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勒格铜铅锌矿是塔西地区新探明的砂岩型矿床,对其矿床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将对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吉勒格矿区铅锌矿体和铜矿体分别赋存于古新统阿尔塔什组底部及中新统安居安组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产出,以氧化矿石为主,主要发育粒状结构及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以褪色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以Pb-Zn-Cd-Ag-W-Mo-Sr和Cu-Pb-Zn-Ag-As-Sb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及激电中梯剖面异常台阶的过渡部位分别指示矿体赋存地段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表明,吉勒格铜铅锌矿与不同时期盆地卤水叠加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毛坪铅锌矿近矿围岩为泥盆系及石炭系,矿体受猫猫山倒转背斜核部构造控制。自矿体向外热液蚀变依次为:铅锌矿化带-黄铁矿化带-方解石化带-白云石化带。根据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推测现有矿体东侧可能出现新的铅锌矿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大降坪硫(铅锌)矿床位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大绀山多金属矿田的中部,主矿体为赋存在震旦纪变质岩中的层状、透镜状黄铁矿矿体,最近在两个不同产状的黄铁矿矿体下部又新发现了脉状及层状铅锌矿体。文章通过对铅锌矿体的年龄及硫同位素研究,探讨其与主矿体的成因关系,获得了脉状铅锌矿体中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88.5±3.9)Ma,即晚白垩世,与上部黄铁矿矿体的年龄(约630 Ma)相差较大,而与整个大绀山多金属矿田的成矿作用时限一致。三种不同产状的矿体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层状黄铁矿矿体富集硫的轻同位素(δ34S=-10.90‰~-25.55‰),且与围岩的硫同位素范围一致,说明硫来自生物的细菌还原硫;透镜状黄铁矿矿体δ34S组成范围较宽(-9.38‰~22.69‰),具多源性硫的特征;铅锌矿体的δ34S在-7.1‰~6.4‰之间变化,硫可能来自深源岩浆,并受围岩成分混染。多方面的证据表明,大降坪黄铁矿矿体下部的铅锌矿体形成于晚白垩世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透镜状黄铁矿矿体受到岩浆热液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呼中矿区为一多金属矿床,计有钼矿、铜、铅锌矿等,各类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形态较简单,多为不规则脉状、透镜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等。矿区内激电异常、大规模的Mo、Pb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以及硅化、钾长石化、云(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浏阳市普乐钴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巩固 《湖南地质》2001,20(4):263-266
“湘东北地区的钴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带的混合岩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侧伏方向长,斜长~,厚~。剖面上钴矿体与铜1 500 m1701 400 m1.0217.63 m矿体相间产出。钴矿体品位(10-2:,伴生、× ) Co 0.036Cu 0.259Au 0.2510-6;铜矿体(10-2: ),伴生、×Cu 0.714Co 0.015Au 0.2710-6。、互为消长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钴黄铁矿石CoCu和含铜钴黄铁矿石,地表见含钴褐铁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含钴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浸染状、团块状,脉状构造;个北东向钴异常带、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岩体接触带3或顶盖,以及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蚀变等为湘东北地区原生钴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德能铜多金属矿是在1/5万隆格尔-措麦地区矿调中发现的,有6条铜矿体,并伴生有铅、锌、金、银等多种有益组分.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中,其中Cu4矿体规模最大,经深部钻探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分较多,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矿区激电异常和化探异常显示矿区是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8.
胶南七宝山铅矿位于胶南造山带北缘,是在该造山带上首次发现的铅工业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构造裂隙中,为含银铅萤石石英脉,伴生萤石、银,部分地段伴生铜。大功率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该区试验有一定效果,对寻找地下盲矿体、推断矿体倾向延深有一定帮助,有效地指导了钻探工程的部署,在相应的异常部位找到了深部矿体,电法勘探显示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某铅锌矿矿石中除铅、锌外,还含有银、铜、硫、金、铟、镓、镉、锗等伴生元素。过去对该矿只根据铅、锌、硫工业指标,计算它们的储量。而对伴生元素仅作了一些组合分析,用伴生元素综合回收最低品位估算了银、铟、镓、镉的储量。矿体中铜品位很低,只局部圈定了矿体,计算了铜储量。  相似文献   

10.
