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世界绿岩金矿概况太古代绿岩金矿是金最早的成矿期,也是金主要的成因类型之一。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大型金矿,如加拿大的波丘潘金矿、澳大利亚的卡尔古里金矿、美国的霍姆斯塔克金矿、印度的科拉尔金矿等都产在太古代绿岩带内。太古代绿岩金矿不但规模大,而且分布非常广泛,所以有人把太古代绿岩带称为金矿带。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吉林地质》2013,(1):32-35,39
津巴布韦CHAMPION金矿位于津巴布韦Odzi成矿带上,绿岩呈残留体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中。矿体严格受太古代绿岩带控制,变质片岩内的剪切构造是成矿最有利部位;其次在片岩和含铁建造金、与绿岩带接触的花岗岩体内的石英脉也有金矿产出;在绿岩带与花岗岩接触面的金矿经济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原生金矿产地,主要金矿类型是与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绿岩)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本文对华北地台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地幔铅的演化特征.无论是太古代地层,还是重熔花岗岩及有关的金矿床,都具有低比值、低μ值、大模式年龄的特征.太古代地层(绿岩)、交代重熔花岗岩、绿岩型金矿三者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揭示了一脉相承的演化关系,即花岗岩由太古代地层重熔形成,金矿成矿物质也来自太古代地层(绿岩).不同绿岩带的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反映这些绿岩带应分属不同的绿岩地体.在同一绿岩地体,不同成因的金矿床铅同位素比值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加拿大是世界上重要的产金国之一,以绿岩带金矿著称于世.八十年代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绿岩带上部的金矿有了重大突破.在加拿大地盾西北部的斯拉夫构造省,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耶奈洛夫超群上部与浊流沉积有关的铁建造中的鲁频(Lupin)金矿,八十年代初期正式建矿开采,并成为当今加拿大重要的金矿山之一,它不仅使绿岩带金矿增添了新的类型,而且也提高了黄金的产量.在苏必利尔构造省的瓦瓦(Wawa)花岗-绿岩带上部戈利斯(Goliath)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中,发现了黄铁矿化层控浸染型赫姆洛(Hemlo)金矿,它以巨大的规模,轰动了加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的基本特征,指出双山子绿岩带同加拿大阿比提比绿岩带有许多相似之处;论述了绿岩带中三期不同类型金矿的各自主要成矿地质特征,指出早期含金石英脉是太古代的产物,为冀东地区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带金矿;毒砂型金矿可能是太古代最晚期的产物;晚期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燕山期.在该区东部南北长约30km的矿带中...  相似文献   

6.
李泳泉  李杏春 《世界地质》2014,33(4):822-836
在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总结了刚果金矿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特征。认为刚果金矿的主要类型为:1砂金,分为冲积和残积型,主要分布于刚果东北部的东方省、玛涅玛省和南北基伍省的河流和山谷中,含矿部位一般位于地表及以下2 m厚度范围内;2绿岩带型(greenstone belts)金矿,位于中非金矿带的中部,北西延伸到中非共和国,南东延伸到坦桑尼亚;此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常伴随铌钽矿产出,大多产出于太古代花岗岩与绿岩带的接触部位,矿体一般成陡倾斜产出,成矿流体为富含CO2的H2O--Na Cl流体,显示流体的不混溶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与世界上著名的绿岩带型金矿类似。  相似文献   

7.
最古老的金矿床产于加拿大、非洲、印度、西澳的太古代绿岩带中。金的富集也出现于绿岩相火山岩层中间的黄铁矿型矿床,成因上与产出于绿岩带中的花岗岩杂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引言许多太古代矿床部产在太古代绿岩带中或与其紧密共生,这些矿床看来直接源自地幔。世界上一些大型镍、金、银、铜和铬矿床的生成,是与太古代绿岩的火山作用有关的。与太古代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的最明显特征,是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完全相似性(从38亿年—26亿年)。Goodwin(1966—1971)提出一个太古代大陆生长模式,其中单一的金-银、镍-铜和铁矿床主要产在岩性上简单而可能比较老的绿岩带中,而复杂的矿产组合,例如Cu-Zn、Ni-Cu、Au-Ag、Fe和其他等,是岩性上多样而可能较年轻的岩带的特征。太古代型式的矿化,看来在26亿年时世界性岩浆事件以后已迅速减弱。在一些大陆  相似文献   

9.
<正>坦桑尼亚金矿资源丰富,为非洲第四大产金国。目前,坦桑尼亚金矿资源主要产自西北部维多利亚湖周围的太古代绿岩带中,如:Geita金矿(350吨)、Bulyanhulu金矿(230吨)等。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坦桑尼亚西南部的乌本迪活动造山带发现了新型金矿—卢帕造山型(Lupa)金矿,该金矿储量已超过50吨,矿区及周围找矿潜力巨大,未来该地区将成为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矿集区。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项目工作成果,进一步梳理卢帕金矿区成  相似文献   

