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杭嘉湖地区的钻孔资料,对沉积相进行分析,表明冰后期海进曾经影响到杭嘉湖平原,发育了一套海湾、泻海及滨海沼泽相沉积,一般厚3-10米。最深处超过20米。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三个组合:以奈良小上口虫、凸背卷转虫为特征的河口湾组合;以毕克卷转虫、缝裂希望虫、多变假小九字虫为标志的半咸水泻湖组合和属种单调的低盐水滨海沼泽组合。  相似文献   

2.
杭嘉湖平原地区广泛分布全新世地层。本区钻孔中有孔虫组合绝大多数以广盐的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根据有孔虫组合反映的生态环境确定本区全新世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本区在全新世期间,除个别时段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依据珠江三角洲ZK13钻孔沉积物孢粉、微体古生物鉴定及年龄测试结果,将钻孔剖面记录的古环境信息划分为4个阶段。Ⅰ:91.50±11.00~84.61±5.47ka,孢粉组合为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栲属-松属-栗属-大戟科,反映温暖湿润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Ⅱ:84.61±5.47~59.46±3.02ka,孢粉组合为栲属-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栗属-石竹科-单缝孢,反映干暖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Ⅲ:59.46±3.02~2ka,孢粉浓度低,以孢子及木本植物花粉为主,进一步划分3个亚带,总体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微体古生物含量高,底栖有孔虫丰度远大于介形虫丰度,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Ⅳ:2000~1000a,孢子含量最高,木本、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候较III阶段更湿润,微体古生物以介形虫为主,依据化石组合和数量,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XYC孔位于钱塘江南岸曹娥江下游地区。在对1717个样品的色度、粒度、总有机碳(TOC)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钻孔沉积物色度特征及环境意义,并结合年代框架讨论该地区环境变化特征。初步结论如下: (1)钻孔沉积物呈现高亮度、较低黄度和低红度特征,纵向看,①、②层色度波动明显,③层至⑧层下段色度变化稳定,⑧层上段至⑨层色度波动变化再次增强,呈波动—稳定—再波动特征。(2)亮度值与砂含量及TOC含量相关性较好,沉积动力强,砂含量高,亮度值高;TOC含量高,亮度值低。黄度、彩度值与TOC含量呈较好负相关,对气候的状况及海面变化有较好指示意义。(3)色度及其变化过程指示多水或水下沉积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该地区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相—潮坪相—浅海相—湖沼相的沉积相变化过程: 9690—9107 cal a BP时段,该区以河流沉积为主,水动力变化不稳定,气候偏干,TOC含量较低,亮度高,红黄度低;9107—8613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降低,气候转湿,半咸水贝类生物及毕克卷转虫为主的底栖有孔虫的出现,表明研究区发生海侵并逐步由低潮坪转为高潮坪环境;8613—7330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最低,气候更湿润,伴有正常盐度的异地希望虫和少量抱球虫、圆辐虫等浮游有孔虫,海面进一步上升,成为浅海环境;7330—5131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升高,海面降低,气候变干,研究区转化为湖沼环境,泥炭发育。  相似文献   

5.
XYC孔位于钱塘江南岸曹娥江下游地区。在对1717个样品的色度、粒度、总有机碳(TOC)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钻孔沉积物色度特征及环境意义,并结合年代框架讨论该地区环境变化特征。初步结论如下:(1)钻孔沉积物呈现高亮度、较低黄度和低红度特征,纵向看,(1)、(2)层色度波动明显,(3)层至(8)层下段色度变化稳定,(8)层上段至(9)层色度波动变化再次增强,呈波动—稳定—再波动特征。(2)亮度值与砂含量及TOC含量相关性较好,沉积动力强,砂含量高,亮度值高;TOC含量高,亮度值低。黄度、彩度值与TOC含量呈较好负相关,对气候的状况及海面变化有较好指示意义。(3)色度及其变化过程指示多水或水下沉积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该地区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相—潮坪相—浅海相—湖沼相的沉积相变化过程:9690—9107 cal a BP时段,该区以河流沉积为主,水动力变化不稳定,气候偏干,TOC含量较低,亮度高,红黄度低;9107—8613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降低,气候转湿,半咸水贝类生物及毕克卷转虫为主的底栖有孔虫的出现,表明研究区发生海侵并逐步由低潮坪转为高潮坪环境;8613—7330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最低,气候更湿润,伴有正常盐度的异地希望虫和少量抱球虫、圆辐虫等浮游有孔虫,海面进一步上升,成为浅海环境;7330—5131 cal a BP时段,黄度、彩度值升高,海面降低,气候变干,研究区转化为湖沼环境,泥炭发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杭州湾北岸孔深为237.80 m的BZK04钻孔进行沉积物岩性、微体古生物、孢粉组合、粒度含量、古地磁和OSL测年的综合分析,讨论研究区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古气候变迁特征,建立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显示, BZK04孔岩心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长河组碳质泥岩(Ech)和早更新世以来的嘉兴组(N-Qp1 j)、前港组(Qp2q)、东浦组(Qp3d)、宁波组(Qp3n)、镇海组(Qhzh)地层;有孔虫鉴定为11属17种,其中包括16种底栖有孔虫,1种浮游有孔虫;介形类鉴定为8属8种;孢粉分析显示含37种类型,其中木本植物花粉18种,草本植物花粉11种,蕨类孢子8种,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最高,约为85.1%,蕨类孢子次之,约为8.7%,草本植物花粉含量仅为6.3%。根据岩性分层特征、沉积相、孢粉、有孔虫及介形虫以及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对钻孔的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记录划分18个孢粉组合带和七个古气候旋回变迁,其中早更新世为河流相和河湖相沉积,揭示第三暖期—第4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中更新世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河湖相为主,揭示第五暖期—第6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晚更新世以潮坪相、河口湾相、浅海相沉积为主,对应第七暖期—第8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全新世时期为潮坪相和河湖相沉积,对应大西洋期和亚北方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长江三角洲南翼更新世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地层划分和古气候演变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上海地区三个钻孔更新世沉积物的孢粉研究,首次结合最优分割、对应分析等计算机数量统计手段,划分出了九个孢粉组合带,反映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九个阶段;丰富了本地区的孢粉学资料,为上海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地层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结合年代学、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孢粉以及有孔虫数据,对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ZKA4钻孔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有孔虫以及粒度特征进行分析,ZKA4孔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以及河口湾相,钻孔从底至顶依次为河流-冲积扇-河流-冲积扇-河流-河口湾-河流沉积。粒度参数以及典型孢粉组合在钻孔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ZKA4孔在13.71~12.48ka(46~42m)之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为急剧升温过程中的一次快速降温变冷的气候事件,这是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对新仙女木事件的响应,持续时间约为1230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沙空那空盆地东南缘农波坳陷中龙湖钾盐矿区钻孔LH01岩芯三个含盐段上覆泥岩层孢粉分析, 自下至上得到Exesipollenites-Classopllis-Ephedripites和Psophosphaera-Classopllis-Exesipollenites两个孢粉组合, 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得出三个含盐段成盐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土伦—桑顿期; 另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景观面貌证实了该区在成盐期间气候总体炎热干旱, 最终形成以蒸发岩与泥岩交替出现的三个沉积循环序列, 其上泥岩层中孢粉组合的变化说明第三成盐旋回期间气候有转凉迹象。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外旋九字虫(新属新种)的发现及其地层与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六二年上半年,华北地质矿产研究所赵连壁同志在山西省运城盐池附近钻孔的77至83米层段,发现了数量极多且保存甚佳的有孔虫化石,并送交笔者鉴定。经研究后,全部千余标本皆为一属一种,定为山西外旋九字虫(新属新种)Evolutononion shanxiensegen.et sp.nov.。这一发现有极大的意义。因为有孔虫是公认的典型海生生物,而运城盆  相似文献   

