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有效能量与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于从湿有效能量的局地方程出发,分析和比较了1979年6月21—26日梅雨期以及8209号登陆台风中的暴雨与湿有效能量的变化,从中找出湿有效能量在暴雨期的演变规律和湿有效能量的辐合、积累、释放对暴雨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台风环流与低压环流中湿有效能量释放项等特征。另外对湿有效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以及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于从湿有效能量的局地方程出发,分析和比较了1979年6月21-26日梅雨期以及8209号登陆台风中的暴雨与湿有效能量的变化,从中找出湿有效能量在暴雨期的演变规律和湿有效能量的辐合、积累、释放对暴雨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台风环流与低压环流中湿有效能量释放项等特征。另外对湿有效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以及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有效能量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改进的计算湿有效能量表达式, 计算了1998年5月14—15日、5月23—24日和6月8—9日广东省三次暴雨的湿有效能量, 分析了暴雨区湿有效能量的时间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水平积聚以及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 暴雨开始时湿有效能量高, 暴雨过后湿有效能量低, 前后相差6×105 J/m2以上; 三次大降水时段都是在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最大值附近, 在大降水前, 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数值的增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游的低能区的加强和南扩造成的; 长江中游的低能区对三次暴雨大降水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中纬度对广东省暴雨的重要性; 大降水时段处于湿有效能量平均积聚量最强的时候, 此时, 广东省的积聚量远高于长江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去年十二月十五——二十一日在肖山召开了“1983年湿有效能量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气象部门的130余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了湿有效能量对天气预报的重要作用。与会者一致认为,湿有效能量对暴雨预报是有  相似文献   

5.
李海宝 《气象》1986,12(7):12-15
利用成都湿有效能量(MAE)_2。的逐日演变,进行了时段划分,分段统计了德阳五县的降水情况,归纳分析了输能路径及其与各级降水的关系;并从剖面图形势探讨了湿有效能量释放过程与德阳大—暴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四月省气象台物理量传真作预报因子的德阳大—暴雨预报方程,经初步试用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暴雨的产生和结束与湿有效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对暴雨不同阶段的湿有效能变化所起的作用及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变化及机制。暴雨前湿有效能量的积聚是由于水汽的水平输送。高层转换项及水平辐合所造成的。暴雨期间转换项释放能量,使湿有效能减少。本文通过量级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暴雨过程中,湿洽通量密度的水平散度项和效率因子局地变化项对湿一比有效能量的影响最大。1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谢义炳和洛伦兹在70年代末提出了湿有…  相似文献   

7.
象通常制作天气分析预报一样,把湿有效能量用于日常业务,也是通过一套图表来实现的。本文对目前我国气象台站所用的湿有效能量图表作一综合简介。 一、湿有效能量演变曲线 它与广大气象台站所用的温、压、湿等演变曲线一样,由于其简便、直观,能揭示对流层单位面积气柱内湿有效能量MAE、或湿-比有效能量Amk演变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因而被广泛采用。一般说来,MAE_1、Amk演变曲线有如下几种 1.分析演变曲线突升陡降与天气的关系。由于演变曲线的突升陡降,反映了湿有效能量的激增与激降,它往往对应着天气的  相似文献   

8.
饶流芜 《气象》1988,14(3):41-43
研究表明,在发生大—暴雪之前,雪区中有一个较明显的湿有效能量增加过程。但是,对于这些能量是怎样积聚和释放的,却尚无人进行过讨论。本文以1984年3月13日08时—14日08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一场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天气预报实践中证明,应用湿—比有效能量 Amk 制作暴雨预报是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优点在于能将非局地暴雨信号放大并以简便直观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因而深受预报员的欢迎。除了预报暴雨之外,在寒潮预报,台风预报等方面也有人作过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强对流预报方面 Amk 是否能提供信息呢?本文根据浙江省强对流天气的个例来进行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预报等方面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鲁南是山东省常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每年夏季大到暴雨多次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本文以1984年7月为例,对出现大到暴雨的湿有效能量演变特征作了分析,探讨湿有效能量与鲁南暴雨的关系。 从有效能量的观点看,暴雨过程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较强的能量积聚是产生暴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些能量主要是由大气低层不断积累和补充的湿有效能量转换而来。为此,我们分别把大气中。低空500mb、700mb和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江淮梅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给出的湿有效能量的表达式计算了1991年5~7月亚洲地区逐日的湿有效能量。结果表明:(1)亚洲地区的湿有效能量变化特点能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春向夏的季节转变;(2)江淮地区人梅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入梅前该地区湿有效能量低,梅雨期湿有效能量高;(3)1991年江淮地区3段持续性暴雨在湿有效能量上有明显反映,暴雨发生在江淮地区大气对总湿有效能量贡献大的时段。  相似文献   

