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8):48-48,F0003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9,(8):48-48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1,(19):61-62
最近,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在太空的浩淼云烟中捕捉到了氧分子在亚毫米波段的特征谱线。美国航天局就此发表新闻公报说,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太空氧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21):61-64,35
太空垃圾达"临界点"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1日公布报告称,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临界点"。该委员会呼吁美国航天局采取措施减缓太空垃圾的影响。报告称,计算机模型显示,太空中轨道碎片的数量已多到足以持续碰撞并产生更多太空垃圾,威胁航  相似文献   

5.
日益增加的空间碎片已严重威胁到各国航天器的运行安全。根据在编低轨空间碎片轨道分布和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台址特点,分析昆仑站监测低轨空间碎片效能,结果表明昆仑站低轨空间碎片过境频次高、可观测时间长、极昼期间也可监测大尺寸空间碎片,对比中低纬度台址有显著优势。利用昆仑站CSTAR望远镜数据,针对其CCD图像中空间碎片图像拖长的特点,采用图像相减和霍夫变换方法,有效提取出空间碎片目标。与已有的空间碎片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72 h连续观测时间内,有效口径仅100 mm、视场为20 deg~2的单台CSTAR望远镜能观测到80%面积大于1 m~2的低轨空间碎片,证实了昆仑站在低轨空间碎片监测方面的高效能优势。  相似文献   

6.
太空因其显著的地缘战略价值而成为国家等行为主体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空间,太空竞争力作为相关行为主体谋取太空领域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生成于其围绕着太空开展的竞争与合作之中。该文搭建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在对太空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素进行解析后构建太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个国家和欧空局的太空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从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关系、太空国际合作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关系透视两个视角剖析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压力对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空局、日本、印度和韩国发展太空竞争力起驱动作用,对加拿大、澳大利亚起“弱遏制”作用,对巴西、阿根廷起“强遏制”作用,国家太空竞争力发展水平能对全球、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太空国际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地缘政治关系,当前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且同欧洲地缘政治关系根深蒂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遏制严重,欧洲内部地缘政治关系较紧密但亦呈现分化态势,亚洲内部地缘政治关系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2,(19):63-64
载人航天,一条浪漫而布满荆棘的道路,路的一头是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另一头是在太空中升起中国制造的长期宇宙空间站,筑起中国“太空家园”。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12):63-64
英国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太空船2”号载人飞船日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完成了“处女航”,预计将于2012年启动商业太空旅游,从而拉开太空旅游规模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9,(8):47-48
美国东部时间11日下午2时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启程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一耗资10亿美元的维修“手术”,被称为迄今最复杂、最危险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8):48-48
5月27日上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郭壮 《西部资源》2019,(2):51-52
自Apollo时代开始,单质金属铁就作为月球等无大气行星体表面太空风化作用的特征产物而受到普遍关注。单质金属铁的形成能够显著改变无大气行星体的反射光谱特征,对准确解译行星体光谱数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缺乏对于单质金属铁形成条件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基于此,本文拟论述陨石的冲击特征对空间环境中单质金属铁形成条件的约束作用,进而对空间环境中太空风化作用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晚上6时22分,“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6名宇航员结束了为期11天的太空运行,降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让无数美国人提心吊胆了好些日子的“奋进”号终于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着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人称,“这次飞行是我们迄今完成的最具挑战性、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奋进”号这次太空之旅共耗资6亿美元,主要使命是从地球轨道高度,利用雷达天线对地球进行“扫描”,从而测绘出人类历史上最为清晰的“三维地貌图”。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后,迅速弹射出一个顶端带有天线的“雷达杆”。该…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0,(5):59-60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距离大爆炸仅有6亿年,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宇宙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幼童”。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除了可以通过课程建设,如开设显性的研究型课程来实施,还有一条十分重要也完全可行的途径,就是将其渗透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各类课外拓展性的活动之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即使是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带着学生“漫游太空”、“周游世界”、“指点江山”、“拯救地球”……,更何况,在生活中、社会中、大干世界中,  相似文献   

15.
空间认同:城市空间研究转向中的知识前沿、趋势与启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文 《地理科学》2019,39(4):587-595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解构、调整和重构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对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知识再现。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同是人们对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身份认同与情感认同的集合。作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城市空间认同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对该领域研究的本质上是对城市空间实践中人文主义空间诉求的知识表征; 在2008~2017年的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国际合作研究网络主要在美洲-欧洲、欧洲-澳洲,以及澳洲-欧美之间;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高被引文献注重对“空间多中心性”“地方与连续性”“城市社区”“城市公民身份”“空间绅士化”“地方主义”等方面的讨论。 未来研究更加倾向在“认同”“空间”“城市”“地理”“政治”“地方”,以及“社区”等新主题方面。相比较而言,国内对城市空间认同的研究较为欠缺,随着中国城市空间实践不断推向纵深阶段,需要强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6.
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指出:“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为什么呢?”。在学生的好奇心和议论声中,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1,(7):62-63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19日表示,他们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初期观测数据后认为,银河系至少有500亿颗行星,其中至少5亿颗处于所谓“宜居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11):40-40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迎来了永载史册的日子,从此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曲,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神舟”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以及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8,(10):47-48
“哈勃”太空望远镜11日迎来探测使命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完成了环绕地球的第10万圈飞行。  相似文献   

20.
区域认知素养要求从“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其中的“空间成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的地理教研多重视区域而忽视空间。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的独特认知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空间本性突出课程与教学的地理学科本质,二是通过空间尺度来深化理解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三是基于空间中地理过程的时空性促进素养整合。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人教版地理教材,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教学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