境转变,有机质遭到降解,以局部顺层富集或分散状分布,碳同位素值降低。凹陷周缘及盆地范围内长期、频繁的火山活动促使藻类等低等生物繁盛是碳同位素具有正高值特征及规律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南海县走马营ZGC粗面岩的40Ar-39Ar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三水盆地是陆相断陷沉积盆地,其基底为侏罗纪或上古生代地层。盆地内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地层十分发育,可达几千米厚。受新华夏断裂和北西向断层的控制,盆地中火山活动活跃,并大体上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发生在古新世晚期(58—63Ma),岩性以拉斑玄武岩和流纹岩为主;第二期发生在始新世早期(49—56Ma),岩性以粗面岩为主,第三期发生在始新世中期(43—46Ma),岩性以拉斑玄武岩为主(王慧芬等,1986  相似文献   

4.
活动海岭俯冲与岛弧火山活动的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释活动海岭的俯冲会造成岛弧火山活动的间断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活动海岭俯冲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一般情况下,摩擦剪切生热使岛弧下100km左右深度形成地温反转,俯冲板片海洋地壳内角门岩等含水矿物脱水,释放的水进入其上覆板块,降低了地幔岩石的熔点,使热的地幔楔状体内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火山活动.高温的活动海岭俯冲时不再出现这种温度反转,俯冲板片在较浅深度达到较高温度而脱水,水进入上覆相对较冷的地幔楔状体不能造成熔融,因此岛弧火山活动会中断.  相似文献   

5.
腾冲火山地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分析前人有关腾冲火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火山活动的研究现状,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活动背景及火山活动与深部岩浆侵入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认为腾冲火山群中存在全新世活火山,现今处于休眠状态,具有再次喷发的潜在危险性,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腾冲火山在全新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对于在该区开展火山活动监测,减灾防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79年7月16—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一次有关板内火山和海底火山活动的国际科学讨论会。这个讨论会是由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美国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系等5个单位联合主办的。讨论会的目的是从板块构造的观点出发,共同使用夏威夷野外观测结果,检验并解释板块内部及海底火山活动的资料。会议共分为七个专题,即(1)板内火山活动。(2)沿中洋脊的海底火山。(3)板内火山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过程。(4)海洋磁异常的起源及应用。(5)夏威夷岛的起源。(6)岩浆能量的研究。(7)夏威夷活火山的研究。世界一些著名的火山学家和地震学家,如下鹤大辅、安芸敬一、伊顿等人均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并宣读了有关论文。现根据这次讨论会出版的论文摘要,选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中从各类岩石磁化率、密度统计数据出发,对比分析不同地层和岩性的磁性、密度,指出在研究区内开展火山岩重磁研究具有有利的物性基础。在利用带通滤波方法对重磁异常进行位场分离,消除沉积盖层和区域场影响后,获得由火山岩引起的剩余重磁异常,位场分离结果显示,反映火山岩的局部重磁异常多呈串珠状NE向分布。同时采用水平总梯度和垂向导数等边界信息增强手段,圈定研究区内的断裂构造分布情况,划分出了4条向SE弧形突出的NE向主干断裂及其他次级断裂共计15条。通过大地电磁测深了解主要断裂的垂向延伸情况,进一步厘定出深、浅2个断裂系统,并结合构造背景对2个层次断裂的性质、特征和对区内火山活动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在综合分析剩余重磁异常分布特征和断裂构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圈定出3条火山活动带。最后,利用剩余重力异常进行视密度反演,获得古生界顶部的视密度异常,以此为基础,结合钻孔岩性、岩石实测密度值和剩余重力异常分布规律,对古生界顶部的岩性分布进行细致的划分,确定了中奥陶统科克萨依组、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和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的分布范围及岩性组成。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科洛火山群火山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洛火山群的新生代火山共有23座,坐落于科洛河两岸,火山岩面积约为350km2,岩性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由于地处NE向断陷盆地这一特殊的构造位置,科洛地区的火山活动及展布主要受到区域基底断裂的制约.火山喷发形式总体为中心式,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3期.上新世在断陷盆地边缘形成了一系列NE向线性展布的中心式溢出型火山,其中部分火山因风化剥蚀而失去了原有的火山地貌特征,仅保留盾形熔岩台地.早更新世火山活动相对平静.中-晚更新世火山活动仍受到NE向基底断裂的控制,但喷发中心、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均发生改变,火山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进入全新世以后南山喷发,其火山结构保存完好,裸露的熔岩台地保留了较好的微地貌特征.该期火山亦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构成.在科洛火山群的火山活动过程中,其熔岩流覆盖了早期沉积地层,并对盆地中的河流进行了改造,最终导致该区断陷盆地初始地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一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 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位。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天目山盆地火山岩锆石LA-ICP-MS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目山盆地是下扬子江南隆起带保存较完整的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岩性自下而上主要为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对盆地内黄尖组下段流纹岩和英安岩分别进行了锆石 LA-ICP MS定年,分别获得了133.6±1.5 Ma(MSWD=0.73)和135.0±2.1 Ma(MSWD=0.78)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天目山盆地黄尖组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天目山盆地火山活动起始时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基本一致,说明江南隆起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早白垩世均处于强烈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在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所长领导下,火山研究所在研究堪察加的火山、远东地区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海啸及地震预报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该所已成为远东地区地震预报区域中心。该所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是针对远东地区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等问题,根据地震资料研究岩浆活动机制、火山活动机制、地震的震源过程、地震区划、抗震工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最近,为加强海洋地震学  相似文献   