乐华锰铅锌矿是兼具有层状锰矿与脉状铅锌矿的特色矿床,为了研究两类矿体成因联系,分析了锰矿体中菱锰矿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双锰山组铁锰矿石和千枚岩的ICPMS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铅锌矿体中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菱锰矿与铁锰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与双桥山群千枚岩差异明显,其中菱锰矿、铁锰矿石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为"左倾"型,而双桥山群千枚岩为"平坦"型,指示锰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双桥山群可能无关;铁锰矿石和菱锰矿的Co/Ni值、lgTh-lgU图解及δEu正异常指示锰矿来源于海底热液;V/Cr值、V/(V+Ni)值及δCe负异常指示成矿环境为氧化环境。铅锌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为1.7‰~3.5‰,指示矿质来源应是深源岩浆或地幔岩浆。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锰矿为中石炭世海底热液通过化学沉积作用成矿,铅锌矿为燕山期岩浆热液充填成矿。因此认为乐华锰铅锌矿中锰矿体与铅锌矿体没有成因联系,为独立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1.
喀尔勇库勒铅锌矿位于塔里木西南天山北缘麦兹-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内,主要产于汇聚型过渡壳构造环境,与中-晚元古代塔里木北缘活动带及造山带中的上叠盆地中的富镁碳酸盐岩建造和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建造有关。喀尔勇库勒铅锌矿成矿元素以Pb、Zn为主,伴生Cu矿化,部分地段可圈定出独立的铜矿体,成为铅锌铜多金属矿,矿化均位于角砾状灰岩中,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部分呈不规则状和脉状。矿化垂向分带明显,由上而下表现为孔雀石化-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的组合规律,含矿岩石以碳酸盐为容矿岩石,具明显的层控型特征,其成因与北美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2.
浅谈阿舍勒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的垂直分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舍勒黄铁型多金属矿床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中泥盆统安山质—英安质火山—沉积岩中.矿体充填在火山管道内或火山口近侧,主矿体隐伏地下.矿化元素有铁、铜、铅、锌、金、银、硫、钡等,伴生有锗、镓、铟、硒、镉、铋等.矿体上部形态复杂并有分枝,向深部连成一体,是一个向北东侧伏的筒状体.矿体自上而下具垂宜分带,依次为:重晶石—硅化带;黄铁矿—多金属带;黄铁矿—铜、锌带等…  相似文献   

13.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断褶带的宁镇断褶束西端,走向长约8 km,面积约25 km2。矿区自西向东包括西库、甘家巷、北象山、虎爪山、平山头、三茅宫等六个矿段,目前正处于开采阶段的为虎爪山矿段。矿体主要沿纵向断裂带(F2)、不整合面、北西向横断裂、层间错动和层间裂隙、古岩溶构造等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状(囊状、脉状和层状)分布。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其中石炭系黄龙组(C2h)碳酸盐岩地层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次为菱锰矿、黄铜矿、磁铁矿等。自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和老矿山找矿工作以来,矿山找矿效果明显,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以上规模,除主攻矿种铅锌矿以外,新发现矿体伴生的有益组分Au、Ag和Cu含量较高,伴生Cu金属量达到1.53万吨,且向深部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在找矿勘查布设的42勘探线和46勘探线可独立圈出1层Au矿体、2层Cu-Ag矿体、3层Ag矿体和1层Cu矿体,Au品位普遍在0.2 g以上,Ag品位多大于10 g/t,Cu品位多大于0.2%。因此,矿区深部具有寻找铜、金、银的前景。本文通过搜集前人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矿区钻孔取样分析数据,对铜的来源作初步的分析,试图厘清栖霞山矿床铜的物质来源,对于指导深部Cu等伴生有益组分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吕士炳 《福建地质》2011,30(2):128-136
顺昌县山后铅锌矿区在地质普查阶段投入了物化探工作,发现了物化探异常,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异常由隐伏含磁黄铁矿的铅锌矿(化)体引起,经工程验证得以证实,认为该区物化探异常是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5.
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矿区在大源岭背斜西翼,褶皱轴呈南北走向.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及部分碎屑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新华夏体系北北东向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有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煌斑岩脉.矿床以铜、铅、锌为主,次为黄铁矿,并伴生银、镉、铋等多种组分.矿床类型有接触夕卡岩型、层间夕卡岩型、石英硫化物脉型、接触黄铁矿型、破碎带脉状及白云岩中的铅锌矿等.矿体多  相似文献   

16.
