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碳酸盐岩广布,地表岩溶干旱缺水十分严重,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隐藏型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野外调查、物探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沙柳村采用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成功经验,为类似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西部三岔河上游的水城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万瓩。厂址位于天生桥岩溶强烈发育的峡谷之中,该厂的工业冷却用水和生活供水分别取之于伏流、暗河与岩溶泉。为了认真总结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经验,通过对本区岩溶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利用的实践,试图对岩溶地下水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深切河谷区开放型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切河谷区开放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找水难度大。本文以贵州息烽养龙司地区乌江深切峡谷的斜坡地带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场,以岩溶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生态环境学和工程统计学等为指导,以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为手段进行资料和数据的采集,总结了该类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岩溶发育和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的本质,以及找水成井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萍  巴特尔 《贵州地质》2008,25(1):11-15
贵州省岩溶发育强烈,导致地表水严重漏失和石漠化加剧,岩溶石山区可供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严重短缺,工程性缺水尤为明显.本文分析表明,贵州地下蕴藏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大,前景好,特别是对解决省内分散性居住的广大农村缺水问题.地下水的开发具有投资省、水量稳定、水质好、投资回收快、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是对地表水供水不足的有效补充,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上,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均有着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琳  祝念 《地下水》2012,(3):40-42
贵州地处西南岩溶石山中心,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天窗、竖井、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形态发育,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巴铃富水区资源量评价开发利用分析为例,以大井法等方法计算其可开采资源量,用降水入渗补给法验证其补给量的保证程度,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在水质与水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实施钻探开发,以便为同类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拴清 《地下水》2006,28(4):45-47
柳林泉岩溶地下水是吕梁市离柳矿区和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发挥岩溶地下水最大效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势在必行.本文就柳林泉的岩溶地下水现状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广西岩溶石山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极其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尤其是地表严重缺水状况阻碍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广西又是岩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重视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对推进广西特别是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开发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06,23(4):261-265
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缺水密切相关,水资源开发利用是石漠化防治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石漠化形成和发展实质、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从理论上论述了岩溶地下水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的关系,并以实例论证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对石漠化防治的效果。指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贵州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美 《地质与勘探》2017,53(2):342-349
贵州遍布碳酸盐岩,这些碳酸盐岩控制了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分布。由于碳酸盐岩空间分布不均匀,岩溶地下水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导致贵州岩溶山区找水的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找水的准确率,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对贵州碳酸盐岩相与岩溶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基于资料收集和野外地质调查,运用MPGIS工具,编制了相应图件。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碳酸盐岩相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其中南部和西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区,北部和东北部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的白云岩区,西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石灰岩与局限台地相白云岩互层区,西南的安龙-贞丰-紫云-罗甸一带和贵阳青岩、安顺地区主要为台地边缘相礁灰岩分布区;开阔台地相石灰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洞-管道水,局限台地相白云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孔-溶隙水,开阔台地相与局限台地相互层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隙-溶洞水,台地边缘相礁灰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岩溶洞-管道水。该研究结果对贵州岩溶地下水的寻找和开发以及提高找水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紧密背斜岩溶地下水赋存与运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贵、川地区广泛分布紧密背斜褶曲,内部赋存大量岩溶地下水,给该地区越岭隧道建设、矿山开发等来了难题,且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通过六盘水威水背斜和华蓥市龙王洞背斜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径流特征的剖析,了解西南地区紧密背斜岩溶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一般规律,为穿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提供借鉴,也为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96%,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制作清镇石漠化动态图,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 ,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 ,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 ,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67 96% ,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 ,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 ,制作清镇石漠化动态图 ,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岩溶大泉和地下河水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曹卫峰 《贵州地质》2001,18(1):37-43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溶会水层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占全省总面积的53%),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丰富,岩溶大泉(流量大于10L/s)和地下河(长度大于2km)是岩溶水出露最常见的形式,不仅数多(大泉5214个,地下河1130条)量大,而且种类繁多,是贵州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贵州岩溶大泉和地下河的特征,分类及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何守阳  雷琨  吴攀  杨应增  韩志伟 《地球科学》2019,44(9):2839-2850
地下水是岩溶山区现代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为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资源功能的支撑作用,通过构建地下水资源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9个市(州)岩溶区域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贵阳市对地下水的依存性高达79.08%,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地下水的依存性较小,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相对较弱.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地下水污染和超采等因素制约,其资源功能存在弱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宗发 《贵州地质》2011,28(3):177-181,234
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素以"喀斯特博物馆"著称;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参加《贵州环境地质研究》项目,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和组合形态特征将贵州喀斯特地貌分成三大成因类型和十六种形态组合类型,并以主体地貌形态为依据将贵州连片区域喀斯特地貌划分为三个喀斯特地貌区,并对各喀斯特地貌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