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Gassmann理论主要用于处理流体替换问题,在进行流体替换研究中发现总会在一定情况下出现“倒转现象”.解释为在一定的孔隙度情况下,100%含气岩石速度大于100%含水岩石速度,这同岩石物理实验室测试结果相违背.因此针对不同的岩样数据及测井资料,图示分析了完全饱和岩石速度倒转成因,发现替换后饱和岩石密度差异过大会造成此现象.同时在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进行了饱和度替换数值模拟后发现,模拟结果同实验室测试数据趋势一致,只是碳酸盐岩对孔隙度大小分类不同.因此强调了流体替换正演模拟的重要性,在一定物理意义下的替换才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孔隙几何相对简单的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砂岩不同,致密砂岩的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通常表现出不同尺度上的非均质性。为了研究这种非均质性和饱和流体对致密砂岩性质的影响,测量了具有9块不同孔隙度的致密砂岩在不同围压、干燥和水饱和条件下的超声波速度。利用速度随有效压力的变化曲线估计软孔隙的纵横比分布,进而利用喷射流模型进行流体替换效应解释。基于超声测试数据和局部流机制,建立了考虑软孔隙随纵横比分布的喷射流模型,实现了致密砂岩跨频段岩石物理建模,利用此模型分析了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内饱和致密砂岩的流体敏感性。基于超声频段测量的流体敏感度被高估,实际上地震频段的流体敏感度可能与超声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实现实验室低频直接测量对于准确的岩石物理建模和应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礁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结构和孔隙流体预测是目前碳酸盐岩礁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的重点和难点。这里从流体敏感性参数的选择和基于储层结构模拟的孔隙度预测二方面。研究了碳酸盐岩礁滩油气储层的流体识别问题。其中,基于测井资料统计分析和/或岩石物理岩样测试的参数交会图的制作,是优选烃类敏感参数的基础。在单一敏感参数的基础上,构组复合型的流体识别因子,能获得更好的流体识别效果。储层孔隙度预测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对Gassman流体替换方程通过引入近似关系βp-βs≈βp进行简化;然后引入Eshelby—Walsh储层结构参数以获得直接计算孔隙度的表达式;最后,根据弹性反演得到的纵波、横渡阻抗(或纵波、横波速度)等参数,计算得到孔隙度及孔隙流体预测剖面。经实际地震资料的流体预测结果显示,新方法比常规方法预测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B.J.Raflson  刘财 《世界地质》1990,9(2):44-47,54
岩类学和孔隙中流体内容的确定是综合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因为缺乏一般的反演技术,正演模拟对于研究岩石学、地层学、孔隙流体内容和地震响应的关系是有用的,这个报告描述了在犹他地区对32块岩石标本两个碎屑岩层序的分析的研究,做了详细的岩类学研究,当给俏皮 和横波速度是压力的函数时用超声波作了实验室测量,在标本为干燥的、超压的、盐水饱和的和石油饱和的各种情况下,我们计算了地震频率范围内的速度,速度对孔隙度、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和沉积相等是敏感的,我们制作了假设储层为不同饱和状态的速度剖面,速度剖面用于制作合成地震共炮集资料,去研究这些碎屑岩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流体饱和度严重影响地震响应,就象有煤层存在时一样,往往观测到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但是,地层学对地震响应呈现了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面临的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基于岩石物理理论,提出了一种对碳酸盐岩含气储层进行定量解释的方法:首先,综合碳酸盐岩地质和测井信息,以岩石物理理论为依据,实现了适用的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型的构建;然后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优选出对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较为敏感的参数λρμρ,构建能够反映储层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的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版;最后,将岩石物理模版与工区反演提取的参数相结合,确定储层分布范围,并对储层范围内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数值进行了定量解释。实例分析表明,基于该模版定量解释得到的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与实际地层孔隙度及产气结果基本一致,经验证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版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横波速度对于地震模拟、AVO分析以及流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测井数据中横波速度信息缺乏,因此横波速度预测已经成为岩石物理研究的一个焦点。综合Xu-White模型以及Pride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计算干岩石模量的岩石物理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孔隙形状和成岩作用对干岩石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的影响,因此该模型更加合理并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联合Gassmann理论,建立了饱和流体岩石的纵波、横波速度计算模型。将该模型成功地应用于实验室测量数据和实际测井数据的横波速度预测中,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岩石物理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周子菊 《云南地质》2004,23(2):278-284
将声波、中子 -孔隙度、密度等三种测井手段相结合 ,可得到速度差异(Velocity -deviationlog)。该法可获得井下碳酸盐岩主要孔隙类型信息 ,并可用于预测井下成岩作用的分布特征。实验室测定 30 0多个分散的碳酸盐岩样品 ,揭示声波速度不仅是总孔隙度的函数 ,而且还是主要孔隙类型的函数。一般来说 ,孔隙度与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但对于一定的孔隙类型 ,可偏离这种关系。在相同的总孔隙度条件下 ,颗粒内孔隙类型 ,如铸模孔或体腔孔 ,比粒间孔或微孔隙具有更高的声波速度。实验室测量的结果可用于标准测井资料的解释。首先利用时间平均方程 ,将孔隙度测井转换成合成速度测井 ,然后用实测声波测井与理论速度测井之间的差异作图 ,就可得到速度差异测井值。因为速度差异是在一定孔隙度条件下声波速度变化的结果 ,所以速度差异测井反映了不同孔隙类型的岩石物理特征。正速度差异标志了实测速度比理论速度较高 ,主要形成格架孔隙发育带。没有速度差异 (0差异 )表明了岩石缺乏刚性格架 ,如具有高粒间孔和微孔隙的碳酸盐岩。负速度差异表明声波速度降低 ,这可能是由井壁不规则、裂缝和含天然气引起的。通过连续追踪井下速度差异 ,可识别具有不同孔隙类型的成岩带  相似文献   

8.