13.
上海西南部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植被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西南部地区几个钻孔的孢粉分析,建立了晚第四纪以来的10个孢粉带,反映了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波动的10个阶段,且进行了地层划分。根据孢粉分析和~(14)C测年资料,进一步证实上海地区全新世沉积之下的暗绿色硬粘土层是晚玉木冰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温州瑞安平原东濒东海,第四纪以来沉积了较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揭示浙东南沿海海陆变迁、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瑞安平原中部的QTZ4孔为研究对象,采集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沉积物古地磁、孢粉、有孔虫及介形类等测试,并综合分析第四纪沉积特征、古环境演化过程等信息。结果表明,QTZ4孔全新统底界为45 m,上更新统底界为104.8 m,而104.8~164 m为中更新统,缺失早更新统;气候经历了从凉干逐渐到温暖湿润,又逐渐转凉、湿度减少的过程,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达到最温暖湿润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已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晚更新世晚期亦可见海侵层,最大规模的海侵则发生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15.
钻孔XJ01位于废黄河三角洲滨淮镇附近,钻孔中上更新统顶部与全新统有4个14C测年数据控制,该孔全新统岩性特征自下而上为潮间带含贝壳砾质砂层、浅海相淤泥质黏土层、三角洲前缘相深灰色粉砂、三角洲平原相黏土质粉砂及粉砂质黏土。全新统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详细地反映了废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各时期的沉积环境,其中,全新统下部见大量的有孔虫与海相介形虫,中部微体古生物略少,上部地层中海相介形虫增多。整个全新世微体生物组合揭示了一个河口变化的水动力控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 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Linne)vars.-Orbulina universa组合,Ammonia bec...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济宁下第三系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济宁地层小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广大地区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历年来在钻孔中获得不少地层资料,但对下第三系的研究工作做的较少,还缺乏详细的划分和对比,也缺少相应的命名。宋之琛(1 964)关于山东第三系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研究,对本区第三纪孢粉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于1977—1979年,对鲁西南一带的成武、鱼台、黄口等凹陷钻孔中的下第三系,进行了孢粉分析工作,将下第三系划分为三个组、六个孢粉化石组合带(表1)。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第四纪介形虫古生态分析及海侵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7年起,笔者对江苏省平原区100多个水文地质钻孔中的5000多块第四系岩芯样品做了微体古生物分析,获得了大量的介形虫、有孔虫、轮藻、硅藻、有壳变形虫、苔藓虫等化石,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介形虫为主的古生态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组合,进而阐明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陆过渡相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期间我国海区的海面升降,以及东部沿海第四纪海侵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有孔虫、介形虫、孢粉等微体化石的运用,在海侵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寻找海侵地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把凡是找到一点海相化石(如有孔虫)的地层,统统叫做海相层,一概划在海岸线之外。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雨灼 《福建地质》1990,9(4):289-306
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主要以沉积相和沉积旋回为基础,结合有孔虫、介形虫以及硅藻等指相化石分析、同位素和热释光测年、孢粉分析、古地磁测定等工作进行的。福建省第四纪地层划分的结果及其时间界限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