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2,22(6):589-594
1972年刘东生院土撰文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正式成立,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学学术观点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0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了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和界面机理3个发展阶段,研究重点是典型区域环境演化的发生学原理,谱系特征以及健康和生态效应,云贵高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显示出青藏隆起对周边现代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作用于地球的广度、深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对地球表层地质体的作用频繁而强烈,其积累起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效应日益显著,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门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新学科———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环境地质学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4月 1日设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泰勒 (Tyler)奖委员会公告 ,我国现代第四纪研究的创始人、著名古环境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荣获 2 0 0 2年度国际环境科学的最高奖———泰勒奖。这是这一重要奖项首次授予中国环境地质学研究的科学家 ,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allaceS .Broecker教授。泰勒奖委员会公告认为 :刘东生院士借助于分布在中国北方巨厚的风成沉积物———黄土的研究 ,开创性地发展了一整套研究方法 ,利用陆相沉积所记录的古环境变化信息 ,重建了过去 2 50万年来地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桂棠 《地质通报》2008,27(9):145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方法也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方法论一直是融于一体的,有建树的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创新的地质学方法论学家.他们用哲理化的语言留下的地质学专著,如赫顿的<地球的理论>(1795)、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1830)、居维叶的<地球表面的革命>(1826)等,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1963年美国地质学会75周年纪念大会以"地质哲学"为主题在会前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综合性的地质哲学著作<地质学的组构>,才开始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地质哲学研究活动.尽管不同学者对地质学的范畴归类认知不同.但是通常地质学家强调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区别于物理学和化学,其目的是重建地球史,重塑地球物质运动的特殊地质事件的时间一空间序列.探求地球变化(如岩石圈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地质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地球上发生的变革过程及变化原理的理解.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友贵 《湖南地质》1994,13(2):127-129
第二讲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发展1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历史状况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地球,因而地球环境,是环境科学的最基本内容。在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分工有利于单学科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各学科减少了联系、互相渗透、促进的功能。特别...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认识地球的知识,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基础科学一样,具有积累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和社会环境。然而,地质学在不断丰富人类知识的同时,可为人类社会发展寻找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并对改善环境、防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历史经验表明,地质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和社会发展急需,既可促进地质学的发展,但又最易使其基础研究受到冲击或被忽略,这是我国地质基础研究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地质学的“将今论古”方法使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将是今后地质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但面对资源、环境、减灾等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问题,地球科学所面对的问题时,地质学家首先应该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以地球演化的同一性原理来认识地球,则“将古论今”的方法对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挑战人有重要的意义。以历史地质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地质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在今天和明天的演化趋势,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将是今后一十时期地质科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伟 《城市地质》2002,14(2):46-48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及相互作用和演化历史的学科。自英国地质学家赖尔以《地质学原理》一书奠定了近代地质科学的基础后 ,已有近 2 0 0年的历史 ,是一门相对经典的自然科学。时至今日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圈层 -岩石圈。地球如此之大、演化时间如此之久 ,使人类对地球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难以验证。因此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时期 ,在此过程中充满了好奇探索和哲学思辩 ,产生了许多假说和学说 ,对地球和地质演化的认识 ,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人类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晋江现场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7日-12日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第四纪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东南海岸带变化与其他区域对比,环境与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晋江模式"及其对比等.  相似文献   

11.
一部普及性的《地质学简史》已由我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自然辩证法组编出.该书服务对象是地质者专业的学生以及哲学、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讲授地质学简史章节或开设地质学简史选修课时,均可作为参考教材.这本书的特点是联系社会的发展来观察地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认为人类从大自然(地球)分化出来之后,就作为对立面和地球打交道,在适应、认识、改造、掠夺、保护大自然(地球)的过程中,总结与发展了地球科学.因此,地球科学史和社会生产、社会制度、人类的全部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3.
刘俊来  张进江  张培震 《地质学报》2022,96(10):3283-3296
一百年以来,中国构造地质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初期萌芽孕育、早期发展和多学派大地构造学说百家争鸣。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构造地质学的教育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前沿发展和开展科学普及”为宗旨,主办、组织召开了系列全国性构造会议和现场研讨会议,搭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我国构造地质学家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理论,以环太平洋洋 陆过渡带、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特别是青藏高原动力学演化研究为引领,针对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互馈机理与动力学,开展板块构造起源与早期地球演化、大陆的生长与再造过程、洋 陆系统演化与深部地球动力学、大陆构造变形与宜居地球系统、活动构造, 对资源 环境 灾害的影响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新世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华北克拉通破坏、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等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构造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构造地质学学科的发展将强化学科基础,推进原创性、创新性理论探索,深化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力争在东亚洋陆构造格局与转变、大陆构造变形与人类宜居的地球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上取得原始创新与突破,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73年涂光炽先生预言:"七十年代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将异军突起"、"环境科学与地球化学的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边缘分支学科——环境地球化学"。近40年来,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研究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三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环境地质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的形成时代背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指出了当今环境地质问题的严峻性及其与全球人口增长速率的关系:提出了“人口爆炸”是地球上空前的重大生物事件.这种重大事件的出现是造成资源,能源紧缺和生态平衡破坏以及各类地质灾害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的定义,强调了地球表层演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科的属性及其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指出了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是世界性的,环境恶化的速度是服从指数规律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人类环境保护的终程教育.文末讨论了研究环境地质问题的方法论,认为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取代传统的确定论是可取的.系统动态过程研究可视之为当代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特征.地质灾害预测是其重心,它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超前的科学依据和可行性论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滋  赵连泽 《江苏地质》2001,25(3):129-133
世纪之交的我国地质行业和地质学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源、环境与灾害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面对挑战和机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地质学人才的培养体系,依托本系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建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和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七年来改革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在教育部世行贷款重点教改项目支持下,结合地学类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正在努力探索按“大地学“口径培养人才的模式,创建培养具有大理科基础、大地学特色的地球科学人才的实施方案,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的迫切需要培养新一代地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3月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大会举行了"刘东生星"(58605号小行星)的命名仪式、<纪念刘东生院士> 文集和<黄土与干旱环境>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18.
面上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门基础科学.他以地球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究发生在其中的各种现象、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并利用获取的知识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人类对地球奥秘的探索精神,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的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始终是地球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  相似文献   

19.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5,24(2):99-103
概要介绍了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议题概况。7个大会报告中与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竟有6个,反映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家们不得不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环境地质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气候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化与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环境标识。阐明了关于全球地质学复兴的几点思考: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地质营力、地质工作者应成为管理地球的主力军、重在预测人类的未来、地质环境与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与地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在利用矿产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空间信息科学为指导,选取矿业开发程度高的攀西矿床集中分布区为试验对象,基于元素迁移规律的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应用实践表明,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规律及其与景观演化的相关性研究是实现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的关键,该方法综合了遥感技术与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面的优势,其应用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动态监测、分析和演化趋势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