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勇 《安徽地质》2023,(4):340-343
本文基于六安市裕安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成果,对裕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查清其地灾的地域分布特征,对斜坡类型、斜坡坡度、斜坡坡高、斜坡坡向与地灾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裕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成因,为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振远  解超  李生乾 《地下水》2022,(1):200-202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地质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以遵义市汇川区山盆区域为研究区,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提取地形坡度、地表粗糙指数、斜坡类型、工程岩组、地表起伏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6项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绘制基于斜坡单元的研究区易发性评价分级图,评价结果认为:滑坡高易发斜坡单元和较高易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野外风险斜坡及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快速识别,现基于斜坡单元采用信息量模型对贵定县宝山至盘江重点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并分析地质灾害分布与风险斜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风险评价结果中极高风险斜坡42处,高风险斜坡308处,中风险斜坡580处,低风险斜坡280处,分别占比347%、2545%、4793%及2314%;2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极高及高风险斜坡,低风险斜坡中无地质灾害分布;3通过对比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表明风险评价结果较为合理,信息量模型可以应用于山地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同时评价结果为下一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市东城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东城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以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为主,认为地质灾害的发育与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采用影响因子指数综合法评价研究区地质灾害,划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0个。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判明了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上部为残坡积物,下部...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斜坡是贵州省威宁县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土质滑坡相似,岩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崩塌相似.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中,自然土质不稳定斜坡占绝大多数,其中金斗乡凉水井不稳定斜坡为一典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对其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致灾因素多样与复杂的沟谷地区,传统的易发性评价模型的评价精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基于斜坡单元法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可以充分体现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信息量法既可以把灾害诱发因素按支配关系形成有序的分组和分层,又可以使统计分析评价与定量模型相结合,从而对斜坡体的评价更为有效,适用性更强.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斜坡单元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量法相结合,并加入斜坡类型评价因子,以陕西省略阳县灾害易发性评价区划为例,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出易发评价区划并检验评价精度. 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镇巴县幅为例,通过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航拍、室内遥感解译的方法,统计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类型、水系与公路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斜坡灾害发育与地貌紧密相关,低山区与中山区斜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96.97%.2)斜坡灾害主要分布在20~40°坡度区间内,灾害数目占总斜坡灾害数目的75.76%.3)41%的斜坡灾害分布在东、西两个方向斜坡上.4)顺向坡最易发育地质灾害,顺向坡地质灾害数量占总数的33%.5)河流对地质灾害有很强的控制作用,45.45%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距河流200 m范围内.6)研究区内斜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公路有很强的相关性,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发育斜坡灾害数量占总数的55.56%.结合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陕南秦巴山区的斜坡灾害识别方法,可为防灾减灾及灾害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评价出研究区危险性斜坡。以万山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获取的斜坡剖面模型为基础,通过取样、试验,综合选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暴雨状态下的高危险斜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强度折减计算出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贯通区。其分析结果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可作为西南山区浅层土质滑坡隐患识别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益阳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其中滑坡地质灾害占比74.1%。滑坡的敏感性分析通常采用专家知识评价、编录数据评价、滑坡过程物理评价等方法,其评价结果受评价人员水平的影响或评价过程复杂,适用性有限。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将益阳市338处滑坡以及1∶10 000地质灾害详查得到的307处未滑坡的斜坡调查数据,提取到1个数据库中,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经过信号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误差逐步修正,研究益阳市滑坡的敏感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和滑坡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斜坡类型、坡度、坡高、坡顶高程、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为滑坡野外识别和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该计算模型可应用于大批量斜坡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岩土体是组成斜坡地质结构的基本单元,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密切相关。店子街幅图幅调查范围内主要发育软弱-较坚硬层状泥岩、砂岩岩组,风积黄土单层土体,粉土、砂砾卵石双层土体,粉土、碎石和基岩碎屑多层土体等4类岩土体,这些不同的岩土体组成了6种不同的斜坡地质结构,进而演变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斜坡地质灾害。黄土斜坡结构和黄土—冲洪积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小型滑坡灾害、黄土—泥岩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中—大型黄土泥岩滑坡灾害、泥岩与泥质砂岩互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崩塌灾害、泥岩风化堆积层斜坡结构和滑坡堆积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小-中型滑坡灾害。