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庆阳 《气象》1979,5(8):39-40
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包括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气象雷达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GMS)等等。本文介绍的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简称ADESS),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一、ADESS的由来 六十年代初,随着气象卫星,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观测手段在气象业务上的应用,气象资料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日本气象厅从1962年开始酝酿气象资料的收集、传递、编集处理的自动化问题。于1963和1965年先后成立了专门机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农业生态信息的遥感监测是省科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1990年省政府投资84万元,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建设气象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为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效益,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主持研制了辽宁省主要农业生态信息气象卫星遥感动  相似文献   

3.
张青山  宋庆春 《气象》1983,9(9):33-34
为了更好地接收和处理气象卫星资料,最近,我国从美国引进了卫星资料接收和处理设备,并加上部分国产设备,组成了静止气象卫星GMS和极轨卫星TIROS-N高分辨图像发送(HRPT)的地面接收处理系统。整个系统安装调试后,经过数月运行,证明功能较好。预计该系统投入业务后,将为预报部门提供重要的卫星气象资料。为使广大读者了解该系统的特点和主要功能,本文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徐建平 《气象》1984,10(5):39-43
一、引 言 自1972年美国发射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以来,人们对资源卫星资料的处理和应用已做了不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资源勘察、水文、测绘、环境监测、农业等非气象领域中主要是利用资源卫星资料。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时间比陆地卫星要早得多,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初就自制了气象卫星接收设备,但接收的资料大部为未经数字处理的云图,而且主要限于气象上应用。国内许多部门对气象卫星资料的数字处理及  相似文献   

5.
李琳  余俊 《气象科技》1999,(4):59-61
介绍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工程及其数据库子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讨论了运用Delphi技术实现基于Web 应用服务器的气象卫星云图浏览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C/S模式的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宝  侯方 《气象科技》2010,38(5):609-612
我国各级气象台站主要应用PCVSAT单收站系统接收气象卫星广播资料,单收站系统一但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导致气象资料缺失。为了确保在单收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及时、完整地接收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系统基于现代化的宽带网络传输体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构建,当单收站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快速、完整地补全缺失的气象资料,没有安装单收站的气象资料用户也可以应用该系统实时接收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7.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天锡 《气象》1988,14(10):6-9
本文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予以说明,此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站和设于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所组成,也能兼顾接收处理NOAA和GMS气象卫星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1概述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天线分系统是我国FY-3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采用此分系统进行数据接收,其主要任务是自动跟踪FY-3卫星和同期的国外同类卫星,并接收卫星下传的X频段信号和L  相似文献   

9.
农牧业气象数据库是建立在农气服务系统上的应用系统,用C语言和FOXBASE+专门建立一套多功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完成对基本气象资料,土壤湿度温度及其性状资料,农牧业生产有关资料,气象卫星遥感信息资料等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查询、分析、统计、报表输出、图形管理等多种方式输出。本文将扼要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深圳市政府发布第 2 7号令实施《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 ,深圳市气象台率先于全国开始了暴雨台风预警信号的发布 ;1995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资 2 70 0多万元建设《深圳市暴雨台风预警系统》 ,为深圳气象现代化建设揭开了新的帷幕。 1996年以来逐渐在全市建立了 43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 ,实现了资料采集、传输、处理、显示自动化 ,是全国率先投入业务化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系统 ;依托于国家气象卫星综合通信工程 ,建立了高速的气象通信网和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 ,可以及时接收和发送各类气象信息产品 ;建立了闪电定位系统 ,提高了雷…  相似文献   

11.
1.ASDAR概要 ASDAR(自动卫星资料中转)是经由静止气象卫星自动通报飞机探测的气象资料的系统,从1977年开始进行了样机试验。日本在第一次GARP全球实验期间,于1978年9月开发了ASDAR资料收集系统,从1979年1月开始收集资料。ASDAR是为在安装有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第8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八五”期间,气象业务建设重点,除建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资料地面接收处理系统外,还要在中后期开始新建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和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两个  相似文献   

13.
侯宏森 《气象》1979,5(4):35-36
日本气象业务工作自动化计划,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实施。其中包括“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ADESS)”、“气象卫星系统(GMS)”等等。本文将要介绍的“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在386微机上开发的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获得成功.6月30日由新疆自治区科委主持,在国家气象局气象卫星中心、中科院电子所和物理所、新疆科学分院以及新疆工学院的一批专家、教授的参加下,正式通过了技术鉴定. 这套卫星气象资料的定量处理系统,具备预处理功能.图象处理功能完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丰富,性能价格比高,系统造价只需二三十万元,便于在省级气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气象卫星原始探测资料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研究,就成了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引进的"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就是专门为单站接收处理气象卫星(包括我国"风云一号"卫星和美国NOAA卫星)资料的用户而研制的,利用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实时接收的卫星资料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处理,获  相似文献   

16.
    
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程)是气象部门20世纪90年代现代化建设的骨干。程。其主要目的是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气象部门建设1个以卫星通讯为主,地面通讯为辅,多种手段并用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1个覆盖全国县级以上气象信息单向广播网络接收系统。系统建成后,将在网络环境下承担全国气象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加工产品的收集、分发和管理,并提供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作为天气预报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气象》2012,38(12)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 杨军 主编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的一卷。该书介绍了气象卫星的发展过程、气象卫星的作用和基本观测原理,以及卫星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有效载荷及其性能指标;详细描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处理流程,以及生成的主要业务产品;深入介绍了卫星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遥感产品的生成及其典型应用;同时,也对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可以作为气象业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的参考用书和培训教材,对相关高等学校的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涵  居为民  汤志成 《气象》1997,23(12):18-20
介绍了江苏省农业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开发的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和运行环境。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遥感资料处理功能。显著的技术特点,适合于省级和省级以下气象部门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孔庆欣  王建初 《气象》1994,20(3):22-24
介绍了地市气象卫星地面站,包括设备,应用计算机从气象卫星处理系统获得的资料,以及安徽省地市地市气象卫星地面站的实施计划和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气象卫星是众多遥感卫星中的一种,其实际应用范围远远不仅在气象方面。特别是我国的“风云一号”和美国TIROS—N/NOAA系列等极轨气象卫星,因其覆盖周期短,星上传感器可以接收多波段(如表1)图像,还设有TOVS垂直探测器,成为目前适合动态和实时监测的主要遥感卫星。1991年初,我所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引进一套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可以接收、处理FY—1和NOAA卫星资料。该系统包括资料入口、预处理、资料处理、产品输出、存档、系统管理等一系列完整的功能。特别是丰富的定量处理结合真彩色图像处理,在地表特征的判识和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极轨气象卫星覆盖频次高,扫描范围广(横向扫描范围约为2800km,地面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