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刊词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1979,1(1):3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研究地震的历史十分悠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震记载和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解放后,特别是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工作有了飞跃发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新长征中,我们决心战胜地震这个自然界的敌人。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以便更有效地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中国地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巨灾保险理论,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认为我国幅员辽阔有利于分散风险,国外地震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国,而适应于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设计未必可以应用于其他国家。建议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最佳方案是在政策上采用新西兰的法定模式,在分保技术上采用日本模式,并阐述了这一组合模式的财政、保险和投保人的三赢原理,说明了我国地震风险分析技术已经具备了支持这一制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时若 《中国地震》1991,7(1):80-88
本文根据有关的史料及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论述了我国地震地质从无到有的过程。将我国早期(解放前至“文革”前)地震地质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述评,为我国早期地震地质研究史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4.
对新世纪中国西部地震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欧亚地震带贯通中国西部 ,导致中国大陆 90 %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同时 ,这里也是中国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区域。这是我们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机理及过程得天独厚的有利场所。我国经济建设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党和政府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在 2 0世纪末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新千年、新世纪伊始 ,又传来了国家将对我国地震事业加大投入的喜讯。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 ,抓住历史机遇 ,加快提高我们的地震科研、监测预报 ,特别是短临预报和防震减灾能力 …  相似文献   

5.
陈尚平  冯树文 《中国地震》1997,13(3):301-307
中国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作用及其评价陈尚平冯树文赵苹(中国北京100045国家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地震科技期刊是地震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我国的地震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积累提供地震科技信息以及培养、发现人才等方...  相似文献   

6.
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两者在时间起伏上的一致性,以及印度板块北边界兴都库会和缅甸两端点附近中深地震对中国大际强震活动所具有的前兆性和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预测,尤其是地震大形势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还应用了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孕震系统在周围地质构造块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防震减灾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地震也是一种发生概率较小但对铁路行车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随着我国铁路实施了6次大提速和开行高速列车,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密度的不断提高,较小震级的地震对路基、轨道、桥梁等的冲击都可能导致危害旅客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在这种形势下,地震时如果能在破坏性地震动到来前提早哪怕是短短的几十秒甚至几秒对高速铁路实施报警和紧急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发展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的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每天汇集的数据量达到40GB,可以说,我国地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数据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如此海量的地震波形数据为地震监测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一个大陆内部活动盆地广泛分布的国家,一系列强震均发生在陆内盆地之中。研究地震与盆地的关系,研究陆内盆地中大地震的活动特征、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和震害分布与盆地的关系等,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了活跃期,我国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2010年玉树MS7.1强震以及2013年芦山MS7.0强震,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因此,目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