研究不同斜坡地质结构与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的发育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区域崩塌、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洮河下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展开,并为地方政府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党杰  董吉  张旭  吴忠银  杨杰华 《贵州地质》2021,38(3):334-339, 34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目前已趋于成熟,从学术研究领域逐渐应用到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由于研究尺寸、数据精度、可量化程度等原因,其评价方法与区域评价略有不同。本文以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为例,总结前人单体地质灾害评价经验并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正完善,在对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单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得到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威信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威信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时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威信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生态植被等因素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的主导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与搬迁避让、工程防治、生物防治、清除危岩(土)体及排水为主的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水库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采用证据权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可以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以斜坡单元为基本制图单元,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历史滑坡灾害点实地复核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图等数据,提取了坡度、坡形、斜坡高差、植被覆盖度、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断层缓冲距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面临的精度及模型建设问题,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面残坡积浅表层的突出特点,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广东省浅表层斜坡失稳发生机理。研究表明:边坡在暴雨条件下,斜坡岩土体容易在浅表层首先造成失稳,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历时、土体类别和坡体结构等因素。由此,对研究区划分斜坡单元,按各斜坡单元的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分层及其关键物理力学参数开展斜坡单元概化分类,并将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和无限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优化构建了动力学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结合龙川县贝岭镇流域应用实例,初步探索了坡面单元尺度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斜坡失稳动力学预警技术,可为广东省开展以斜坡单元预警为主要方式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比例尺1∶100,000),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其中,滑坡3830处、不稳定斜坡1107处、崩塌549处、泥石流90处、地面塌陷85处、地裂缝45处。采用1∶250,000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在研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水系、植被、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斜坡类型、降雨量分布和地震活动等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划分了三峡库区干、支流库岸的斜坡结构类型,预测建立了未来三峡水库在145~175m水位变动期水库库岸斜坡可能出现冲刷—坍塌、整体滑移、溶蚀垮塌和侵蚀—剥蚀等4种类型变形失稳模式。采用2 5km×2 5km(图面1cm×1cm)的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共形成9309个网格。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綦江区是重庆市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本研究以綦江区为研究区,根据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并结合DEM数据,提取了斜坡单元内的斜坡结构、坡度、地灾点密度、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岩层倾角和地质构造共7项主要致灾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地质灾害野外现场核查和修正其各因子权重和分级赋值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斜坡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探索建立适合綦江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目的性不强、预测性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构想,主张斜坡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和防控应以划定的斜坡单元为基础,在充分把握斜坡的致灾条件、孕灾过程、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预警体系、管理规则和管控措施,进而实现地质灾害风险的系统防控。论文以湖南省麻阳县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为例,系统阐述了建立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基本过程、调查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坡长制体系建设涉及的重点地区选择依据、确定方法, 斜坡单元的确定方法和主要调查评价的内容, 坡长的遴选方法、标准及其责权利, 斜坡单元的管控流程、核心内容、预警模型、法制体系等技术要点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推荐性意见。该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将对我国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类型、现状与特点的分析研究,确立了矿区地面塌陷、斜坡变形等各类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原则与模型,依据评价预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将矿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危险区和极危险区,确定出12个灾害段。  相似文献   

20.
以紫云县重点区域为例,通过划分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运用AHP-信息量模型,结合GIS分析建立了基于斜坡单元尺度的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选取符合区域孕灾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坡度、坡高、地层、斜坡结构、河流距离、构造距离、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评价因子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最后通过叠加易损性评价结果形成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成果。基于斜坡单元尺度AHP-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相较栅格法和传统信息量法,避免了夸大平坝区及无人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不合理结果,其充分考虑了评价因子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及影响情况,且增加了相似孕灾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样本以确定信息量值,经验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其成果能做到以斜坡为单元开展地质灾害精准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