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土地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无疑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富有权威性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指导和约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盘活现有的闲置土地,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本文从闲置土地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目前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市场机制缺位,开发商囤地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了摸清底数、加强跟踪,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净地出让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人类对土地利用混乱、不合理现象进行整治、改造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建设、重新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土地整理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土地整理,前者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而狭义的土地整理一即农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组织开展,且农地整理是我国土地整理的主流,土地整理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融资、运行到验收的整个过程的良好运作是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农地整理项目应该具备的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值法对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从管理绩效、用地效益、土地利用情况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集约利用潜力低,限制了开发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尽快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重要手段。同时,应同步修编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项规划。通过上述各项规划的修编,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战略,从宏观上规划全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综合和协调各部的用地的矛盾和要求,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金乡县土地供应"瓶颈"制约矛盾日益突出。该文对全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与措施,必将更好地推动全县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超常稳定性以及我国国情要求我们集约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摒弃过去那些粗放型利用方式,更新“花园式工厂”类的土地利用观念。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并不乐观,产生的原因有内在的、外在的、体制上的、管理上的、观念上的等等。较为复杂,需要层层剖析,找出土地权利、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究其根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5、2010、2014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十年中,益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显著,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减少;在新增面积上,耕地、林地、水域所占比重大,而在萎缩面积上,林地、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益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益阳市辖各区县表现出各不一样的土地利用程度。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相关政策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益阳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动的原因,为益阳市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宣传主题,这是自设立全国“土地日”24年来第八次将“节约”或“集约”写入主题。可以说,节约集约已成为最能诠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要义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最基本、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保证是对土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林坚 《国土资源》2014,(7):9-10
今年全国土地目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再次强调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时代要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自然万物之母体,社会立足之根基。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土地进行改造的结果,其形成特征既受自然因素制约,又受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开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绍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甘肃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南北分化"的格局,空间上体现出"阶梯状"区域梯度递减的分异结构特征;产生空间差异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最后,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节约利用土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讷河市坚持走集约化利用土地道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和潜在价值,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本质特征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建立有效的土地价值观念约束机制、外部性补偿机制、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土地动态平衡机制和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河南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瓶颈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不同形式的土地浪费、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一、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严重滞后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引导和控制用地重要手段,其显著特征是超前性、控制性和指导性。我国小城镇的大发展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而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则始于198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后,且长期缺乏严密科学规范,与城市规划脱节,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应有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忽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城镇体系规划,规划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调查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等数据。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等数据。三、土地行政管理,包括: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土地供应、土地市场、土地登记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