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5):62-64,55
全球加大森林保护投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5日呼吁全球加大对森林保护的投资,并表示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再向森林保护投资400亿美元,以期实现到2030年将森林砍伐率降低一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自由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机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FDI)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以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的FDI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活动日益全球化,企业的跨国并购加剧,本文运用翔实的资料,对全球FDI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键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可为各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竞争砝码。为了探究关键有色金属资源产业链贸易格局,明确其在不同阶段的竞争优势,本文以钴为例,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中钴矿、钴氧化物、电解钴和钴酸锂的贸易数据,构建2002—2020年全球钴产业链各阶段典型产品贸易有向加权网络;使用贸易总额和市场集中度指数,分析全球钴产品贸易总体格局的演化趋势;从典型国家的竞争地位、贸易过程中的国家影响力、贸易渠道结构特征三维度分析中国与其他典型国家在全球钴产业链上的竞争力。结果发现(:1)发达国家(地区)更重视钴产业链下游产品(;2)钴整体贸易有逐渐回暖趋势,钴氧化物和钴酸锂依然是各国贸易的重点(;3)中国较依赖从刚果(金)进口钴矿和钴氧化物,可能面临钴矿和钴氧化物短缺风险,且中国钴产业竞争力仅次于美国(;4)美国、德国等国更重视贸易中介控制能力和出口结构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视供应端的多元化、构建全球钴产品贸易风险评估体系、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及政府牵头缓解企业投资压力等建议,以适应内外部环境演变,提高中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对关键有色金属产业链的掌...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型无人机遥感的亚热带林冠物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无人机平台搭载微单相机监测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冠层,发现在低空飞行时(飞行高度100m),仅能识别马尾松、湿地松和大叶相思3 个冠层树种;但在超低空飞行时(高度50 m)的影像分辨率较高,通过提取冠层的轮廓、纹理、结构、颜色等信息,能成功分辨出近20 种冠层物种,甚至可以识别出部分林隙中的林下物种。根据微型无人机遥感,可提取多种亚热带林冠信息,为森林保护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旅游贸易水平断崖式下跌,探索旅游贸易时空演化特征、规律及驱动因素,对实现全球旅游贸易复苏显得尤为重要。选取全球140个国家(地区)近20年的旅游贸易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刻画全球旅游贸易时空格局演化,运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全球旅游贸易出口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国家(地区)旅游贸易重心逐渐向亚洲移动,形成了北美、欧洲、亚洲三大旅游贸易市场(;2)全球旅游贸易演变时序呈现震荡增长、短期波动、敏感性强的特点(;3)全球旅游贸易进出口格局的空间集聚强度先增强再减弱(;4)包括航空运输水平、互联网使用率在内的旅游连接通道是刺激全球旅游贸易出口的主导因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价格水平对旅游贸易出口的驱动作用较弱(;5)影响因子对旅游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外商投资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广东省外商投资的结构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尽管外资继续以亚洲资本为主,但欧美外资稳步增长;二是以合作经营、“三来一补”和对外借款方式的投资减少,外商独资、合资经营投资比重上升并居于主导地位;三是流向制造业的外资大幅度增长,商服、房地产投资稳中有降;皲是外资在空间上向边缘地区扩散转移。针对外资的结构变化趋势,提出未来的引资对策:(1)保持亚洲外商稳定增长,大力开发欧美资本市场,实施全球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之一,泰国的OFDI影响力不断扩大,区位分布日趋多元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此,在分析2009—2019年泰国OFDI区位选择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检验地理、经济、制度与文化四维距离对泰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发展中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泰国OFDI流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及2019年因受国内政局动荡、个别企业大规模撤资行为等因素影响,投资流量显著下降。(2)泰国在保持大额投资传统优势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资的行业领域,但总体投资结构表现为较低层次。(3)随着泰国OFDI规模的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区位选择更加多元,呈现向中西亚、非洲、南美洲辐射扩散的趋势,空间非均衡性有所弱化,但整体仍较突出。(4)地理距离显著抑制泰国OFDI的区位选择,而经济距离对OFDI选择起积极作用。与发达国家不同,泰国投资者倾向制度距离大的东道国(地区),而文化距离对其影响甚微。因此,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距离因素的影响,弱化地理距离对OFDI的阻滞作用,积极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洲投资环境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投资环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殊性、综合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由3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对非洲各国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将其分为优(I≥2)、良(1≤I〈2)、差(0.8≤I〈1)和极差(I〈0.8)四大类,以便为我国企业对非投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跨国R&D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全球尺度上考察跨国R&D投资的宏观(国家)区位选择。采用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各东道国的R&D支出数据,从跨国公司在当地生产的规模和特性、东道国技术资源状况和东道国政策法规三个方面来考察影响跨国R&D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研究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流向主要受公司本身的FDI流向、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科技人才的供应、技术设施的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历程。2016与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COFDI)流量与存量先后跃升至全球第二位,由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转变为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在中美双方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入背景下,美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位东道国。投资是落于具体地域的,不同尺度地域投资环境的差异性是导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时空分异的重要原因。立足于中国(投资母国)视角,以美国州内各选区为研究地域尺度,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美国典型州——得克萨斯州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与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引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COFDI在得州内各选区间投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得州内COFDI存量持续增长,但阶段性特征明显;(2)得州内COFDI以国有企业并购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能源产业;(3)COFDI州内集聚程度较弱,局部选区间多呈现出相异属性集聚特征;(4)市场规模、劳工人数、交通通达性、华人移民数对COFDI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成本、教育水平、税率、经济密度对COFDI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政府、跨国企业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哥拉在全球石油市场中表现越来越突出,引起国际关注。以1981—2020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箱线图等方法分析安哥拉原油资源和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全球石油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并探讨安哥拉石油工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得到结论如下(:1)安哥拉原油探明储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下降的特征,储采比随时间推移先波动后稳定。当前探明储量集中在刚果盆地和宽扎盆地近海地区。(2)受探明储量影响,安哥拉原油生产呈缓慢上升、飞速上升、保持平稳、趋于下降四个阶段。投产区块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再向超深水区推进。但原油加工能力始终有限,与原油生产水平不匹配。(3)安哥拉在全球的储油地位表现稳健,产油潜力地位有所下降,产油地位显著提升。(4)丰富的原油资源为安哥拉原油出口型石油工业提供了基础,在经济结构影响下形成的投资结构为原油出口型石油工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国际环境因素又为其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陈艳华  韦素琼  陈松林 《地理研究》2016,35(11):2167-2184
