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监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减少未来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监测数据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预测变形体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沪昆高铁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监测为例,全面论述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和过程,供高铁施工者和监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高铁的沉降观测数据,评价其安全状况至关重要。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将某高铁桥墩的沉降观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与GM(1,1)模型、灰色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EP的方法建模更加便捷,预测精度更高,能有效进行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目前国内高铁建设实际,对桥墩沉降观测作业过程中水准尺倾斜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仪器高不变法和两次仪器高法等方法,可有效减弱水准尺倾斜对沉降观测结果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时间序列模型中,等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预报准确,但观测时间是不等间隔的;三次样条插值可以对一定的区间进行有效内插,得到等时间间隔的拟合数据。针对两种模型的优点,该文结合等时间序列模型和三次样条插值进行高铁桥墩的沉降预测。首先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将数据进行等时间间隔处理,然后利用得到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最后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求得相应观测时间的预测值。以某高铁桥墩沉降的观测点为例,分别进行原始数据时间序列建模以及三次样条插值和等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建模。实验结果证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以中石化投建的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下穿郑焦城际高铁项目为例,阐述了在邻近高铁桥墩基坑开挖施工中,利用徕卡TS30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桥墩平面位移监测的应用.测量施工方案为现场自由架站,以4个已知控制点进行后方交会设站定向,且仪器架站距监测点的距离约为60 m,然后采用按监测点编号顺序观测的方式对桥墩进行监测测量.按照该方法,利用徕卡TS30高精度全站仪对相关高铁桥墩进行观测,能快速、准确监测高铁桥墩平面位移变化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自回归模型参数的稳健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和稳健最小二乘的自回归模型、自适应过滤法及灰色预测法对高铁桥墩沉降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际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更适用于高铁桥墩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斜尺测量和倒尺测量在高铁桥梁沉降观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悬挂式水准尺。介绍了其外观设计和采用悬挂式水准尺进行桥梁沉降观测的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悬挂式水准尺应用于高铁沉降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某高铁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对小波去噪前后的观测数据分别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进行建模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数据经小波去噪后再进行建模分析,两种方法的预测精度都有很大改善,对高铁沉降变形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地处华北平原,沿线经过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对穿越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段的高速铁路工程,沉降观测得到的桥墩沉降量是工程沉降与区域沉降的综合体现。由于地面沉降速率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本文对区分工程沉降和区域沉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沉降观测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线路测量坐标系建立与GPS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沪昆高铁浙江段前期勘测定界控制测量为例,阐述坐标系统选择的过程,通过对投影变形值的分析,选择适宜的坐标系统,并建立了该线路的GPS平面控制网,满足勘测定界测量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