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长江岸线作为沿江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近年来,长江岸线利用的剧烈变化,深刻反映了长江从“开发利用”到“保护修复”的转变。以长江南京江北新区段为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了2016—2019年的岸线开发利用情况和结构变化,构建了岸线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岸线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长江南京江北新区段岸线以生态岸线为主,开发利用岸线中工业生产占比重较大,岸线开发利用规模呈小幅减少趋势;生产岸线的搬迁改造朝着生态修复和城镇生活偏移是岸线利用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居民休闲生活需要以及政策的引导等是岸线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丹  柴燕妮  张浩 《北京测绘》2020,(4):507-510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农业垦殖、开发建设、生态修复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长江岸线1 km范围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知:(1)2015~2018年,长江岸线农业垦殖和开发建设力度有所增强;(2)2015~2018年,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3.
长江岸线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资源,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划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是当务之急。本文借助地理本体表示语言共享语义的优势,对基于地理本体的长江岸线规划功能区进行研究,以地理本体的表示方法,构建一个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有效提高了分析新建规划功能区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推理能力。实例证明,该方法所构建的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能有效提高决策的智能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各个地区对沿海地带的开发不断深入,使得海岸线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研究海岸线的变迁过程有利于监测和保护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为沿海城市对海岸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对象,对海岸线的长度,陆域面积和演变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类对比的方法,对1986、1996、2006和2016年的海岸线数据进行提取,研究发现:(1)1986-2016年30年间山东半岛的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共增长315km,其中2006年到2016年的海岸线增长最快,新增岸线占原海岸线的10%;(2)海岸线变化使陆域面积也不断增加,1986-1996年面积增了309.367km2,1996-2006年面积增加332.082km2,2006-2016年面积增加611.607km2,由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的移动趋势是向海移动;(3)海岸线分布以基岩岸线为主,东营地区的黄河口处受侵蚀淤积作用,海岸线变化显著,烟青威地区受蓝色经济区建立的影响,养殖区增加,盐田减少,海岸线由自然岸线逐渐向人工岸线变化,砂质岸线分布地区人工码头和港口等建设较多。  相似文献   

5.
资源1号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资源1号卫星CCD2,3,4波段南京幅数据作了分析,把经过几何精纠正后的数据应用到江苏省国土资源调查中,进行了1:250000、1:100000地形图的更新,多光谱土地利用分类制图,长江岸线动态变迁分析,农作物长势监测与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等应用研究,从总体上讲,资源1号卫星数据质量较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长江芜湖港岸线资源的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内河岸线资源研究,迄今国内外甚少。本文利用航、卫片及多年实测资料,通过河道演变与岸线资源的相关分析,基本查明了芜湖港岸线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芜湖港的岸线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江河流域的开发是当前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江河考察、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沿江城市、港口建设,航运、旅游以至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版一本全面、系统、综合地阐述我国江河流域全貌的地图集。编制江河流域地图集,从各方面总结我国江河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阐明江河流域地理特征,资源分布概况,利用江河资源的  相似文献   

8.
李建明 《测绘通报》1994,(2):27-30,9
本文探讨了利用AUTOCAD软件实现由墨卡托投影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换,并对变换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开发的软件成功地应用于“海岛资源调查/海岛位置,面积,岸线长度量算”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赵章永 《浙江测绘》1991,(2):52-52,46
4月5日,宁波市海岛面积、岸线长度量算课题成果通过了评审验收。评审组由省内有关的专家组成。 该课题是全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子课题,是我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中各专题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源。目的在于搞清海岛的数目,位置,面积、岸线和海涂的数量与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港口环境各要素与海岸线资源的动态变化,基于此,采用GIS技术构建了浙江沿海港口岸线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数据接口交互设计以及系统性能保障,实现如下功能:①港口、港区、作业区、码头、泊位等港口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维护;②港口资源信息地图动态统计展示;③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动态展现,通过上述功能实现对浙江全省沿海港口岸线空间信息资源的一张图管控.  相似文献   

11.
招远市金矿区环境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以实地调查数据为样点,建立解译标志,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对金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实现航片与卫片校正、地质环境信息的解译、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恢复矿区自然环境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推广使用,GIS技术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表示、处理、分析和应用得到广泛运用。主要阐述了GIS的定义、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的过程,阐述了为了达到入库的目的而进行的基于AutoCAD平台上的数据改造,数据的质量检查等。  相似文献   

13.
RS、GIS支持下的龙口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两大高新技术,可以独立地、也可以相互补充地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地下水资源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分析,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信息。本文介绍了RS与GIS用于地下水资源规划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ArcObjects在资源评价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cObjects是ESRI公司推出基于COM的技术组件集,具有强大的GIS和制图功能。资源评价基础数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使用AO开发资源评价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很好的管理这些数据,而且容易实现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为资源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的MIS系统中添加GIS功能一直是GIS技术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在传统的号线MIS系统中增加GIS功能的方法———创建电子地图 ,其中实现的关键是图形系统与MIS系统的功能交互。文中以南京六朝号线系统为例对该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包括体系结构 ,技术路线 ,功能框架等。GIS的强大的地图显示和查询功能与号线线路的自身特点相结合 ,应用于南京六朝号线管理系统中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GIS技术和互联网(internet/intra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它的技术体系日趋成熟,但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就实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做了重点的阐述,并讨论了其在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测绘成果目录信息发布系统是基于自治区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库而建立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本系统采用WebGIS技术,使用ArcGIS Server地图开发平台和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环境,对自治区测绘成果目录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发布,实现了远程用户对内蒙古测绘成果目录的查询检索、产品订购和数据咨询等服务,全面提升了自治区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Oracle的“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实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搭建“数据城市”的基础平台。随着空间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组织、调度、存储与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满足国内数字化生产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更好地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是当前GIS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三层体系结构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VC++中MapInfo的跨平台集成地图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系统中都需要集成地图的某些功能,本文探讨了在VC 中MapInfo的跨平台集成地图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地理信息元数据的概念,在GIS中的作用,以及现行的国内外地理信息元数据的标准,并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元数据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