基于宏观经济增长理论,选取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等测度指标作为外生变量,使用1991-2014年16个样本国家/地区台商投资流入与流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大陆不同源地FDI(外商直接投资)与台湾OFDI(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目的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框架,对台商投资大陆(TDI)对两岸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全方面对比与国际比较。研究表明:① TDI对大陆经济增长存在短期负向,长期正向作用,对台湾经济增长则保持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幅度较大。② TDI在两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TDI在大陆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位居第5,即小于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香港的FDI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作用;台湾对大陆投资对台湾本地的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最大,即大于美国和东盟位居第1。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历年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数据,引入重心测度模型,综合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时空特征及投资重心演变,并结合2007-2015年投资东道国国际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研究表明:(1)广东省投资分布极不平衡,以亚洲为主,重点流入避税地,整体投资重心沿北纬23°西移,投资来源地主要为珠三角地区;(2)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行业、方式等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民营企业是投资主体,重点投资第三产业,跨国并购活跃;(3)东道国市场、科技水平、资源丰裕度是影响广东省投资的主要因素,东道国制度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成本和集聚因素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结构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启迪  陈伟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20,39(3):527-538
跨境并购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利用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库,本文通过构建1997—2017年的全球跨境并购网络,分析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拓扑特征及结构演变,主要结论如下: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境并购波动发展,网络拓扑指标呈现阶段性,其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跨境并购发展的重要转折点。②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服从无标度分布;并购方的“富人俱乐部”现象比被并购方更为明显,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减弱。③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式结构,非洲、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长期处于边缘地带;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北美与西欧双核主导向“全球三极”主导模式演变,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第三大核心。④ 世界各国(地区)在全球跨境并购网络中表现不一,可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以及核心国家(地区)、活跃国家(地区)和潜力国家(地区)。⑤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参与跨境并购的活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葛全胜彭贵堂陈媛编译(第三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北京100101)1USGCRP简介USGCRP(U.S.GlobalChangeResearchPlan,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成立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解析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过程有助于认识外资在东道国本地化扩展的策略和行为。在刻画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初次投资进入路径和再投资网络扩张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嵌入和动态演化视角,构建来源国、东道国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在华(再)投资的多尺度、多维度、多机制过程。研究表明,不同国别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路径存在差异,与中国制度等距离较大的北美、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从跳板城市进入中国,而日韩公司更倾向于直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呈现双重嵌入特征:一方面,来源国与中国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再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经济等距离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再投资行为也受制于在华初次投资区位及中国城市间的网络关系。此外,再投资过程表现出路径依赖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投资城市认知和投资行业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拓展再投资的空间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丁广伟  张磊 《干旱区地理》2017,40(5):1111-1117
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球123个国家(地区)2009-2015年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中国相应年份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等相关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为进一步探析在贸易便利化不同的区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共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依据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将样本分为便利化高、低的两组,分别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贸易的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可显著的促进中国出口,其每增长1%,可分别带动出口0.212%、0.56%的增长;东道国贸易便利化较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贸易便利化两者交叉项系数达0.23,而较差区域仅为0.07。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及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的地表植被覆盖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和区域尺度上陆面生态系统与气候密切相关。全球和区域模式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气候与陆地生态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些模型中,植被覆盖是影响大气-植被间热量、水分和CO2等交换的重要陆面参数。在分析了陆地植被覆盖分类原理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全球不同植被覆盖分类方案,包括基于地基观测的植被分布、基于生物气候特征的分类方案(如:Holdridge的方案);特别近年来陆面过程试验表明,各种遥感数据源(如:NOAA—AVHRR,EOS—MODIS,Landsat—TM)等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来监测全球植被动态,完善植被分类,并且采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状况特征,在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代表性的3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陆面植被分类方案,分别是BATS(18类)、SIB(9类)、SIB2(12类)和BIOME—BGC(31类)陆地模式的植被覆盖分类方案.最后分析了目前可用于全球植被覆盖分类的新的遥感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集聚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该地区城镇集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经济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呈现明显的“序位-规模”分布,具有行政区经济的特点,政府主导度与投资集中度成反向关系;(2)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镇集聚过程首先以经济集聚和土地的非农化过程为主,其次是城镇人口的集聚,最后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3)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政府行政力是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集聚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对行政级别越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的集聚作用更强;(4)不同时期天山北坡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集聚的作用效应并不相同,初期投资主要促进城镇人口和空间规模的扩大,对城镇经济集聚作用较小;末期投资对城镇经济集聚、人口与空间规模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人均基础设施及生活水平有较小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法蒂赫·比罗尔日前在京出席《世界能源投资展望报告》发布会时表示,预计到2035年,全球能源投资需求将达40.2万亿美元,是目前投资规模1.6万亿美元的25倍,全球能源行业投资的增长空间巨大。比罗尔解释称,过去十年,全球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