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2,(4):13-13
独树镇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境内,汉代中叶,独树称为龙泉店。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设诸阳驿,独树正处在驿道上,称为龙泉店铺,后称龙泉镇。明嘉靖三十二年(1476年)。洪水淹没冲毁龙泉古镇,仅龙泉寺前一老槐树得以幸存,后人因此将该地易名为独树。1950年成立独树区,1958年‘月,成立独树革命委员会,1971年9月成立独树人民公社,1978年改独树人民公社为独树乡政府,1986年4月撤乡建镇。  相似文献   

2.
关于温州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后,温州市乡镇行政区划同全国一样,几经变动。1949年10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区所属县、区、乡人民政府先后建立;1958年8月,温州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撤销原区、乡、镇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至9月底,全区建立69个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3.
雷玙冰  林耿  杨忍  王英 《热带地理》2022,42(4):616-628
选择重庆主城九区作为典型案例,基于百度慧眼识别的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数据,通过测算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分析其人口分布特征与职住空间关系,划分就业主导区、基本匹配区与居住主导区。并基于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在对产业进行综合因子分析基础上,定量化识别产业综合因子和地形因子对重庆主城九区职住空间匹配性影响。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的就业与居住人口空间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特征,整体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2)重庆市主城区的职住空间基本平衡,街道尺度上职住偏离特征不显著,但城市多组团的中心地区职住空间匹配特征稍有差异,呈现主中心(解放碑)职住平衡度低、4个副中心职住平衡度高的格局;3)空间回归模型表明,综合性服务产业因子和生产性服务产业因子强化了职住分离程度,社会性服务产业因子、制造业因子和地形起伏度降低了职住空间差异。总体上,产业布局与地形地貌是重庆主城区职住空间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与政府规划、交通条件和居民生活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塑造了重庆主城现今协调发展的就业-居住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1-2015年锡林郭勒地区15个气象观测站近45 a的逐日积雪日数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EOF方法对研究区的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积雪日数在1996年发生了一次由多到少的突变,且日数变化存在7 a的主周期和11 a、22 a的副周期。积雪月际变化呈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多雪期主要集中在12~2月,少雪期分布在10月份和4月份;研究区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总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区内大部地区属于稳定积雪区。对积雪日数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降雪量偏少-积雪日数偏高区、降雪量-积雪日数一致偏高区、降雪量-积雪日数中值区、降雪量-积雪日数一致偏少区。该区有3种异常分布型:第一模态为全区一致偏多(少)型;第二模态为北多(少)南少(多)型;第三模态为中西部多(少),东南部少(多)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t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s/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e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l/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  相似文献   

7.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22.75平方千米,人口177万人(2003年)。  相似文献   

