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5,(4):609-613
西南天山东段色日克牙依拉克一带的基性火山岩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与硅质岩、粉砂岩互层,沿走向火山岩不稳定,常相变为硅质岩、粉砂岩,其中枕状玄武岩枕状构造发育。玄武岩主量元素、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与N-MORB玄武岩相似,综合判断该玄武岩应形成于N-MORB环境。根据放射虫鉴定、枕状玄武岩~(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合前人在邻区的研究成果,确定火山岩形成年代应为早石炭世。据此可以确定南天山古洋在早石炭世仍存在并处于扩张阶段,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最终闭合时限应在早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2.
赵芝  迟效国  刘建峰  王铁夫  胡兆初 《岩石学报》2010,26(11):3245-3258
在内蒙古牙克石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中发现了岛弧火山岩和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火山岩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凝灰岩组成,属于钙碱性系列,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玄武岩的SHPIMP锆石U-Pb年龄表明其形成于373.2±5.3Ma。锆石εHf(t)值为+14.67~+18.67,类似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现代俯冲带玄武岩的Hf同位素特征。上述特征说明,玄武岩很可能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改造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31.2±3.7Ma。岩石高SiO2、Sr,高Sr/Y比值,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及高场强元素,铕异常基本不明显,具备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εHf(t)值较高(+12.78~+14.54),说明源区可能为亏损地幔或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根据微量元素组成认为花岗闪长岩主要起源于晚古生代底侵的岛弧玄武-安山质下地壳。弧火山岩和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发现表明,区内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发生过大洋板片的俯冲作用,可能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志留系滔河口组是一套发育于北大巴山地区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在1:10000地质填图和大比例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火山碎屑岩相序和组构分析,本文在滔河口组火山-地层中共识别和划分出22个岩相,5个相组合类型。区域岩相测量与对比揭示,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宏观序列自下而上由玄武岩相(一般下部为块状粗粒/细粒玄武岩相、上部为枕状玄武岩相)、凝灰角砾岩相、再沉积富辉石火山碎屑砾岩相、无结构或叠瓦状凝灰质粗砾岩相、凝灰质砂岩相、生物灰岩相或泥岩相构成。岩相组合横向变化显示滔河口组古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火山活动类型为斯托柏林型(Strombolian-type eruption)喷发。相对地,研究区西部火山-沉积序列发育较为完整。滔河口组的地层序列与岩石组合与板内火山活动产物相似,本文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形成于洋岛或海山构造环境,是板内拉伸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源区性质讨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贾大成  胡瑞忠  卢焱 《现代地质》2003,17(2):131-136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系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玄武岩全岩K Ar年龄为 ( 12 8 4± 4 2 )Ma ,辉绿岩全岩K Ar年龄为 ( 112 1±3 2 )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岩系具有同一岩浆源区 ,其形成以部分熔融方式为主。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含量的比值表明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 ,具有富集型地幔的特征。岩浆源区主要受到地壳物质混染以及来自消减残留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造山带内洋岛玄武岩的时代及地球化学性质研究,不仅可以进行古海山/大洋高原的识别,而且还可以进行古洋盆演化及古构造格局恢复。笔者等最新在西准噶尔玛依勒山北侧识别出一套枕状玄武岩,其与火山碎屑岩、硅质岩共生。枕状玄武岩斜长石微晶普遍发育中空骸晶结构,是在水下熔岩急剧萃冷条件下迅速结晶的产物。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枕状玄武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7.2±2.2Ma,该年龄的获得填补了志留纪碱性玄武岩的空白。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玛依勒枕状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中等Si O2(44.89%~47.81%),高Ti O2(3.28%~4.12%)及P2O5(0.50%~0.70%),低Mg O(3.49%~6.79%),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La/Yb)N=5.5~7.3),无明显Eu异常(Eu/Eu*=0.96~1.06),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没有明显Nb、Ta负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极其相似。微量元素含量及反映源区性质的比值表明,枕状玄武岩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主要组成为尖晶石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并发生了5%±的部分熔融,其形成于大洋板内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岛屿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西准噶尔乃至古亚洲洋在中古生代洋内俯冲的同时,大洋板内可能存在地幔柱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的下—中二叠统乌郎组陆相火山岩呈面状分布。乌郎组分为上段(P1w2)和下段(P1w1),其中乌郎组上段(P1w2)为巴音居里克乌郎组主体火山岩建造,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组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呈"双隆"型式,表现为Ba、Th、Ta的强烈富集,但又有Ce、Hf、Zr、Sm的富集,与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型式基本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向右倾斜,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在流纹岩中略有富集,而在玄武岩中相对亏损。地球化学图解也显示该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巴音居里克乌郎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塔仁本洋岛型玄武岩是中特提斯洋古洋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构造混杂岩中局部有序部分的特殊洋壳残片.它以具有海底爆发相与远洋放射虫硅质岩相整合和大洋板内碱性玄武岩的构造环境为主要特征.它的发现丰富了班-怒带的研究内容,证明当时中特提斯洋曾经有发育完好的古洋壳存在.  相似文献   

8.