流体替换是研究流体对岩石弹性参数影响的有利手段,其对于地震属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了四层介质模型的基础之上,基于Gassmann方程对储层进行了流体替换,采用褶积模型,运用matlab语言编程考查了不同孔隙度储层中含有流体时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研究结果表明,当储层孔隙中完全被水替换后,储层上、下两层反射振幅在地震记录上明显增强,在临界孔隙度范围内随着替换孔隙度的增大反射振幅能量减弱,反射振幅变化率变化较小。研究基于流体替换的地震正演响应对于流体识别、储层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孔隙度—波速转化关系中,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岩石波速呈现明显的波动。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成岩作用,它可引起储层地震解释和反演的多解性。因此,对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而言,建立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的预测关系是极为重要的。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成岩作用与地震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解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波速的变化行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发现,成岩历史、孔隙类型、白云石类型的差异均可造成碳酸盐岩储层波速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出现明显波动: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经历早期胶结作用的储层波速低于经历早期压实作用的储层波速,以微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明显低于以铸模孔隙或骨架内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砂糖状白云石储层波速低于具有白云石胶结物的储层波速。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粒滩为例,通过地震剖面模拟实验发现,与优质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相在地震剖面上响应明显,地震反射表现为连续性好、振幅强,这说明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成岩相的预测是可行的。建议今后应加强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国内深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裂缝评价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关键, 其常规评价方法受到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储层各向异性的影响而存在诸多困难.采用三维数值算法, 利用宏观各向异性地层模型, 研究不同的裂缝参数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由此导出一种用于裂缝孔隙度计算的快速算法.分析表明, 裂缝的双侧向响应同裂缝孔隙度与孔隙流体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裂缝的倾角造成双侧向测井曲线幅度差异的变化; 不同倾斜情况下, 将双侧向测井响应近似表示为岩石基岩电阻率、裂缝孔隙度、裂缝流体电导率的函数, 用于裂缝孔隙度的快速计算.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利用双侧向依据该方法确定的裂缝参数同成像测井资料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stability theory that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behavior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when it propagates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The proposed theory includes two fundamental concepts, namely the intrinsic time and length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and a theoretical criterion that 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Zhao number and its critical value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The intrinsic tim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scale at which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s formed, while the intrinsic length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ngth scale at which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can be initi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is a fast process, the critical Zhao number, which is used to assess the instability likelihood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propagating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has been derived in a strictly mathematical manner. Based on the proposed instability theory of a propagating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t has been theoretically recognized that: (i) the increase of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ratio can 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ii)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l porosity of the carbonate rock can de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porosity can 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iii) the