8.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中国沙漠》2014,34(1):268-274
以1987年、2000年和2010年石羊河流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修正,结合生态经济协调度(EEH)评估模型对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其损失主要集中在2000-2010年间;(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的县(区)分布在流域中上游,降低的县(区)中,民勤县的损失量和下降幅度最大;(3)研究区的EEH值为-0.0174,生态经济发展总体上已处于低度冲突水平,在空间上,低度协调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和中游,而低度冲突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4)各县(区)在协调发展水平上呈现出低度冲突-低度冲突、低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冲突-低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冲突、低度协调-中度冲突5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作为中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其独特地形和气候条件,极端降雨事件对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突出。选取水蚀风蚀交错区28个气象站点,结合RClimDex模型计算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交叉法,分析了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70—20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持续干燥日数(CDD)呈下降趋势,其余10个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近50 a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量级和强度不断增加。交错区年降水量增加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具有密切关系,且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中雨日数(R10)和大雨日数(R20)引起。(2)1970—2020年极端降水事件在全区整体为增加趋势,交错区中部和西南部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发生,陕西段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极端化程度更显著。(3)湿日总降水量(PRCPTOT)、暴雨日数(R25)、5 d最大降水量(R5d)3个极端降水指数,与影响因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东亚夏季风(EASM)和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华北、东北(110~140°E,34.5~55°N)126个站1901—2015年月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WTBX]SPEI[WTBZ]-1),去除11月到次年2月(即北方冬季)的数据后,利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东北地区中北部(Ⅰ区)、东北地区南部(Ⅱ区)、华北地区南部(Ⅲ区)、华北地区北部(Ⅳ区)以及华北地区西部(Ⅴ区)5个气候区,利用游程理论在识别单站强干旱事件的基础上,给出区域强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并与实际干旱事件相比较,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不同区域强干旱事件年代际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基于拟合优度最高的Copula函数,以华北西部(Ⅴ区)为例,分析其强干旱事件的重现规律;分析在相同重现期条件下,干旱历时与干旱强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区域强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对于中国华北、东北强干旱事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华北北部(Ⅳ区)的强干旱最为严重,且较易发生连旱事件。(3) 华北西部(Ⅴ区)的一般性强干旱事件有约5 a~6 a的周期,1929年、1941年和1965年分别有一次特别严重的强干旱事件发生,其重现期分别约为94 a~102 a、93 a~101 a和35 a~41 a。(4) 对于2 a、5 a、10 a、20 a、50 a和100 a一遇的强干旱事件,华北北部(Ⅳ区)的强干旱事件最为严重,华北西部(Ⅴ区)次之。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19年分省百万吨死亡率,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对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空间差异程度及其驱动因素展开定量化研究,为及时获取区域煤矿安全态势、提升煤矿事故精准预警与防范提供支持。结果显示:① 依据百万吨死亡率可将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分为南方区(川云渝贵湘鄂桂赣粤苏浙闽)、东北区(黑吉辽)、西北区(青新甘)、华北区(京冀鲁豫皖)和中北区(晋陕蒙宁)5个区域,各区煤矿安全水平依次升高。② 煤矿安全水平总体差异经历了总体稳定且差异均衡期(2001—2007年)、总体及差异波动上升期(2008—2015年)、总体稳定但区间差异加大期(2016—2019年)3个发展阶段后仍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区内差异开始缩减但区间差异持续扩大。③ 影响五大区安全水平的因素各异,采掘环境对东北区、西北区和南方区影响大;供需情况和企业管理类指标的变化更易引起东北区、华北区和中北区安全水平变动;监察执法类指标对中北区以外的各区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各区百万吨死亡率对经济环境均产生响应,但指标的影响系数处于中等水平。④ 监察执法、供需情况和经济环境类指标与其他类别指标普遍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增强效应,通过调整监察执法类指标更易对安全水平变动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东升  张家诚  邓思琪  郭彩贇 《地理科学》2021,41(12):2222-2231
基于 1960—2018 年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计算方法,以生态地理区为框架,识别并分析了西南地区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旱涝急转事件的发生次数在 1960—2010年有增加趋势,在 2011—2018 年快速减少;旱转涝事件多发生在春夏季(4~8 月),涝转旱事件则跨越了春、夏、秋季(5~11 月);在云南高原常绿阔叶林、松林区(VA5),西双版纳山地季雨林、雨林区(VIIA3),闽粤桂低山平原常绿阔叶林、人工植被区(VIA2),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而在湘黔高原山地常绿阔叶林区(VA3)和四川盆地常绿阔叶林、人工植被区(VA4),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季;旱涝急转事件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2000 年以来旱涝急转事件在滇中南亚高山谷地常绿阔叶林、松林区(VIA3)和闽粤桂低山平原常绿阔叶林、人工植被区(VIA2)发生次数减少,但有加重趋势,呈现极端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于2016年7~12月和2017年4月的旱、雨季期间,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苴那小流域内的银合欢(Leucaena Benth)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和土钻法采集并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区域不同林草植被下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总体较低,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灌丛地>草地>林地,呈中度至强度变异(0.07~0.28之间)。(2)不同林草植被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变,但由正向负转变的滞后距离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呈中等或强等空间自相关性。(3)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不同,林地、灌丛地和草地旱雨季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相同林草植被下各土层旱、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旱季的分布格局差异更显著,不同林草植被下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比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更为复杂,土壤水分呈明显的斑块或条带状分布,含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位置不固定。总之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会改变局部地段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降雨会加强这种差异的趋势,但土壤水分仍具一定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也是制约农业丰产丰收的关键自然要素。农业干旱监测通常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区域尺度的农业干旱状况。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基于MODIS、TRMM、ESA CCI等遥感数据产品和气象站点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构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MDI),并对甘肃省2011—2019年农作物生长季(4—9月)旱情时空格局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MDI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在各月均高于0.634,且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该指数可反映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2)甘肃省农业干旱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其中河西地区多为特旱区和重旱区,陇中地区为重(中)旱区,陇南、陇东、甘南地区为干旱-无旱波动变化区。(3)2011—2019年甘肃省农业干旱在年、月尺度上均呈现较大的波动趋势,其中2012年干旱程度最轻,2017年则最为严重;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在4月和6月,陇东、陇南地区分别在5月和9月以及甘南地区4—9月农业旱情有所减轻外,其余地区在农作物生长季的旱情呈加重趋...  相似文献   

