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普查确定了影响辽阳地区水稻产量的5项气候要素及其各自权重 ,建立了水稻产量的气候模型 ,揭示了各单因素对水稻丰歉的模糊关系。通过模糊运算 ,确立了水稻丰歉农业气候综合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普查确定了影响辽阳地区水稻产量的5项气候要素及其各自权重,建立了水稻产量的气候模型,揭示了各单因素对水稻丰歉的模糊关系。通过模糊运算,确立了水稻丰歉农业气候综合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3.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水稻气候敏感性和栽培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低纬高原水稻生长独有的气候特点,将云南省不同地区的水稻产量与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积分回归数植模拟分析,得出各地水稻气候敏感性综合数学表达式,区域划分指标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分析影响云南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敏感因子和关键气候敏感期,并讨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水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温黄平原杂交晚稻汕优6号千斤模式栽培所形成的经济性状资料(1973—1987年)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影响杂交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台州地区晚稻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7.
李勇  谢小康 《贵州气象》1999,23(1):22-25
从赤水市的气候条件出发,分析了赤水市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生态环境,对该市水稻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重点针对高温危害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龙美群 《贵州气象》2002,26(5):26-28
在对清镇市站街镇2001年K优5号和K优047杂交水稻绝收进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的生育特性,对比分析清镇市历年与2001年气候特点,找出了2001年K优5号和K优047杂交水稻绝收原因,为了合理利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归纳出清镇水稻生育期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引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越南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越南北方各省19个代表站近50a的气候和水稻资料,采用EOF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越南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水稻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变化的特征,气温、降水等要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1959年以来气象灾害对越南北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并通过积分回归分析探讨了不同因子在不同时段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进而提出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越南北方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黎平县30多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是造成黎平县水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研究了气候年、月际变化的特点和丰欠气候因子地区差异较大的因素,对合理利用气候优势,趋利避害,促进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是水稻的一个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但杂交水稻对气象条件要求得高,因此发展杂交水稻,气象服务是很重要的。一、摸索父母本开花相遇最适宜的气象条件。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是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做了大量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个地区开始制种时,由于经验不足,花期相遇难以掌握,产量很低。甚至造成制种失败,颗粒无收,影响了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为了解决制种花期不遇问题,他们对三系制种父母本开花习性进行观测。一九七五、七六年,他们已进行了一些观测,一九七七年杂交水稻开花期间,他们每天都有三个同志到田间,从早到晚十几个钟头,全神贯注地观察记录杂交水稻群体开花动态,一朵开花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产区的广大气象台站和农业气象工作者,积极开展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出杂交水稻生长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把指标鉴定、资源分析、服务方法及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从气象条件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和制种中亲本花时相遇问题取得一定的进展,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杂交水稻具有特殊的丰产性能,但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由于亲本气候生态遗传影响,一些组合要求较严格的生态环境条件,生育期中的高温强光是发挥杂  相似文献   

14.
朱伯伦 《气象》1981,7(9):24-24
研究和建立作物产量与气候条件关系的模式,对挖掘气候潜力,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一、铜仁水稻气候产量模式 在气候条件中,光热水是水稻生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其中水分条件较易得到改善,而光热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水肥、农技措施均能满足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依光热条件而变化,即水稻产量y是太阳总辐射Q及温度Τ的函数(y=f(Q,Τ)。 据有关单位测定,水稻产量80%以上都是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光合强度取决于太阳总辐  相似文献   

15.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光能资料丰富,不仅表现在太阳辐射量高于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而且辐射强度大,是籼型杂交水稻,冬播玉米等作物的高产区。全年热量资源充足,≥10℃积温在6000~7500℃.d之间,但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暖夏凉,一年四季能种植玉米,是云南南亚热带地区玉米气候生态的一大特点。夏季高温强度不够,日照时数偏少是限制杂交水稻提高结实离和产量的主要因子。全年降水适中,但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大,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7.
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临界温度和出现生理不育的低温界限为指标。初步分析了海南岛南,中,北部一年中大于95%的气候保证率,短于临界日长,低于可育上限温度并高于可育下限温度的持续时间,以说明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海南繁殖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是目前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为了早日实现水稻杂优化,1976年我公社决定试种180多亩,科研组担负30.8亩的制种任务。在整个杂优制种过程中,我们气象哨协同作战,做了以下六项工作: 1.凭风向,定行位:制种田的关键是花粉传授,借助自然界条件可以提高花粉传授效果,我们根据开花期间本地多偏北风的气候特点,建议制种田的畦位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意义重大,将气候指标作为自然能源对有机水稻的投入,在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中起着那些重要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的考察和试验、示范,解决了怎样充分利用气候生态资源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