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北缘志留纪地层主要发育滨-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以往资料将其划分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原划为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的一套地层中发现大量早—中志留世化石,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将该套地层划为早—中志留世恰尔尕也组。该组化石的发现对吾尔喀什尔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组合特征、志留纪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鄂西松滋、宜都早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涛 《地质论评》1965,23(3):163-170
一、引言鄂西地层自1923年经李四光在三峡地区研究之后,逐步奠定了基础。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又在长阳、宜都一带发现了晚泥盆世地层,当时杨、穆在分析他们列举的上泥盆统剖面时,曾怀疑有下石炭统存在,由于没有化石材料,他们将中石炭统黄龙群灰岩之下,中泥盆统(?)云台观群石英砂岩之上的一套地层统列为上泥盆统,命名为写经寺组及  相似文献   

3.
巴音布鲁克地区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该套岩石组合区域上与中泥盆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乔洛特达坂幅PMⅣ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Ⅵ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ⅩⅩⅩⅣ地质剖面、托斯都幅PMⅥ地质剖面研究分析,初步确定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地层层序,建议将其厘定为中泥盆统阿克塔什组。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区域综合柱状图对比等,将该岩组时代定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4.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5.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前人在该区建立的各组级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研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1999)指导意见,建立研究区地层统一的填图单元。该区泥盆系岩石地层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将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中泥盆统头苏泉组和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将下涝坝芨芨台子一带和布尔汗库都克南部一带原大南湖组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和上石炭统七角井组;通过锆石U-Pb定年,将巴里坤萨尔乔克一带中泥盆统头苏泉组重新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下涝坝乡312省道北原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下部厘定为康古尔塔格组,上部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二者呈整合接触。对研究区泥盆系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确定了各组分布范围和地质时代,对确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提高地层划分及对比精度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古地理概况,结合样品分析结果,对广西上古生界下、中泥盆统及下石炭统黑色泥页岩地层作为页岩气烃源岩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认为桂北地区下泥盆统地层及桂中地区下石炭统地层为有利的页岩气勘查层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岔路口地区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地区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北川桂溪—沙窝子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龙门山区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的北川桂溪—沙窝子村之间(图1)泥盆系剖面出露良好,全长约13km,厚度达4700m,地层连续,层序清楚,化石分带明显而稳定,是我国泥盆系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研究历史悠久。解放后,为适应矿产普查和地质填图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56年乐森(王寻)从生物地层观点将龙门山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石英砂岩、甘溪组;中泥盆统养马坝组、观雾山石灰岩;上泥盆统沙窝子白云岩、茅坝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取自该剖面。  相似文献   

9.
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 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化石组合呈现早泥盆世晚期(埃姆斯期)特征。生物地理区系分析认为,该地腕足动物同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同属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通过生物地层的分析,使研究区该组地质时代有了确切的化石依据,有利于该地泥盆纪地层层序的厘定和地层格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新疆阿尔泰铁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一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上泥盆统阿勒泰镇组和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少数为下石炭统和下古生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6种,其中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专留系发育良好,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丰富了区内志留系的研究内容。笔者详细记述了稗子田专留系至下泥盆统下部剖面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的垂直分布状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新的地层系统,提出地层划分的对比依据和建议。新方案除对志留系底的黑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部黄哈吐地区1∶5万区调工作,在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NE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粗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微晶灰岩及中性火山碎屑岩,内含丰富的腕足、珊瑚、苔藓虫等化石.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早期,大体相当于艾菲尔阶-吉维特阶,应归属为大民山组.由于该套地层在黄哈吐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区划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耀玲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2010,29(11):1614-1618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6.
张耀玲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2010,29(10):1614-1618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7.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阿拉塔格组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单向型旋回,下部以火山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岩-硅质岩比例逐渐增大,碎屑岩颗粒向上逐渐变粗,它的地质时代至少可从早泥盆世延续至晚泥盆世;②查汗沙拉地区出露异地志留纪生物碎屑灰岩和原地志留纪-石炭纪地层,赋矿地层位于浊积岩系上部,时代为中、晚泥盆世。以此研究为基础,探讨、提出了重建造山带地层序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湘中禾青地区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野外工作、镜下观察、C、O同位素特征和痕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区内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方式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新生变形和白云岩化作用4种。它们经历了淡水渗流、淡水潜流、海水和埋藏地下混合水4种成岩环境。由于含矿层以上成岩环境的开放性和其下成岩环境的闭塞,埋藏地下混合水成岩作用使矿质富集而形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9.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区岩体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研究。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01.0±2.9)Ma、(398.1±2.2)Ma和(400.5±2.0)Ma,为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不同侵入岩。侵入岩年龄结合凝灰岩年龄,将矿区地层划归早泥盆世诺尔特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限定小土尔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401 Ma,即矿床形成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20.
黑山头组在新疆东准噶尔、西准噶尔两个地层分区均有产出,分布最为广泛,可作为两个地层分区对比的标志性地层单位。最初确立该组为一套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但因最初建组剖面上的黑山头组更名为那林卡拉组,加之补立黑山头组层型剖面中火山地层的并入,特别是对并入火山地层的划分归属分歧和时代争议,使得黑山头组的划分与时代认识出现严重分歧,导致其上覆和下伏多个组级地层单位的使用混乱,引发了这些地层的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困难。野外调查确认,原黑山头组的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与并入上部的火山地层岩性差异显著,二分性界面清楚,区域延伸性和可对比性标志清晰,且两者之间发育明显的喷发不整合界面,故建议对其解体和重新厘定。新厘定的黑山头组只保留(原下部)陆源碎屑岩层位,其上的火山地层确信为早石炭世(非前人所述的中泥盆世),故新建早石炭世阿克塔木组。这一新方案为准噶尔地层区石炭系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区域地层合理对比等提供了重要佐证,提升了黑山头组在两个地层分区的对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