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我校师生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处学术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衡量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学术团体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科技日报1994年12月31日公布了199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与领先的前10名院校比,我校公开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数量都还相距甚远.我...  相似文献   

2.
据初步统计,自1992年至1996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发表论文900余篇(中文),本文试图应用文献计量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剖析这些论文的分布结构和主题特色,对于认识我校1992 ̄1996年科学研究成果和不来科研潜力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论文发表中所存在的数量较少,质量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2021年12月27日,中国科技期刊统计结果的权威发布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线上召开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选取范围是2016—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所收录的科技论文。统计全部论文在此期间的累计被引用次数。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相应发表年度和所属学科领域的前千分之一的论文,作为本年度的候选论文。根据各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规模以及候选论文数量,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参考候选论文的文献类型、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被引用分布等方面的情况,从中择优选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5,他引:20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钟国雄 《岩石学报》2012,28(10):3051-306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和50余部专著.据统计,1959年~2012年间在公开发行的中文地质学期刊中,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术论文共888篇;1990年~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SCI检索论文中该区有185篇.这些论文中涉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最多,约占论文总数的一半.成矿带内,铜陵矿集区研究程度最高,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最多.有关成矿带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逐年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2012年出现两个研究高峰,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仍然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与矿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中生代构造转换与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2)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3)成矿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潜力.本专辑收录的26篇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报道的大量地质学新观察、矿床学和岩石学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等对深入进一步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成矿带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矿测试》2009,28(1):84
2008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结果。由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这一结果,代表了我国科技论文的最高水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屈文俊研究员论文“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地质年龄”在此次评比中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于《岩矿测试》2003年第23卷第4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3017)支持项目成果。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引导我国的论文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岩矿测试》2009,(4):372
2008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结果。由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这一结果,代表了我国科技论文的最高水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屈文俊研究员论文“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地质年龄”在此次评比中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于《岩矿测试》2003年第23卷第4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9973017)支持项目成果。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引导我国的论文增  相似文献   

7.
《岩矿测试》2009,28(3):222
2008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结果。由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这一结果,代表了我国科技论文的最高水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屈文俊研究员论文“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地质年龄”在此次评比中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于《岩矿测试》2003年第23卷第4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9973017)支持项目成果。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引导我国的论文增  相似文献   

8.
《岩矿测试》2009,28(2):172
2008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结果。由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这一结果,代表了我国科技论文的最高水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屈文俊研究员论文“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地质年龄”在此次评比中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于《岩矿测试》2003年第23卷第4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3017)支持项目成果。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引导我国的论文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球科学领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包括评述性论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科研动态报道以及先进方法研究论文等,及时报道反映当代地球科学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了保证刊物的高质量出版。现对论文来稿的要求、格式及规范等统一作如下要求。正文以客观事实反映在相关领域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其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可靠;文笔通顺、精练,结论客观。主要研究材料和观点未被发表或同时他投。研究材料或数据应注明获取的地点、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波  张志强  郑军卫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1371-1375
对科研成果产出的定量科学评价,可以了解科研队伍的现状和科研的影响力。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集了2000—2004年SCI数据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地球科学论文,统计分析中国地球科学SCI论文的产出和被引用情况,以了解中国当前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的现状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4年中国的国际地学研究论文数量以年均21.87%的速度递增,5年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2.57。地球科学二级学科领域SCI论文产出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地质科学、地理科学、空间物理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在中国地学研究队伍中,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系统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论文数量合计占中国国际地学论文总数的83.58%。中国当前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人数在8 0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国际海洋地质领域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热点,根据国际重要战略规划、行动及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采用战略规划解读及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海洋地质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中国海洋地质领域的研究与布局启示.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看,保持了波动式增长趋势变化,海洋发...  相似文献   

12.
作者须知     
《地层学杂志》2006,30(2):191-192
《地层学杂志》除刊载原创学术论文外,其他常设栏目有:前沿评述(主要发表国内外专家撰写的地层学前沿领域的专稿)、研究简讯(扼要或初步报道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讨论(结合自己的资料或研究成果对某一问题提出看法或展开讨论)、国际动态(介绍国际动向或国际会议的情况)、青年论坛(主要发表青年地层工作者或研究生的论作)、评论与应答(就某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书刊评论(介绍某一专著或论文或加以评述)、消息报道等。各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为适应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专业论文具体格…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球科学领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包括评述性论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科研动态报道以及先进方法研究论文等,  相似文献   

14.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加快学术成果的传播,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刊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为作者服务。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的论文为出版内容,在印刷期刊出版日期之前,在网络上出版的数字期刊,一般以单篇文章的pdf形式出版。优先数字出版解决了学术论文发表时滞过长的问题,能快  相似文献   

15.
ESI是国际著名的学术信息机构ISI建设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在介绍ESI功能的基础上,利用ESI中10年来中国地球科学论文被引情况对国家评价、研究机构评价、科学家评价、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发表论文数量看,中国已经进入地学大国的行列,但与地学强国还相距甚远。地学科学家应该在提高论文质量、提升论文引用率方面更加努力,为我国乃至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章茵  刘澜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4,88(8):1616-162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日本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3年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3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球科学领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包括评述性论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科研动态报道以及先进方法研究论文等,及时报道反映当代地球科学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地质学报》2012,18(2):404
本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球科学领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包括评述性论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科研动态报道以及先进方法研究论文等,及时报道反映当代地球科学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许艺炜  黄燕  胡修棉  杨江海 《沉积学报》2017,35(5):994-1003
以ISI 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针对1900—2016年国际深时气候领域发表的论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统计分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国家以及国际Top 5%论文的主题和作者,着重分析当前古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情况。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深时气候领域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国际古气候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海洋事件、生物大灭绝事件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变化等方向;虽然按论文产出量排序,中国已进入深时气候研究的前列,但高影响研究成果的比例仍非常低。  相似文献   

20.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13,(2):108-116
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工作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科技论文是参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要求写作.地质科技论文是从事地质调查与研究(包括实验、观察或理论)工作取得的成果,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的科技报道.其写作目的是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等形式进行交流,以便推广应用.期刊是论文公开发表的一种载体,有固定长度.因此,能在期刊发表的地质科技论文,一般仅限于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篇幅较短的论文.本文仅介绍在科技期刊上登载论文的写作要求.文章编号:1001-6996(2013)02-0108-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