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括了我国环境水文地质学各个领域,诸如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水质模拟试验研究以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有关基本概况和研究方法,井且也阐明了作者本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全文共分五个部份:1.地下水质研究及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形成2.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3.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4.地下水水质模拟试验的研究5.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南宁市地下水的第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水质量与60年代相比,许多组分发生了变异。本文通过水质现状与历史水质的对比.及对第一环境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地下水偏酸和铁锰离子较高的原因,并对将来的地下水质变化进行了推测。认为:水质偏酸和铁锰含量较高均属第一环境的本底值问题,将来的地下水质会不断变化,将以有机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开发模式,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查清了焦作市地下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铅、铁、锰、镉、六价铬、氟化物、氯化物等15种水质监测因子超标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水文地质现状,采集了28个点的35组水样.对太原市区域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和初步水质评价,浅析水质污染特征及原因,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污染预警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是典型的鲁中南单斜构造型岩溶水系统之一,现开采量39.848万m~3/d,为特大型岩溶水源地。30余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岩溶水水质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变复杂。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调查和长序列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面考虑地下水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标法开展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预警为中警区和巨警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污染源分布以及含水层防污性能是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废水排污量、严格执行达标排放以及建立完善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网络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次构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预警结果较为可信,对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为了阐明鲁中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水质安全性,本次研究系统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分级,揭示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预警等级分为巨警、重警和中警3个级别。其中,巨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极不安全;重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巨警区外围约5km范围,地下水水质不安全;其他地区为中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地下水水质临界安全。该研究可为鲁中地区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枣庄市陶枣矿区煤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矿坑排水对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愈发突出,尤其是矿坑水沿地表河流排放途中,通过灰岩“天窗”大量灌入岩溶地下水中,造成地处煤田下游的清凉泉水源地水质遭受明显污染,供水水质难以保证。根据矿坑排水量、水源地水质、开采现状等分析认为,对串层污染进行封堵和控制矿坑水排放渠道是防治水源地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质量,取决于背景值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文从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的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环境背景值的确定方法,并用模糊数学评判划分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的方法,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是确定岩溶水污染程度的主要参数。通过2013年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资料与济南地区岩溶水环境地质背景值对比分析及综合评价,反映了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情况。该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是根据以往不同年份的水质资料进行对比评价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但基本能够反映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吕梁市城市地下水污染类型及分布、地下水污染特征与分布规律、地下水污染危害程度以及地下水污染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得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重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遭受硝酸盐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识别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污染防治至关重要。溶 解 性 有 机 质(DOM)及其组分特征对于硝酸盐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探究 DOM 组成特征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相关性显得尤为必要。以 鄂 尔 多 斯盆地北部湖泊集中区作为研究区,运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光谱技术手段,表征了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中DOM 的组成特性,分析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因。结果 表 明,研 究 区 深 度400m 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污染,其主要是由于农牧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等产生硝酸盐污染,同时质地疏松的沙质土包气带有利于地表污染渗入地下水中。此外,地下水中 DOM 主要来源于地表,使得反硝化作用较弱,不利于地下水中 NO-3 的自然衰减。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莱芜市南冶镇附近拟建焦化项目。此类项目污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复杂,含有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石油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属重污染类项目。拟选厂址主要分布奥陶纪石灰岩,地表、地下岩溶发育;第四纪松散层零星分布,防渗隔污性极差。拟选厂址周围分布有3处水源地,水质优良。地下水环境特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极易污染地下水,并对周边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角度认为项目选址不合理,建议另行选址。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长,致使地下水水质日益恶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美国现已有1%~3%的地下水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和污染;我国超过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农村主要是由粗放式农业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如硝酸盐氮的污染。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朗内尔斯县地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下水污染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下水水质测试资料为背景,利用近几年工作中取得的大量水质测试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目前地下水仍以无机污染为主,但有机污染危害程度更大。“三氮”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无机污染指标,其中又以硝酸盐污染为最。有机污染指标主要为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等,裂隙岩溶水较孔隙水更容易受到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身边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卫生防疫部门对饮用水中的检测项目的灵敏度和检出限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都很难满足实际要求,由于我国多少城市饮用水多数采用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检测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作为地下水质中的重要污染指标砷、锑、汞的检出限及限量值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传统方法只能通过富集、吸附、蒸发浓缩等手段才能满足要求,但这将使得分析流程变长,准确性变差,试剂使用量过大。  相似文献   

16.
泰安市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地质影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s型生长曲线函数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污染损害率公式,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水质污染损害率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好的水质污染损害率公式用于某地20个采样点地下水水质评价,并与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公式能较好地用于地下水水质的综合评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简单适用,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乡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地下水防污性能 ,从而揭示了地下水污染与防污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为新乡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桓台县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和水质特征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地下水开发潜力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并针对该县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土地盐渍化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溶液,水质的好坏及污染的轻重受多种因素制约,是灰色的。本文通过对南阳市174km~2,189眼水井的水质分析资料,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较详细地给以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出了该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