12.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08—15-16贵州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踟密集区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和暴雨发生。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等值线密集锋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宝俊  刘延英 《气象》1984,10(3):29-29
第二次“湿有效能量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2月15—1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收到材料133篇,交流了40篇。 1983年7月,陕南继19—21日出现暴雨后,28—31日又出现连续暴雨,致使汉江水位猛涨,安康遭受水灾。陕西省气象台与汉中地区气象台在1982年试用的基础上,1983年7月将湿有效能量方法正式投入试用。从试用效果看,均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对作好安康暴雨的预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的WRF模式模拟结果,采用基于格点的湿有效能量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期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能量方程转换项、平流项和垂直输送项对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输送和积聚作用。结果表明,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特征与强暴雨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800 h Pa湿有效能量40×104J·h Pa-1·m-2的等值线范围和该等值线伸展至500 h Pa附近可作为判断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暴雨发生前2~3 h的能量快速积聚及其对暴雨区移向的引导,对强暴雨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湿有效能量的水平和垂直输送及转换确保了能量的积聚和对流层中层能量的增加,为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从不稳定能量角度对条件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件不稳定中不稳定能量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从能量观点,对对流有效位能的两种定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对流有效位能定义为正、负不稳定能量之差时,其与动能相联系的表达式中包含了低层抬升速度,可以更全面地用于强对流天气预报,尤其是中国南方暖季的强对流预报。(2)气块从底层上升时,无论经历的是干绝热还是湿绝热过程,湿静力能守恒,所以总能量的变化就是动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合力对气块做功的大小,不存在湿静力能向动能的转换。(3)从本质上来说,单站低层湿静力能的时序变化用于对流预报的意义在于预示着正、负不稳定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不稳定能量的值。这可以弥补由于高空探测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计算逐时正、负不稳定能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湿有效能量在夏季大范围暴雨分析预报应用方面已取得较好结果,能否将湿有效能量应用于北方大雪的分析预报?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是研究有效能量的同志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做实际天气分析预报的同志所关心的。本文试从分析我国  相似文献   

17.
湿有效能量对大范围暴雨反映敏感,具有选择放大作用,为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本文应用湿有效能量与动力因子和卫星云图相结合,对1983年“5.29”新生系统造成的大范围大暴雨作一粗浅的分析。一、过程实况和天气形势 (一)过程实况:这次暴雨过程从29日上午开始,30日傍晚结束,主要雨量集中在29日中午到30日中午24小时内。浙江西部的大暴雨有20来个站,暴雨有20多个站,其中开化县的  相似文献   

18.
湿有效能量在暴雨预报中应用较广泛,在冰雹天气预报中应用较少。本文应用湿有效能量对区域性锋面冰雹和区域性锋面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湿有效能量空间特征,并给出冰雹和暴雨天气个例,获得基本事实,可供业务和研究工作参考。 一、强对流天气的Amk特征 以南宁为代表站,用区气象台查算表查算1979~1983年3~6月14个区域性锋面(包  相似文献   

19.
章国材  吴宝俊 《大气科学》1985,9(4):406-412
本文探讨了将湿有效能量分解成层结、斜压、正压分量的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收支方程式.其中层结分量与实际大气中对流不稳定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干有效位能中分解不出这一项.在斜压、正压分量的收支方程中,除附加项外都与干有效位能的方程类似.由三个分量的收支方程看出,湿有效能量向动能的转换只可能发生在层结不稳定或(与)有斜压存在的大气中.这与天气分析经验以及经典的马古列斯(M.Margules)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