夏河县孜孜合一带中侏罗世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河县孜孜合一带侏罗纪地层中发育的中基性火山岩 ,为碱性玄武岩系列、钠质类型。岩石类型主要为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玄武岩、球颗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杏仁状安山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等。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特征均表明其具有板内碱性玄武岩的特征。火山岩是在燕山期由早期的挤压挠曲转换为晚期的伸展裂陷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认为辽东古元古界地层中存在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以此作为辽吉大陆裂谷的重要证据。本文重点讨论了辽河群含硼岩系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基性火山岩原岩为玄武岩,属高钾—中钾玄武岩,具有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双重特征。主量元素表现为富钠、低硅、高铁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主要显示平坦型曲线,与大洋环境下形成的正角闪岩具有较为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辽河群含硼岩系中基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环境为大洋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杨高学  李永军 《地学前缘》2015,22(6):233-240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中亚造山带(CAOB)不断有不同时代的洋岛玄武岩(OIB)被识别出来。在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西准噶尔地区的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中,也存在具有OIB特征的玄武岩。这些玄武岩呈枕状,与超基性岩、辉长岩、块状玄武岩、灰岩及紫红色硅质岩等紧密共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枕状玄武岩均为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TiO2含量(大多>2.5%)、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无明显Nb、Ta负异常,与典型的OIB极为相似,认为其可能形成于大洋板内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环境。通过对海山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西准噶尔地区海山应该发展到爆炸海山阶段,因为其中发育大量的枕状熔岩。海山中火山岩或火山碎屑沉积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海山的俯冲将对弧及弧后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产生明显影响,而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中恰恰存在海山的信号。因此,海山俯冲模式可能能更好地解释西准噶尔地区火山岩中存在OIB特征火山岩的成因。另外,海山俯冲还存在潜在的资源效应,因此应该寻找和研究古海山及火山岛链俯冲的迹象,将对进一步找金铜等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顶、底地层中的微古化石组合研究表明:塔河油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岩石学、岩相学、地球物理测井与地震学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玄武岩。存在两次火山喷发旋回,形成下部玄武岩、上部英安岩或单一英安岩的垂向火山喷发序列。玄武岩呈带状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古地貌低洼区,以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河谷充填式地震反射为特点;英安岩分布于北部及东北部地区,以下平上凸的丘形反射形态为特征。可划分出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3个岩相带。火山爆发相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地带,研究区以火山熔岩溢流相为主,火山沉积相布范围局限,位于岩体边缘。火山活动具有喷发频率低、间隔时间短、以宁静的溢流式喷发为主间或伴随较强烈的爆发式喷发为特点。火山活动喷发中心可能是由西南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的。  相似文献   

12.
杨明慧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2,86(8):1198-1209
在中国古亚洲域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母岩年代和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以及火山岩岩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古亚洲域火山岩储层的母岩发育年代西早东晚,西部的准噶尔、三塘湖和吐哈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东部的松辽、二连和海拉尔盆地发育中生代陆相中酸性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包括气孔、孔洞以及冷凝收缩裂缝等;次生储集空间包括各种溶蚀孔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等。火山岩岩相可分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中基性岩类多以溢流相开始,相序类型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中酸性岩类多以爆发相或火山通道相发端,主要相序为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溢流相一般发育原生气孔、构造缝;爆发相多为粒间孔,而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岩储层的差异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岩性岩相、喷发环境以及后期构造、成岩作用等。前者奠定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和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后者则改造储层的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在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中基性火山岩,这一发现对解释有关大厂锡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报道了新发现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火山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显微镜下薄片鉴定显示该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类岩石,同上下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有纹层条带等典型的沉积构造特征,其产出层位的上下围岩含有大量竹节石等海相化石,应为海相喷发环境。矿化特征分析认为,矿石和层状火山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矿石对于层状火山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关系,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火山作用有关。推测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4.