10.
津巴布韦太古宙花岗-绿岩型金矿床受构造的控制,金矿可分为褶皱控矿型、剪切带控矿型、层控型、深成花岗岩控矿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5类。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多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与绿岩带的接触带上,金以自然金或金的硫化物形式产出。金矿成矿时代大致分为(2660±50)Ma和(2410±70)Ma(米德兰德绿岩带北部白钨矿Sm-Nd测年)2个时段,分别与新太古代TTG事件和大岩墙侵入相关。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较多,但发现的中-大型绿岩型金矿较少,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这里将对出现在浅变质的太古代地区的金属矿床作一总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矿床的产状是受地层控制的。在不同地盾区的矿床类型是十分相似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矿种都局限在一定环境中,任何金属矿床形成的成矿作用都可能与绿岩带的发育及其花岗岩有关,正如在达瓦尔克拉通的情况一样。绿岩带含有大批有经济意义的矿产,是世界上Au、Ag、Cr、Ni、Cu和Zn等元素的主要产地。在过去,绿岩带被称为金矿带。  相似文献   

12.
拉玛格尔(Ramagiri)金矿区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太古代绿岩带中。金矿化作用发育在绿岩带的中部,与高度叶理化和片理化变质安山岩建造中的灰色石英脉体有关。矿脉和围岩中都存在的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和毒砂。少量副矿物为黄铜矿、铁白云石、菱铁矿、绿帘石和电气石。早期的工作已经证明,在印度半岛南部的太古代绿岩带中金和白坞矿存在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研究了拉玛格尔金矿区的白钨矿的分市,为将来金矿的勘查提供靶区。沿着六条测线以一定规则采集了676个土壤样品,经淘洗后每个样品中都见有细粒白钨矿。并对两条测线上的样品进行了金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白钨矿异常与金异常关系密切,因此白钨矿异常可以作为确定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金靶区的工具。从区域上看,在金的勘探初期阶段,利用白钨矿异常这种方法相对快速,对划定金详查地区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持续不断发展的采金热,相继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原有岩金主要类型如太古代绿岩型金矿,长林型金矿又有新的发现,并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一些新类型的岩金找矿取得了巨大突破,特别是环太平洋带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已成为找矿热点。了解国外金矿勘探新发现及找矿趋势,对岩金地质找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澳大利亚“金-88”学术讨论会有关金矿地质研究的趋向.文中主要介绍了大古代绿岩带金矿床、第三纪岛孤型金矿床、红土型金矿床以及金矿理论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绿岩带金矿床着重介绍了“成矿溶液来自地幔和地壳的脱气作用”和“金与煌斑岩岩浆有关”的成矿新观点.此外,还介绍了西太平洋岛弧型金矿床的七种类型以及具有很大经济意义的西澳Boddington红土型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金矿产地多与绿岩带有密切联系,我国学者于绿岩带与金矿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倾向性认为绿岩带是华熊地块金矿的矿源层。后期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热液作用使绿岩内的金活化、转移、成矿。而该地块广泛发育的孔达岩系与金矿的关系则长期被忽视。但包括华熊地块在内的中国四大金矿集中区(另为胶东地块、辽吉地块、隹木斯地块)均较好地发育孔达岩的事实表明孔达岩系与金矿床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莫桑比克黄金产区位于马尼卡绿岩带,该绿岩带是马尼卡(Manica)-穆塔雷(Mutare)-奥德兹(Odzi)绿岩带的一部分,从津巴布韦东部奥德兹经过穆塔雷一直延伸到莫桑比克西部马尼卡地区,使马尼卡地区成为莫桑比克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富集在太古代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中的剪切带、条带状含铁建造或在表壳岩与周边花岗岩之间的断裂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金矿化可在地壳演化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内产出。从太古代变质岩到中新生代火山岩,从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到碱性侵入岩均可成为金的成矿主岩,但是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纪地盾区的绿岩带,我国70%的原生金矿床均同前寒武纪变质岩有关。金矿的成矿主岩分别为角闪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其中以五台群(耿庄和兴寨金矿的赋矿层位)、太华群(金铜岔、文峪和大湖金矿)、桑干群(小营盘、张全庄金矿)、胶东群(新城、焦家、玲珑和三山岛金矿)、八道河群(金厂峪金矿)、建平群(东风山和  相似文献   

18.
太古宙绿岩带是世界主要金矿赋存区,在古老的非洲地台分布很多绿岩带,其上叠加剪切带即伴随有含金建造的出现。本文根据安徽地矿"走出去"实施的某绿岩区金矿勘查资料、西霍嘎地块地质背景、区域上金矿赋存规律及邻区正在开采的金矿考察,初步分析了该区金矿地质特征、控矿要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供后续勘查投资和周边中方相同地质背景矿权区找金参考。  相似文献   

19.
Ⅰ导论本文简要地回顾现在对西澳大利亚地盾太古宙金矿的认识。该地盾绿岩带中有2000多个分散分布的金矿点,但正象大多数绿岩带一样,只存在几个主要矿床。例如,前十个最大型矿床便产约占总产量75%的金(表1)。卡尔古利,一个巨大的金矿田,在过去便产出约一半的金。这些较大型的金矿和绿岩带中小型矿床,在本文中被着重描述。首先根据包括矿床的构造型式,容矿岩及变质环境的分类来讨论这些主要的矿床类  相似文献   

20.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