该矿床分布于双井子—黑虎山向斜核部大理岩(下石炭统白山组)中,成矿与东西向断裂有关,矿体严格受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金-铜矿化与移卡岩化密切相关,矽卡岩化愈强烈矿化也愈强烈。矿石类型有3种: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及黄铜矿矿石。矿石有益组分有Au、Ag、Cu和Zn等。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无矿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石英-黄铜矿阶段;表生氧化期。从以上认为,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本文还指出,现已发现的矿体多与激电异常值对应,因此在岩体超覆大理岩部位若发现激电异常高值时,应注意寻找隐伏的金-铜盲矿体。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一套产于泥盆系五通组砂岩和石炭系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层间的层状含铜硫化物矿体,对其成因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产出典型层状矿体的武山铜矿为解剖重点,结合区域控矿地质要素、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石中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提出层状矿体是海底喷流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对武山铜矿层状矿体中的胶黄铁矿和黄铁矿、矽卡岩矿体中黄铁矿和脉状矿体中黄铁矿进行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发现,从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层状矿体黄铁矿、到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显示递变规律,即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较平坦型配分曲线;而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曲线。层状矿体黄铁矿的稀土特征则介于两者之间,反映了岩浆热液的叠加作用。根据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及矿石结构构造的研究,可将武山铜矿黄铁矿分为3个期次:I期为微球粒、草莓状、条带状、纹层状沉积型黄铁矿; II期为半自形、自形粒状和港湾状黄铁矿,可见与长英质斑晶、岩屑或晶屑凝灰岩伴生或共生, 说明黄铁矿形成与同沉积期火山凝灰岩的密切关系。III期为块状、粗晶状、碎裂状黄铁矿。黄铜矿的形成晚于I、II期黄铁矿,成微粒状、脉状交错穿插或包裹早期球粒状、粒状黄铁矿及长英质矿物。对新发现的灰泥丘构造的详细研究表明,武山铜矿中含矿的灰泥丘与武山外围乌石街出露的不含矿的灰泥丘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前者具有封闭的孔洞系统,而后者为开放的孔洞系统。总之,武山铜矿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及不同类型矿石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证据表明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即海西期海底喷流同生沉积成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苏州西郊覆盖区,相对较强的磁异常可由磁铁矿引起,弱小和低缓磁异常也同磁铁矿或与磁铁矿伴生的金属矿有关。如小茅山铜矿,旺米山铁锌矿,潭家桥铜硫铁锌矿的磁异常不但是找铁矿的标志,也是找金属矿的标志。一、陈家桥(小茅山)磁异常该异常最大异常强度为1700γ,呈北西向分布,具有接触带磁场特征。由于该接触带发现有小茅山铅锌矿和石塘山铅锌矿以及铁矿,被列为有希望见矿的乙类磁异常。1966年布孔,1967年验证,发现含铜磁铁矿和磁黄铁矿,磁测计算埋深为64米,验证结果为51米。最新勘测结果表明该矿为浅而富的铜铅锌矿。到1985年底为止,矿石产品产值4000万元,上缴利润2000万元,相当于总投资的7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金属硫化矿床和煤田测井资料及硫化矿和石墨标本的水槽模型实验结果,结合电化学理论,初步探讨了井壁自然电位的成因。认为固、液相界面的双电层是形成井壁自然电位的主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矿层井壁不形成阴极或阳极,故不可能产生短路原电池式的自然电流场。井壁柱状偶层面所形成的自然电位,属于准静电声范畴。致密块状硫化矿层和无烟煤层通常产生正异常,而在氧化矿层上则观测到负异常。浸染状矿层,如矿化程度较高,也能产生明显的自电异常。井中自电与自电测井有密切联系,加强对自然电位异常的分析研究,有可能发现盲矿体及被遗漏的矿层。  相似文献   

20.
伴生金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已探明的金矿储量中占重要地位.江苏省目前已知伴生金矿床和矿点(金品位>0.1g/T)共计11处,可分为四个成因类型,即(1)火山热液型含金铜矿;(2)沉积加火山热液型含金黄铁矿;(3)中、低温热液型含金铅锌矿;(4)矽卡岩型含金铜(钼)矿和铁矿.其中中、低温热液铅锌矿中的伴生金最为重要,占全省现有金矿储量的四分之三.伴生金矿床规模可达中型至大型.江苏省宁镇地区,与中酸性岩浆岩有成因联系的铜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金占江苏省现有金矿储量的90%.此外,云台山黄铁矿床和利国斑井地区也是寻找伴生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