老爷庙-额仁山一带发育3套性质不同的火山岩,通过对其岩石组合、岩相、古火山机构特征的详细观察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晚泥盆世老爷庙组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发育盾状和层状火山,属海相环境,为板块消减带岛弧型高铝玄武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为陆相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爆发相为主,常形成破火山及锥状火山机构,为陆-陆碰撞造山期火山岩;早二叠世中晚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一套以酸性为主的陆相火山岩,喷溢相发育,常形成穹状古火山机构,岩石组合为英安岩-流纹岩,为造山期弛张期火山岩,3套火山岩为板块不同阶段的火山岩,从老爷庙组火山岩→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拉岗组火山岩,岩石向酸性演化,地壳成熟度愈来愈高,南混合壳转化为陆壳.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火山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潍北凹陷孔三段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为中基性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偶见少量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岩相类型主要包括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等类型,以喷溢相最为发育;火山岩的分布受深大断裂和古地形共同控制,具垂向多期叠置、平面分布广泛的特点。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孔隙和裂缝,以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构造裂缝和风化溶蚀缝等为主。储层物性受火山岩的岩相、构造活动、风化淋滤作用和矿物充填作用的影响。火山溢流相上部亚相原生孔隙最发育,但多彼此孤立存在,在多期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等作用下火山岩储集性能够得到极大改善,裂缝、孔隙叠合发育的火山岩是有效火山岩储层。  相似文献   

16.
罗富贵 《世界地质》2012,31(2):329-338
本文研究了出露于松辽盆地中南部边缘的火山岩地层,结合盆地内钻井资料确定了盆地边缘火山岩岩性、岩相和火山岩组合特征,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喷发作用。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中南缘主要发育酸性火山岩,少量基性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火山岩相的喷发方式主要以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为主; 火山岩发育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 喷溢相上部亚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和火山通道相可以成为较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2000,7(4):371-379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喷发区、过渡区和沉积区。火山喷发区岩性由各种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 ;过渡区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互层为特征 ,夹少量火山熔岩 ;沉积区岩性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火山喷发区内可识别出 8种类型的火山岩相 (空落相、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泥石流相、火山沉积相、次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 )和 3种类型的火山机构 (层火山、微型盾火山和渣锥火山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因此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分析对火山作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北燕山造山带结构要素组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造山带结构要素组合的概念,对华北燕山造山带进行了研究。燕山造山带各演化阶段的结构要素组合特征如下:前造山和初始造山幕(J1),早侏罗世早期为前造山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三又式裂谷带、板内型玄武岩、含煤建造;早侏罗世晚期为初始造山收缩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向北倾伏的褶曲与逆冲、九龙山组类磨拉石建造,硬绿泥石一十字石一蓝晶石为标志的低温、中一高压变质带。早期造山幕(J2),中侏罗世早期为同造山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岩石圈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及可能的同期侵入岩,火山岩线型分布;中侏罗世晚期为收缩构造,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逆冲推覆和褶曲变形、磨拉石建造、同构造侵入体和角闪岩相变质岩。峰期造山幕(J3),晚侏罗世早期同构造伸展构造,结构要素组合有:岩石圈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与同期侵入岩,火山岩面型分布,火成岩组合中出现高压粗面岩类,较大量的流纹岩;晚侏罗世晚期收缩构造有关结构要素组合为:逆冲推覆和褶曲变形、磨拉石建造、同构造侵入体和角闪岩相变质岩,侵入岩中出现高压正长岩类。早白垩世早期(K1^1)晚造山幕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收缩变形分布较局限,湖相沉积建造替代磨拉石建造,侵入岩组合中出现过碱性石英正长岩,大晶洞构造的花岗岩及科马提质辉长岩等。早白垩世晚期(K1^2)后造山幕伸展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为:正断层、变质核杂岩、双峰式岩墙辟、典型的过碱性花岗岩和含煤建造。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地层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对其古地理面貌的恢复,只有采用特殊的研究思路才能实现。缘于此,本文采用成因相和环境相的研究思路,对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恢复,为如何在火山沉积盆地中进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思维方法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最早被国际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大火成岩省西区玄武岩已达成多项共识,而对东区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火山活动时限、岩石成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区贵州普安玄武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典型剖面,明确该区玄武岩系岩石类型从底到顶总体为第1旋回的爆发相火山角砾岩、第2旋回的溢流相玄武岩以及第3旋回的火山沉积相凝灰岩。玄武岩系顶部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限定了大火成岩省东区火山活动时间持续上限为250 Ma。主微量元素显示该区玄武岩系以高Ti碱性玄武岩为主。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模式,Rb和Sr亏损、Ba和Hf富集等特征与贵州地区玄武岩、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西区高Ti玄武岩以及OIB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微量元素显示该区玄武岩源区可能为受交代的石榴石地幔橄榄岩,由深部地幔柱上升至石榴石橄榄岩稳定区部分熔融产生熔融体,和富集交代流体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混合形成,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地壳混染作用。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区普安玄武岩系形成于峨眉山地幔柱边部埋深较大、低程度部分熔融以及高压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