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资料是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预测等研究的基础数据。川滇藏交界地区是中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震资料的完整性有助于进行相关断层的危险性评价及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文中通过查阅川滇藏交界地区44个县的地方志,了解各县的建制沿革,由川滇进藏通道的演化明确了川滇藏交界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与节点,结合历史地震目录、地震史料及前人对该地区地震资料完整性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鲜水河地区与三江并流区7级以上强震不会被漏记的可靠年代及6级以上地震应被记载的起始年代。同时,根据历史地震等烈度线长、短轴数据拟合得到的川滇菱形块体烈度衰减关系,在空间上分析6、 7级地震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719—1736年为鲜水河地区MS≥7地震资料完整的起始年代,1719—1728年为三江并流区MS≥7地震资料完整的可能起始年代,上述年代同样可以作为2个地区6级以上地震应记载的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2.
对永胜6级地震的预报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10月27日在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有较准确的中期和短临预报,加强了川滇交界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且向四川省政府作了汇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验性地震预报重视川滇菱形地块西界断裂带动态活动图像的分析,尤其对历史强震破裂空段附近出现的中小震活动带或新活跃区段的研究;同时,重视4级前震群、川滇交界地区地下水位、水温、形变观测异常的跟踪分析和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宜宾北4.7级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水位资料的分析,表明宜宾北4.7级地震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活跃至平静、再发震的过程,其部分地震学参数存在异常,川12井水位也出现较大异常,并对宜宾北所处的华蓥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与川滇交界附近地区南北地震带上的强震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华蓥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活动对川滇交界地区南北地震带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中短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4.
烈度计台与测震台的布设环境、仪器类型不同,所测定的震级值存在一定差异。收集2017-2019年川滇地区301个烈度计台站记录的46次ML 3.0以上地震,进行震级校正。统计烈度计实测震级值与测震台网平均震级值的偏差,对原量规函数进行修正,进而做台站校正。综合修正后,利用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重新计算烈度计震级,结果表明:在震中100 km范围内,烈度计测定震级偏差平均值由校正前的0.145降低至0.033,标准差由0.382降低至0.295,离散度减小;校正后的烈度计震级结果较优,说明本研究获得的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更加适用于川滇地区烈度计台站的震级计算。  相似文献   

5.
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与趋势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川滇地震大形势的活动特点,根据川滇1948-2001年与1948-1965年强震活动图像的对比,对川滇强震趋势作为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代仪器地震记录和烈度资料,我们建立了用于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烈度衰减模型和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西南川滇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分析.利用20世纪以来该地区十四个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9≤Ms≤8.0)及相应的烈度数据,对其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建立了用于震中和震级估算的烈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当震级一定时,川滇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60%).在衰减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确定震中区域和震级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786年康定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1913年峨山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川滇交界东部地区(四川境内)房屋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区1993年以来破坏性地震中各类房屋结构震害情况,分析了各类房屋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震害特征,给出震害矩阵,为地震灾害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和烈度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川滇地区走滑型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曼  杨天青  郑通彦  陈通 《地震》2015,35(3):147-154
为分析走滑型地震的烈度衰减特征, 我们搜集并整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5个5级以上震例和其中70个5级以上、 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典型震例, 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 建立该区域此类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对比已有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烈度衰减速度慢于西南地区, 可能与该地区地震破裂方式、 动力学过程等有关, 但与川滇地区和中国西部的衰减规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本文给出的烈度衰减关系在该区域此类地震的灾害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区域的适用性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程佳  刘杰  甘卫军  李纲 《地震学报》2009,31(5):477-490
以所建立的川滇地区主要活动块体及其周边断裂带的模型和前期利用GPS及水准资料反演所得到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作为基础,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错动量加入到三维断裂几何模型中,计算出汶川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该同震形变场和活动断裂三维几何模型反演了各条断裂对该同震形变场的反映,并通过与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对比,得到了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各主要活动断裂带发震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作用下,在川滇交界东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提前了305a,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致提前了19a,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别提前了21a和12a,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提前了9.1a和18a,马边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则提前了51a;对川滇交界西部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西段、怒江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中甸断裂带等断裂带地震的能量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相反在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小江断裂带等历史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地震烈度数据点,用椭圆参数方程对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烈度区椭圆烈度估计线,然后对烈度估计线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组适用于青、甘、川、滇4省中强地震的椭圆烈度分布模型I=f(M,R).基于所建烈度分布模型,联立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代入全部烈度数据点估算地震震级和宏观震中.本文的试算震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明清时期4次烈度点较少的中强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对历史地震有效.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宁蒗5.3、5.2、6.2级地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998年10月2日宁蒗、盐源交界地带发生了5.3级地震。接着在原震区附近又相继发生了10月27日5.2级,11月19日5.0级和6.2级、1999年1月3日5.0级系列地震,组成了一次震群事件。四川省地震局的专、群地震队伍对前4次地震作了很好的短临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表彰。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康定县间发生的Ms5.0级和6.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和震源机制解;分析了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状态和中短期观测异常现象,对雅江6级地震前后的短期预测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6年7月22日云南盐津5.1级地震发生前成都市辖区内观测到的多种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此次地震前,市辖区内监测到了一些地震前兆信息,并在年度和年中均作出了较好的中期趋势预测。本文的目的是要加深对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基础地位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文县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实现了地震异常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离技术.长年的观测实践证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是一个很灵敏的"地震窗口".研究表明,对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而言,震级、震中距、异常电信号幅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对带宽为0.003-30 Hz的异常信号而言,震前异常的时间长短与异常开始至发震时刻的时间长短存在着密切关系,且与震中方位有关.这些关系为文县观测点预测未来地震时、空、强"三要素"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经验公式,在给出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预测意见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震能量速率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了地震能量速率函数,logE/△T,并把它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旺11井在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之前有喷油异常显示。经统计该井喷油对唐山老震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为75%;1984年重新射孔后,改封井测压观测,其压力变化异常对唐山老震区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也达到了75%。所观测到的压力逐时值的突跳变化,对于地震预报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报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存在的主要弊病,给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7日沐川凤村5.0级地震前,省、市地震部门曾提出过中短期预测意见。事实表明所作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震后进行了现场考查及震害评估。其震中烈度为Ⅶ度,震中区呈近东西向椭圆形。地震造成3人受伤,总经济损失达1082.2万元。  相似文献   

20.
刘万全 《四川地震》2001,1(1):45-48
1999年9月14日绵竹清平乡发生了一次5.0级地震,应用中国地震局开发的SSRA软件,对这次5.0级地震序列时、空、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