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05,27(4):242-242
各有关单位: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成果。迎接200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兹定于2005年11月下旬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4):i003-i003
各有关单位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成果 ,迎接 2 0 0 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 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兹定于 2 0 0 5年 11月下旬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一、会议内容1、盆地 (平原 )地下水系统演化及其生态效应2、可持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5,32(4):11-11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可开采利用的潜力仍很大。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将继续深化以盆地和平原为单元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初步建立我国重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评价体系;完成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必要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严明疆  徐卫东 《新疆地质》2005,23(3):268-271
由于地表水日益不能满足人类活动需求,人类将目光转向了地下水.人类对地下水利用的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改变了地下水赋存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由于地下水环境破坏,出现各种负环境效应.结合我国地下水资源以及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现状,从4个方面描述在我国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下水功能及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流域尺度地下水循环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突出协调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评价标准和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应用,结果表明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超采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介地下水模拟系统(GMS),从6个方面综述了GMS在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消耗,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对济南市资源环境进行承载潜力评价尤为重要。笔者从地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绝大部分在中等以上,地质环境承载力整体较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不高,地下水资源紧缺;各区县矿产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水资源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认识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如何评价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怎样看待深层地下水资源以及开采地下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指出进一步查清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尤其是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并加以科学、适度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闫震鹏  梁世云 《地下水》2010,32(5):29-3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合理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提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下,河南平原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城市地下水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勘查、规划、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据出了会弹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淡水资源已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地方成为危机问题。研究解决矿区水可持续利用,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从环境水文地质学角度探讨影响矿区地下水质的污染源,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将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加以利用的资源化过程,提出地下水资源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参加“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加“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导1994年6月13日~16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命名为“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系由芬兰环境部、国家水与环境委员会、芬兰科学院、国际水计划(IHP)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苗乃华  王金钟  杨化勇  陈克森 《水文》2003,23(4):52-54,12
依据大量实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潍坊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河南)地下水资源管理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朝  兰自亭 《地下水》2005,27(6):440-442,463
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从技术、管理、知识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以期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4)
地下水是目前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下水环境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以新疆恰拉水库地下水环境研究为例,根据其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取样和检测,分析了水库对周边地下水水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计算了水库大坝渗漏量。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1)
在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加强地下水污染物溯源的有关研究对于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探索地下水污染物溯源的新理论和方法,在推动不适定问题的求解、不确定性研究,完善我国地下水污染理治技术与方法方面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根据国外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分析地下水污染物溯源问题的特点,将常用数学模拟方法归纳为模拟-优化法、解析和回归方法、直接法、随机理论法,讨论现有数学溯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应在复杂溯源问题、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的表达、模型计算效率和不确定性方面加强溯源数学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方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人们多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较低。在阐述了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局部地区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指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肖震 《地下水》2014,(4):77-78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前,因为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地下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随意的去布井,盲目的开采地下水资源,最终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水位持续不断的下降,地下水资源呈现出枯竭的趋势,咸水不断侵入、地面不断沉降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十分科学化的管理,以此来促进当地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之间可以协调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是在对GIS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GIS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