15.
池虹  罗永忠 《干旱区地理》2020,43(6):1657-1666
为探讨封禁保护区建立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下沙化土地居民生活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 谈方法,对 2017 年甘肃省封禁保护试点县玛曲、民勤和山丹的封禁区(项目区)和未封禁区(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恩格尔系数和收入结构指数等经济指标,资源依赖度、人数活动影响指数和 生态意识敏感度等生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指标家庭年均毛收入和收入结构指数均呈 现玛曲<民勤<山丹的特征;恩格尔系数表现相反,玛曲、民勤和山丹分别为(项目区 0.35、对照区 0.33)、(项目区 0.34、对照区 0.29)和(项目区 0.30、对照区 0.26),恩格尔系数和家庭年均毛收入呈显 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项目区-0.946、对照区-0.923)、(项目区-0.894、对照区-0.927)、(项目 区-0.901、对照区-0.961);生态指标资源依赖度和人类活动指数为玛曲>山丹>民勤,生态意识敏感 度指标呈现玛曲<民勤<山丹的特征。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和民勤的收入结构指数为项目区>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和玛曲及山丹的收入结构指数为项目区<对照区,除恩格尔系数外均形成显著 差异(P<0.05);生态指标资源依赖度、人类活动指数和生态意识敏感度均为项目区>对照区,且均 形成显著差异(P<0.05)。从整体看,对照区较项目区生态及经济状态较好,但项目区生态破坏的 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收入结构由单一向多样转变。该结论为指导沙化封禁保护区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合理区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甘肃河西走廊15个国家基准基本站点提供的196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春季(3~5月)逐日最低气温值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Spline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法,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1966—2018年春季(3~5月)寒潮频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 1966—2018年河西走廊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0.098次·(10 a)–1〕,其中1980—2010年寒潮频次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年之后下降趋势变缓,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区域寒潮53 a来频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0.015次·(10 a)–1〕。(2) 近53 a河西走廊地区春季三个月中,单站寒潮总量4月>3月>5月,其中4月、5月寒潮频次下降不明显,3月频次下降显著。(3) 空间上,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春季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走廊外围地区寒潮频次较高,且大多呈显著下降趋势,寒潮频次与气温距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内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 河西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受气候变暖、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寒潮频次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研究可提高对甘肃河西走廊寒潮演化过程的认知,为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库曼斯坦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选取达绍古兹州典型盐渍地为研究区,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获取盐分指数(SI)和反照率(Albedo)构建SI-Albedo特征空间,利用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SMI),计算并划分研究区盐渍化等级。结果表明:(1)利用SMI指数对区域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统计及定量分析,有利于大尺度范围的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2)1990-2010年间研究区盐渍化程度持续加重,其中,重度盐渍地增加1 103.9 km2,增长了5.28%;中度盐渍地增加1 716.184 km2,增长8.21%;(3)地形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过程有较大影响,盲目的垦荒、不合理灌溉等人为因素更加剧了研究区盐渍化的形成,使得盐渍化现象更加严重,导致盐渍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清河  屈建军  安志山 《中国沙漠》2017,37(6):1066-1070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潜在风力侵蚀强度的重要表征。基于2013年和2014年风速、降水和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实地观测数据,对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进行了逐月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151.98±0.13,是全国的三大极大值区之一;(2)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不同于全国干旱半干旱区基本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大,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与新疆和田地区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3)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4—8月持续高值、9月至翌年3月持续低值的月变化特征;(4)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决定性气象因子是风速,而降水的减弱作用甚微;(5)一般来说,雅丹地貌分布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150。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1):33-39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楷模。 1915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六):这天是谷雨节气。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相似文献   

20.
孙斌栋  郑涛 《地理科学》2023,(7):1133-1143
选取1997—2018年全国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2000年后部分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对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没有起到提高全省(区)人均GDP的作用;对于经济规模占全省(区)份额本就很高的省会城市而言,通过行政手段做大其规模反倒对全省(区)人均GDP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时间呈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各省(区)在制定空间治理政策时应结合省会城市现有经济体量,注重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造成“一市独大”抑制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