12.
火山活动对热带高空温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序列回归分析、对比分析和个例分析法分析了火山活动对热带高空大气的温度效应. 主要结论为: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70 hPa约22 km高空,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火山活动将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对流层大气降温,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300 hPa附近;火山活动对于热带70 hPa高空温度距平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457%;单独考察几次强火山活动(如阿贡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和厄尔奇冲火山等)的温度效应表明,在热带地区强火山爆发后的20个月内,对热带高空温度的影响超过了其距平变化的80%!成为该时段高空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一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一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厚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  相似文献   

14.
海口地区火山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口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休眠火山群之一。通过对区域火山活动期次划分、深部岩浆囊探测以及对火山类型、规模、物质组成和溶岩覆盖面积的分析,总结了海口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强特征。结合对火山区地震、地磁、体应变和地热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区深部岩浆活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认为海口全新世火山区最后一次火山喷发距今约4 000a左右,其现今火山活动已趋于平静,未来的火山活动可能向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迁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火山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现代火山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类型,即环太平洋火山、陆缘火山、碰撞带火山和大陆板内火山。分析了我国现代火山时在时间上的活动特点,喷发频率,火山喷发类型及其现代活动表现。提出了我国现代火山活动监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疆独山子泥火山喷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道  李茂玮 《地震地质》1997,19(1):15-16
1995年7月新疆独山子泥火山突然喷发。对该泥火山活动的特征做了详细研究,分析了泥火山重新活动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流体动力地质作用,认为泥火山活动造成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性不大,与地震活动之间有一定成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的主压应力轴一致地稳定在俯冲方向上,俯冲板片上深浅部的显著地震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俯冲板片深处的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及其周边是深源地震多发区,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内的相变断层开始破裂的;在410~660 km深的地幔过渡带内处观测到的俯冲板片上下界面,揭示了俯冲板片的层状组分结构和板块下侧的高含水量.为更好地约束日本海下方的俯冲板片结构和深入探讨西太平洋的俯冲动力作用,有待于在全球罕有的大陆深部不断发生深震的西北太平洋俯冲区,开展海陆联合的地球物理探测及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和火山都反映了地球表层的构造活动,因而地震活动区往往也是火山活动区。根据全球大震、火山活动目录,分析研究了全球地震、火山分布的特征。描述了各区的地震、火山活动分布,总结了地震、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地震、火山活动可以分为碰撞带、大陆区和大洋区。大陆地震以其片状的分散分布而不同于板块边缘的带状分布,大陆火山活动比大洋火山更受应力场的影响。大洋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活动主要是平静的岩浆溢出与洋中脊的扩张,往往没有形成火山喷发。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主要来自深部地幔的热柱。俯冲-碰撞活动区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最强烈,大角度俯冲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火山活动相对平静。>500km深震的地段,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与地震强烈活动的大多在大地水准面(Geoid)异常高的区域。地震与火山平均纬度随时间表现出同步的变化外,火山和大震活动也显示了大致同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板内地震与板间地震、板缘地震的区别,阐述了板内地震在地震活动性和地质构造环境等方面的表现特征,由此确定了研究板内地震应包括地震预报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最后概述了近些年来对板内地震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某些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现代火山活动案例较少,主要通过搜集全球活动火山区的监测数据,了解全球火山活动状况及应对策略。通过对2014年全球火山活动动态的总结,逐渐对全球现今活动火山分布位置、活动规律和灾害预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冰岛巴达本加(Bardarbunga)火山的监测和追踪,总结了冰岛政府对火山灾害的监测手段和应对策略,希望弥补我国火山监测及应急等方面的经验空白;通过对最近发表的火山监测技术及火山信息提取方法的总结,了解了各种先进技术在预防和减轻火山灾害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国内火山监测现状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作者对火山监测的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实时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提取出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网络优势共享最新监测成果和先进监测技术,为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得灾害信息的发布更智能、更及时、更直观和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