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的创建国。1985年,加拿大迎来了落基山班夫国家公园创建100周年(建于1885年)。毫无疑问,今天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在建设国家公园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早在1930年制定的联邦公园法就规定了保护加拿大最秀丽风景区的条文。  相似文献   

2.
创建统一的中华国家公园体系——美国历史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10年研究中美两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结合近期的实地考察,应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发展与演进。全面探讨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演变,以及从19世纪70年代积累下来的重要经验,展示了美国政府如何将401个具有多元性格的公园单位组建为一个具有内生凝聚力的国家公园体系的过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剖析了在从"全球半开放"到"全球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如何致力于建构和应用国家公园新概念,并在多个部门之间形成了分散而具有异质特征的公园管理体制。从早期开始,中国的公园体系就有了全然不同的命名框架和管理政策,其结果是在不同机构之间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目标和政策重点。建议学术界与政府共同努力,认真研讨如何尽早创立一个趋向统一而具有民族凝聚力的中华国家公园体系。  相似文献   

3.
姚雯 《地理研究》2014,(5):1001-1001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自1982年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建立了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最多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国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而且和其他类型景区的边界有交叉现象,这为我国公园建设和管理增加了难度。2013年,王连勇博士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边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自1982年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建立了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最多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国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而且和其他类型景区的边界有交叉现象,这为我国公园建设和管理增加了难度。2013年,王连勇博士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边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为解决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种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国家公园知名度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采用18等分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国家公园的旅游竞争力,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 1972 年台湾地区实施 “国家公园法”以来, 目前已建立了六大国家公园, 对保护台湾岛的特有自然风景、野生动物和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还为发展旅游和研究生态学、地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台湾有丰富的资源建立国家公园, 其规划除遵循国家公园的国际标准, 还针对台湾地区地景、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台湾地区国家公园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资源调查与分析; (2) 自然保护与发展政策制订;(3) 国家公园系统规划; (4) 国家公园经营管理规划; (5) 旅游区规划与设施建设; (6)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11):53-53
冰川国家公园建于1910年,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北部与加拿大相毗连的国境线上,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和亚伯达省接壤。地理上它位于落矶山脉北部。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遴选机制作为多种要素和多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套完整制度安排,核心是国家公园遴选标准和国家公园遴选流程。这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传递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优先解决的领域。国家公园遴选机制是加拿大国家公园建设的科学途径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和科学性,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崇。从系统论角度入手,综合运用文献、比较、叠图等方法分析加拿大国家公园遴选机制,结果表明:该机制基于自然区域特征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基于生态代表性选择国家公园单元,将遴选标准嵌入系统规划;遴选流程表现为联邦政府主导、上下参与,遴选进展通过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动态表征;遴选标准、遴选流程和遴选进展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反馈的遴选机制;该遴选机制有利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快建设和扩展保护对象。针对保护地遴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国家公园遴选机制应该:遴选标准"点面"结合,可以突破部门分治所造成的自然要素分割,实现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机构的整合;遴选流程"上下"互动,可以改变中央在遴选流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处境,更好地体现国家公园遴选的国家意志和科学性;遴选进展"动静"联系,可以动态反馈国家公园建设进展,同时反映相对恒定愿景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非和莫桑比克之间分隔非洲大象的安全篱笆的拆除,大利波波河越境公园从此诞生。该动物园地跨非洲南部三个国家,由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津巴布韦的刚纳瑞州国家公园和莫桑比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琰旎 《地理教学》2014,(18):49-51
正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由于公园中分布着大量的约书亚树(短叶丝兰)而得名,公园总面积为3196.1平方公里(319598.8公顷),只比美国最小的州——罗德岛州(4005平方公里)略小。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位于两大沙漠之间,东部为科罗拉多沙漠,西部为莫哈维沙漠,包含了两大生态系统[1]。这里拥有各种各样的沙漠动植物,还拥有众多有趣的地貌类型,是能够集观赏猎奇与科学探索为一体的好去处。自199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之后,美国的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环境教育越来越重视[2]。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一隅。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是1974年美国专门为保护这片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世界最大的沼泽地而建立的,现有面积140万英亩。该公园位于佛罗里达州南端,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是美国本土上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栖息地,有300多种鸟类和美洲鳄、海牛等多种野生动物。这些陆生和水生动植物群落相互适应,并且很好地适应了这里夏天湿润、冬天干燥的气候。但是对它们生存至关重要的生态因素——水流,却因南佛罗里达20世纪初开始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一半的原始湿地因此而干涸,流向国家公园的水被高高的水坝和无数的灌渠截流。湿地这种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化开始向人们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威胁之间的微妙关系。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寻求新的途径来重建自然水流以满足大沼泽地环境的需要。(摄影:Leonel Sternbe)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以浙西南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湿地—松阴溪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湿地公园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结果表明:浙江松阴溪湿地公园建设前(2016年)、建设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1403.57万元和60834.59万元。湿地公园不同生态系统总价值及单位面积价值均表现为:湿地>森林>农田。湿地公园生态服务价值量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单位面积价值增加18.3%,增幅明显。洪水调蓄、气候调节是湿地公园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也是其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面积约590 km~2,是美国西部红层的典型代表,发育了众多丹霞崖壁、方山和峡谷等景观。公园内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以陆相红色细砂—粉砂岩为主。其中,形成于早—中侏罗世的Navajo组砂岩是锡安国家公园丹霞崖壁发育的地层,为典型风沙沉积,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锡安国家公园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公园东南部的锡安峡谷(Zion Canyon)两侧,经流水切割侵蚀,巨厚的Navajo组砂岩完全出露,形成连续的直立陡崖。在Navajo砂岩崖壁顶部,除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景观区划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我国台湾地区6个国家公园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景观特点及功能区,重点介绍了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历史遗亦区等功能区的区划建设。台湾地区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1)通过立法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职能;(2)实施各种生态保护策略,加强对国家公园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浆的保护;(3)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与解说宣传系统,加强对游客安全的管理;(4)严格限制游乐区的发展,加强对游憩设施建设工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运动的教训、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年兴  黄震方 《山地学报》2006,24(6):721-726
国家公园源自美国,100多年来已经扩展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现已成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国际运动。通过对美国、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发展的历程、经验教训的回顾,阐述了国家公园运动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当前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应该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的快速膨胀,加强生态科学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重视景观设计师的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自1982年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建立了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最多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国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而且和其他类型景区的边界有交叉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国家公园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梳理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下,既要深入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地理科学进展》1982,1(4):55-55
国家公园(英文national park、德文 Nationalpark、法文parc national、俄文、日文国立公园) 为了保护原始大自然和野生生物资源而划定的自然风景区.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刘小宇  郭建科  孙才志 《地理研究》2016,35(6):1193-1202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已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部分,志愿者服务有效实现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全民管理思路。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记录梳理,就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概念、服务动机、服务决策、服务内容、服务支持和服务机制深入剖析,从庞大有序的服务系统、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三方面分析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机制;提炼出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四个支持:宣传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支持和立法支持。并以美国海峡群岛国家公园为例进行论证。最后提出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和中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尚需研究的诸多内容,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地理科学》2014,34(3):257-264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这三大特性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其中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公众利益而设、对公众低廉收费、使公众受到教育、让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则是践行公益性的两大保障,前者要求国家确立、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要求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分区和科学的经营利用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面临着国情特殊、现行保护地多头管理、保护利用压力大等问题,应该利用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开展试点,制定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标准,采用准入制度,并逐步探索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最终建立统筹管理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