increase of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ratio can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dimensionless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v)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porosity can enabl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to propagate faster,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l porosity can enabl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to propagate slower in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盆地流体活动及其成岩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盆地流体活动通过改变成岩场的温压和孔隙水介质条件,进而影响到盆地内成岩作用序列、水—岩相互作用以及储层孔隙变化。对于碎屑岩而言,流体活动仅能导致母岩中少部分矿物的溶蚀以及孔隙内溶解与沉淀作用发生,富含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流体活动为次生孔隙发育提供条件,超压环境下流体幕式释放既可导致超压体内次生孔隙的发育,又可以导致热流体活动影响区域内浅部储层的成岩异常;对于碳酸盐岩而言,由于碳酸盐岩具有很强的溶解性,盆地流体活动导致碳酸盐岩储层组构及空间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天水的下渗以及与深部热液或热流体沿断裂或裂缝释放均可导致碳酸盐岩成分、组构、储集空间发生根本性变化,故与盆地流体活动密切相关的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和构造热液白云岩储层构成碳酸盐岩中最为重要的储层类型。然而,盆地流体活动及其成岩响应研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急待深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孔隙的演变规律及控制作用,文章选取三峡地区4种类型碳酸盐岩开展溶蚀实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CT成像对实验前后岩石的溶蚀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蚀总发生在低晶格能的矿物处且沿矿物晶体的菱形解理面以及薄弱部位发育,表现为对矿物和孔隙等结构的选择性溶解;碳酸盐岩的孔隙度对溶蚀过程影响较小,岩石的孔径大小是影响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的重要因素;小孔径岩石的溶蚀多在样品表面发育小型溶孔,大孔径岩石的溶蚀主要发生在孔隙隙壁且有向岩石内部溶蚀的痕迹;经溶蚀改造,孔喉半径和连通性均呈现出增长趋势。本研究对碳酸盐岩差异性岩溶作用机理及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荷载作用下岩石非线性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廷  席道瑛  徐松林 《地学前缘》2006,13(3):206-212
岩石是一种典型的颗粒孔隙介质。在冲击荷载下,即便是在作用荷载比较低的阶段,由于岩石内部自然缺陷的存在,应力波随着传播距离延伸,其幅值有较大的衰减。文中对饱油和饱水的砂岩、大理岩进行SHPB冲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种岩石试样,饱油岩样的衰减系数比饱水样品的小;对于不同的岩样,孔隙率大的岩样相应的衰减系数大。应力波在饱和介质中的衰减与介质中液体的粘滞系数有关。同时,材料中的孔隙和液体的存在对应力波的弥散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然后基于Preisach-Mayergoyz(P-M)空间模型对冲击荷载比较低的阶段,岩石内部应力波的衰减和弥散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本研究对于石油开采、物探以及岩土工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隙度对于石油勘探和海底测量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海洋沉积物孔隙度的预测一直是个难点.对Gassmann方程进行变换,利用孔隙度和纵波声速的相关关系求解出孔隙度预测公式,并将该公式应用于南海南部海底沉积物孔隙度预测中.沉积物声速是根据南海采集的柱状样品在甲板上测量的,孔隙度是在实验室测量的.将Gassmann方程预测结果与沉积物柱状样品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assmann方程能够较好的预测海底沉积物的孔隙度,对浅海地区的孔隙度预测尤为准确.利用误差范数分析法对Gassmann方程各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沉积物纵波声速对孔隙度预测精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激光探针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揭示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相伴沉积时发生的复合岩溶形成机制为目的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 ,利用反应路径模型研究了水流路径上碳酸盐岩→硫酸盐岩 (简称层序 1)和硫酸盐岩→碳酸盐岩 (简称层序 2 )两种层序时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 ,计算了水岩间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强度 ;探讨了硫酸盐岩成因、岩溶发育的环境温度对复合岩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岩溶形成机理与可溶岩层序关系密切 ,层序 1中 ,发生两种可溶岩的溶解作用 ;层序 2中 ,除硫酸盐岩 (石膏和半水石膏 )溶解外 ,碳酸盐岩 (白云岩 )发生的是去白云化作用。这些作用间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促进 ,导致复合岩溶较单一可溶岩的岩溶更发育。复合岩溶的发育程度还受溶液 pH值和环境温度影响 ,溶液pH值降低、环境温度升高都利于复合岩溶发育。  相似文献   

17.
张绍平 《沉积学报》1994,12(1):72-80
盐溶作用使碳酸盐岩孔隙性增加,同时在古代碳酸岩中由于渗-潜流水对已成孔隙产生沉淀,在滞流区又可形成致密性岩性遮挡。石盐结晶发生在沉积期,是被溶蚀的沉积易溶母质。盐溶孔的大量发育形成于后表生成岩期。天然气产量和岩石的物性取决于盐溶孔的开启程度。充填程度差异在区域上可导致储层孔隙空间的差异性和非均质性,正是由于岩石的这一自身“亏空”和“补偿”形成了区域上成岩圈闭或岩性遮挡。  相似文献   

18.
郝乐伟  王琪  廖朋  唐俊  张功成 《沉积学报》2011,29(4):734-743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 750~3 500 m和4 100~4 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